天天佛禅
天天佛禅

禅诗欣赏:切勿放却意中珠

2020-03-07 天天佛禅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三句后意

                             唐·香严智闲

  书出语多虚,虚中带有无。

  却向书前会,放却意中珠。


  著者小传:

香严智闲(?— 898),唐代名僧,青州(山东益都)人。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裕禅师。不契,泣涕辞去。偶于山中艾草,瓦砾击林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天。香严禅师:生性严谨,语喜简直,有偈颂二百余首,流传于世。

《金刚经》中有:“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等系列类似的非逻辑用语,或辩证逻辑的用语,被称为“金刚三句”。《周易》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岂可见乎?”就是要人在书外,言外去体会更深刻的道理。“三句后意”也是这层意思。

“书出语多虚”,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虚中带有无”,读书之人,可以从书中”有”的方面去理解,也可以从“无”的方面去联想和发挥,即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也可以在字外去体会作者的用意。正如《金刚经》所云:“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却向书前会,放却意中珠”,书前即指字外或言外。学者不可执着于书中字面意思,而应会得其“言外之意”。《庄子》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如果能够领悟到书前之意,即得环中,觅得真髓,自然放却思维的“意中珠”,得意忘言了。读书如此,学禅如此,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