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蔬素食文化联盟
常蔬素食文化联盟

最靠谱的修行不是去深山古寺,而是这个!

2019-06-09 常蔬素食文化联盟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宋史·朱熹传》中有一句话说:静时有,动时无。

说出了一些读书人和修行人的通病:只重视静修和静养,不注重在实践中把握和体悟。

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觉得平时自己什么都懂,一到关键时候大脑就一片空白。


王阳明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自己平定宁王叛变的时候,与宁王对战时处于劣势,王阳明向身边的人发布火攻命令,那人无动于衷,他说了四次,那人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

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临事就慌乱失措。

那些急中生智的人,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王阳明认为,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王阳明所说的静、寂、定,这些都不是纯粹的静止。

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是我们磨练自己,追寻本心的过程。

所以王阳明是不会同意那些一味强调虚静的理论和做法的。


《传习录》中还记载阳明语录: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

若能收摄心神,吃饭的时候好好吃;走路的时候好好走;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这也是修行。

王阳明认为,只要处理好自己的内心,就连吃饭也可以当做修行。那就更不用说工作了。

王阳明从不劝人脱离工作去修行。

心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他对一位官员说:

“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修行。

当你判案时,不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

不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

不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

不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

不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

这都是修行。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修行而修行,以为只有在远离红尘的古寺、道观才能修行,认为只有静坐才算修行。


王阳明说:

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人都有惰性,过度的思考只能带来拖延。

而行动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在行动中才呈现出来的。

若此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草草收场。

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他的父亲听说这件事之后觉得他狂妄自大。

但王阳明从立定志向之后,就一直在行动的路上,他处处寻师访友,学习做圣人的法门。

虽然屡试屡败,却一直在不停地尝试。

只有先行动起来,才能发现有哪些问题,边行动边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做,还有成功的机会,而不做,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不要想太多,先行动起来,纵然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