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智慧
金刚智慧

全球病毒肆虐,人类该反思什么?

2020-03-04 金刚智慧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2020年才过去两个月,但已有太多事情需要反思。

新冠病毒,澳大利亚山火,非洲埃博拉病毒,埃塞俄比亚霍乱,南极20度高温,东非到南亚的蝗灾。

而这些都是跨国灾难。

人们需要反思的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医疗水平在提高,但为什么隔几年总有一轮大型公共卫生危机?

更可悲的是,有些导致很多人失去生命的病毒,似乎还是人类自找的。

有识之士感叹:“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和贪婪才是。”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很脆弱很渺小,人类需要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

所幸的是,反思已经开始。

3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开始前的黄金时段,播放了一则由百度发起倡议的“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

这则公益广告告诉人们:拒绝野味既是在保护动物,也是在保护自己。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在历史上,因为对如何与动物相处缺乏认知,人类曾付出惨重代价。

“瘟疫”幽灵

在人和动物的关系中,“瘟疫”就像无处不在的幽灵,最典型的比如鼠疫。

鼠疫就是“黑死病”,其可怖之处在于几乎吞噬了整个欧洲,象征着绝望和死亡。

这是一种由跳蚤作为中间宿主、最早在老鼠之间传播,但最后通过跳蚤叮咬把病菌传染给人类的致命疾病。

最常见的是腺鼠疫,致死率在30%—60%之间,另一种是败血性鼠疫,导致患者皮肤发黑,“黑死病”由此得名。

意大利知名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刚好生活在黑死病流行的年代,而他的名著《十日谈》说的就是10个年轻人为躲避鼠疫,而每人每天讲述一个故事的合集,其中描绘了当时鼠疫横行的惨景:

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

对于黑死病来说,跳蚤扮演了传染源的角色,但与携带超过100种病毒的蝙蝠比起来,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比如被称为“人类橡皮擦”的埃博拉病毒,就是通过蝙蝠传染到人类的。

但这不是蝙蝠唯一一次扮演“病毒传播者”的角色。

2003年爆发的“非典”(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也是一种冠状病毒,天然宿主同样是蝙蝠。

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病毒最初的携带者同样被认为是蝙蝠。

但是作为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800万年,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蝙蝠自己却没有灭绝,说明蝙蝠也是自然进化的选择,它并没有错,错的是人类对于“野味”的认知。

比如,不但果子狸这样的野生动物成为部分人口中的“野味”,甚至还有人直接把蝙蝠做成了“蝙蝠汤”。

因为无知,所以在刀尖上跳舞。

“肉食”历史

人类进化史就是一部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历史。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尽管人类不断遭遇瘟疫的威胁,但对于肉食的来源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限——即能够吃到安全肉食的部落,得以存活,而那些没有从生活方式层面改变不安全的肉食习惯的部落,被淘汰了。

鉴于古代知识传播层面的难度,这是一条相对“隐形”的界限——并不会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野味”并不安全。

尽管400年前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讲过,“诸鸟有毒”。

但在物资短缺的时代,《本草纲目》的警告被忽略了。

比如忽必烈的蒙古铁骑,远征动辄跨越几乎整个大洲,军粮来源之一就是打猎。

而现在吃喝不愁的人们对于“野味”的追求,更多来自于陋习。

比如2003年在伊拉克,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了改善生活,用手枪去猎杀瞪羚,以避免吃军队配发的难吃的速食食品。

但烈性传染病的一再爆发告诉人类:是时候该停止了。

而停止的前提,是人们在 “拒绝野味”问题上达成共识。

从史前时代一直到现在,尽管病毒曾经通过“野味”的形式无情地收割人类,但是人类却从未建立真正的认知——包括区分何为“野味”,以及如何去拒绝“野味”。

尽管现在已经是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也能够通过强大的医疗技术水平研发疫苗和药物等抑制和对抗病毒,但病毒肆虐带来的代价已经发生,所以从根本上,这还是一个有关对“野味”认知层面的问题。

极端一点的说,只有人类把“野味”的知识上升到类似于“洪水猛兽”的高度,才能从源头堵住病毒的传染。

这很难。

尤其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的知识传播速度过慢。

比如李时珍的警告,也许只有那些真正的医生才能知晓,但这些医生寥寥无几。

但现在不同了。

人类文明有了新武器,比如互联网,知识的传播已经不是问题,但需要有人开始真正去做,引导全社会努力达成共识。这次,百度率先出手了

百度振臂而呼

根据中科院最新的研究论文,新冠病毒出现人类感染的疫情并非首先发生在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而是早在11月下旬或已出现人际传播。就是说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病毒已是“孙子辈”,疫源地另有他处。

2月29日,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考察报告指出,目前的全基因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

就是说,这又是因为一部分人的愚昧无知和自私牟利,而导致人类集体陷入一场公共卫生危机的案例。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百度能做什么?

昨天,央视《新闻联播》开始前,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是百度关于倡导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的。

疫情当前,除了和央视联合倡导拒绝野生动物,百度还于1月26日成立总规模3亿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除了用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等新疾病的治愈药物筛选、研发等一系列抗击疫情工作外,也致力于更长期的公共卫生公益科普,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缺失的问题。

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输入法等多款产品,也都上线了“拒绝野味”的相关功能与服务。百度也将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野生动物犯罪预防领域的应用。

这是一次超越行业的去“野”普及,也是百度的强项,但承担的却是事关人类文明不断进化的使命。

多年之后,人们编写“人类抗疫史”时,在涉及到有关“野味”观念的改变对疫情防控的作用时,会把这个过程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百度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推动人们在‘野味’认知层面的知识普及,加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进程,从源头抑制了疫情传播。”

 

平衡才是永恒

 

在肆虐的病毒面前,人类几无退路。

倡导“拒绝野味”的行动,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后的自我反思,而从发展和进化的角度看,也是唯一的选择,而人类文明就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上。

在百度从观念普及层面开始行动之外,监管也迅速完成补位。

不久前,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法规“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下发文件要求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

国家从制度层面着手非常必要,但全社会在“拒绝野味”上达成共识并成为常识,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拒绝野味”问题上,是最需要所有人都做的,因为哪怕是99.99%的人注意,也会因剩下的0.01%而功亏一篑。

正像青霉素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抵抗细菌感染能力一样,现在人类也需要通过对“野味”重新认识的方式,建立正确的肉食观念,甚至重新认识自然。

因为并不只有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数百万年以来,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各有各的生存空间,这是一种平衡。

只有维持这个平衡,才有和平相处。

“非典”其实给人类最大的一个启示便是,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发现果子狸是“元凶”时,才发现是蝙蝠把病毒传染给了果子狸,但是果子狸却因被作为“野味”而成为传染源,所以真正打破平衡的是人类——因为正是人类抓了那些果子狸,或者将其食用,或者将其贩卖。

新冠肺炎几乎是复制了这个过程。

疾病生态学家、生态健康联盟主席达萨克博士说,人类现在对地球做的一切事情都会在将来引发一场场事故。

而百度所做的,就是利用自己超级流量入口的优势,让所有对“野味”认识有误区的人做出改变,从而避免“事故”。

  

排版 | 张溪冉

 审校 典小韦  轮值主编 | 叶正新  


文章来源:正和岛 

文章来源:网络。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

一个动作可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传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无量,感恩常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