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法语
溯源法语

佛法讲“无求”,求佛菩萨行不行

2020-02-12 溯源法语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妙祥法师开示】

☞ 求佛就是求“自己”

一居士:师父,应该不求人,死也不求人,求佛菩萨,这样行吧?

求佛菩萨就是求“自己”,不是“求人”。

求佛菩萨,我们有正求,有邪求。求佛菩萨时要做到不求财、不求利、不为自己求。就是说宁死不求人,但不是不求佛法。

佛号起的是什么作用呢?不是念佛把佛念来,是念佛把我们妄想去掉。妄想去掉了,佛自然现前。

如果我们念佛求佛,就像《金刚经》讲的:以声求我,以相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说这个不正确。

我们是通过念佛,而把自己的妄想控制到最低的程度,那佛自然就现前了,自心作佛。

一居士:怎样理解心诚则灵?

这个心诚啊,指的是我们心里清净。不是一个劲儿求我就心诚了,不是这个意思。有人说:“我天天求观世音菩萨,怎么还没有反应?”

小邹可能在门卫看着了,前天有个女的和一个男的,连喊带叫:“哎呀!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个劲儿喊,一个劲儿叫。他以为使劲喊这就是心诚了。

你喊破喉咙也白喊。因为你喊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妄想,它不叫心诚。心里清净了才是真正的诚,不打妄想你才叫诚呢。所以说不打妄想什么都灵。

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无所求它就灵,如果有所求它就不灵。有很多人都不断地求,又求发财又求这个,最后呢都是一场空;有的什么也不求,但不求的人他什么也不缺,不求反而不缺。

所以无所求才是心诚,无所求这就灵。这是一个秘诀,看看大家敢不敢走这条路。

有的人说:“我都无所求,万一求不来怎么办?”那你还是有所求。无所求就是永远不求,给也不要。

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所需要的一切都能得到满足。因为你所需要的不光是物质,是想通过物质来达到你心里的那种快乐。

因为物质的快乐只是暂时的,不光是暂时的,还是个低级的,也是下流的,不真实的。它含有恐惧,含有一定欺骗性。

如果你无所求,所带来的快乐是永恒的、永久的,是清净的、是真实的、是法味无穷的,用不着拐那么些弯。

说“求到物质我才高兴”,实际上一会儿工夫那个东西就坏了,就不高兴了。

只有无所求才是真诚,真正的诚,才会真正的灵。

一居士:师父您说我又不求人,有时候我工作中那些技术问题不会,必须要求别人帮助那咋办?

这个求人,比如说有个问题,你想问问、技术咨询,你就买瓶矿泉水,给人点补偿呗!你先跟人商量:“你看我有问题想问问,行不行?”

人家说行。人家挺辛苦的,给买个中午饭、给点矿泉水,是不是?给人补偿一点儿。


☞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这一生修道,怎样来对待人生?怎样去掉人生的痛苦?那就是无所求——无所求品自高。只有无所求才能没有痛苦;有所求的人,不管你是有钱也好,没有钱也好,他都会痛苦万分。

修行也是一样,有所要求的,正是与佛道相反。佛法是无为法,只有无所求了才能与佛法相应。所以说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看开。

我们知道生死在念念之间,不再往别的地方追求,只要是能修心,在什么地方都能修,关键是在我们是否无所求。所以说这个无所求啊,也是我们修行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大悲寺的僧人要求,其中就是不允许化缘、不许求人。冷热不许求,好坏不许求,生死也不允许求。因为有求就有苦,无所求正是“求”……

所以说无所求,也正是“求”。有所求是绝对不会满你愿的;只有你无所求才能圆满一切。不光事物能圆满,同时也圆满了你修行的佛道。所以我们修行一定无所求,不要求大、不要求小,求好、求坏,都不要求。

别人有过这样的事,要和我探讨一下,说:“师父,修行得需要一个好环境。”

我说:“好环境也得修,不好的环境也得修。”我说:“我这一生,如果有个狗窝能住,我也去住。不要有什么求的,这才是正确的。”

在修行中,无所求是很重要的。前年行脚途中,遇到一个台安的居士。她很孝敬她的父母。她的父母有病,其他的几个儿女都不愿意管。她愿意管但又无法去治疗,没有钱,又不愿意去求人。

我说:“你不求就是对了。”她说:“我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告诉她:“你把你的房子卖掉,换间小房住,押地也要供养。”

她说:“卖掉,那我住在哪儿?”我说:“哪儿都可以住。”她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和信任,马上就回去了。她说:“我真正的懂得了佛法的意义。”

后来我又碰到她,我说:“你那事处理怎么样?”她说回去后,通过她的认可,想这么做——但是还没有这么做,她所有亲属的态度就转化了,父母的病情也转好了。

所以说,无所求,这才是转化一切最好的动力。我们人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痛苦,这么多的难处?就因为我们有所求。

人和人之间不要有所求,自己跟自己也不要有所求,永远无所求。病了无所求,不管在什么样的困难下,都应该无所求。宁死也不求人,这才是修行的态度。

这非常好,不管环境如何,只要无所求我们都能修行;有所求我们就会失去了修行的机会,被境所转。

无所求的人,就有一种刚骨。有刚骨的人才会真正有慈悲心。摘自《二〇〇五年行脚途中开示》《二〇〇八年为朝阳居士开示》《发心》《经行》)

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

溯源法语

微信公众平台

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所发内容

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

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