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两面性!
当我们初次邂逅佛教时,它看似一个悖论。从理论而言,它又展现出自由思考者快乐的一面:清醒、现实、不教条,以及近乎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论。但若从内在去触碰活生生的教法的话。
很快我们又会发现它有与理性假定相左的另一面:虽然没有接触严格的信条或者随机的推测, 接触持戒、禅定、布施等宗教性的理念,以及一套如何超越意识感官和思维的教义体系,或许最引起困惑的是,在佛教修行体系中,信心被当作是核心的美德,而怀疑则是障碍、屏障与桎梏。
当大家试图明确自己和佛法的关系时,我们会发现难以圆融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经验主义的一面面向世俗,告诫我们要自己去探究和验证事物;而宗教性的一面超越世俗,教导我们遣除疑惑,信任导师和教法。
处理这个难题的一种方法是:只接受佛法的可信的一面,而舍弃其伪造和不必要的另一面。按传统佛教的方式虔诚摄持,我们尽可能接纳佛法宗教性一面中的信心与奉献,而回避它冷静的世界观和批判性探究的另一面。
又或是以现代佛教的方式护教摄持,我们在称赞佛法的实证主义以及它与科学的相似性时,则会在应对它的宗教性的这一面时陷入笨拙尴尬的境地。
当我们仔细思考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什么时,就会了然地发现:佛法的两面都是平等可信且都必须被包容的。如果不能圆融它的两面性,我们可能会过于偏重教法的某一个侧面,而偏袒、冲突的态度将妨碍我们融入佛教。
如何圆融佛教的两面而令其互不相违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认为达成和解并使自身的见解、行为在内在层面保持一致的关键,基于以下两个要点:一是佛法的引导目标,另一个是达到目标的策略。
佛法的目标是使我们得到解脱,而不是提供与这个世界相关的确切信息,因此它虽与科学兼容,但其目标和关注点必然不同于后者。
本质上佛法是一条精神解放之路,是脱离生死和痛苦轮回的道路,它提供给我们的是无可替代的解脱方法,而非只是理性上的认同,这必然需要我们近乎宗教式的呼应。它直指心性,在我们生存的究竟意义受到威胁时唤起应有的信心、虔诚与承诺。
对佛教的信心和虔诚只是作为一种助力,让我们趋入这条道并持之以恒地前行,但仅止于此的话并不能成办解脱。根据佛陀的教授,我们遭受束缚和痛苦的根源在于——对实相认知上的无明;因而佛教在解脱策略上所应用的主要工具便是智慧——对实相的如实知见。
探究和审慎的思辨,冷静且不受约束构成了迈向智慧的第一步,令我们有能力对治怀疑,对解脱所依的真理有一个概念性的把握。但这样怀疑和思辨的状态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一旦决定了佛法是我们获得心识自由的所依之舟,我们便需要把犹豫甩在后面,依靠它将我们从信心引向通往解脱的实修体系中。
对于那些为了寻求理性或感性满足而接近佛法的人来说,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发现它的两面性并经常处于困惑之中。
但如果我们决定按佛法的本意趋入它,将它作为解脱痛苦的所依,它将完全不具有两面性。相反,我们将从一开始就看到佛法其实唯有一面,显示的两面只是两个互补的侧面。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大德教言 | 佛学问答 | 正知正见
- 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ཆོས་ལུགས་ཀྱིས་འཛམ་གླིང་བདེ་ལ་འགོད་པར་སྨོན། -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