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原自佛教
如
是
正
闻
添
福
增
慧
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俗称的“元宵节”。这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得和和美美地坐在一块儿,吃元宵(汤圆),晚上还得看花灯。这一天过了,春节才算正式结束。
不过,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元宵节”是佛教的节日!
“元宵节”与“神变节”
在佛经中记载,佛陀曾在正月中以神通大破六师外道,尤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显示种种神变。因此,正月又被称作“神变月”,而正月十五这天,更被佛教徒们隆重纪念。
在古印度,僧人们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观佛舍利、点灯供佛。
东汉时,汉明帝开始信仰佛教,他听说了正月十五的佛教传统后,便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渐渐的,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所以,“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也将“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供灯的意义
佛法能破除一切愚痴的黑暗,就像灯能照亮黑暗一般。所以,“灯”在佛教中,有着“智慧”“光明”的象征意义。
《施灯功德经》中说:“燃少灯明,所受福报不可得说,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
《业报差别经》中说:“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不堕黑暗,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
在供灯的时候, 我们应当观想灯火如须弥山高,灯身如大海广阔,其光所照之处,众生见者,烦恼和痛苦全部消除;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如法所求悉皆获得。
转发分享就是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