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莫被骗子当傻瓜

2020-01-23 慈诚罗珠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NEW  BOOK

202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宝鬘庄严论》3937



往期: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8

六,谨言慎行与诈现威仪容易被混淆。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分清谨言慎行的大德与诈现威仪者的区别。

大德或修行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按照佛陀的要求、佛法的戒律在行持。没有修证的狡诈者虽然没有戒定慧,却常常装出一副具足戒定慧的样子,让没有辨别能力的人很难区分。

所以,密法要求长时间观察准备拜为上师的人,因为短期之内的观察根本无法辨断慈悲心的真伪。有些人非常会装模作样,很容易骗过大家的耳目,所以要睁大双眼,仔细观察。

但如果我们不需要依止对方为师,没有准备从对方那里接受灌顶或窍诀,就没有义务去判断、去评论。如果准备依止,就必须严格观察,这是在佛经里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过的。

                                                              

七,灭尽迷乱与被魔携持容易被混淆。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分清灭尽迷乱的人和被魔携持的人之间的区别。

所谓迷乱,也即凡夫的执著、迷惑。真正已经消灭了所有迷乱的人,实际上就是已经证悟一地以上的成就者。我们很容易把消灭迷乱的成就者,与那些被鬼神加持、附体,因鬼神力量而能示现出一些神通的人混为一谈。

因为消灭迷乱的人没有任何执著,行为不受任何约束。表面看来不如法,实际上却并非不如法。在印度80位大成就者的传记当中,经常有诸如此类的描述。汉地的济公和尚也是这样的人,吃肉喝酒已经不会影响他们内在的境界。

但我们要知道,密法里面讲得很清楚,为了保护其他人对佛法的信心,即使本人可以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如果没有特殊需要,见解越高妙,行为应该越仔细。见解越开放,行为越严谨。即使有了密法的见解,但行为还是要遵照小乘或大乘佛教的戒律。除非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一些成就者也会示现不受任何约束的行为,虽然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但对他们来说,这些行为不但不会让他们受影响,而且是他们修行的助缘。

但有一些被鬼、魔加持的人,既没有证悟空性,也没有慈悲心,却以密法为借口,自称是成就者,不受任何约束,杀盗淫妄,无恶不作,这种人实际上已经被鬼、魔控制了。他们与成就者们的外部表现有点相似,都是放浪不羁、无拘无束,但二者实际上却有着极大的差异。我们万万不可让那些被魔加持的人扰乱了视听,以障碍自己的解脱成就。

藏地以前就有这样的情况,现在汉地也比比皆是。有些人声称自己是成就者,可以随心所欲,搞得佛教团体内乌烟瘴气。

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任何闻思,自以为是佛教徒,只有一颗虔诚的心,却没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什么也不懂。他们这种人就很容易把那些将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的人当作成就者。这就太可惜了!魔加持者自己不尊重因果,是他们自作自受,但如果还要拉一大帮人在后面陪葬,断送解脱的慧命,那就太让人扼腕长叹了。

不想学密法,完全可以不学。如果要学的话,还是要学习正规的密法宝典,比如《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等等。

很多佛教徒根本不学习正统经典,就喜欢在道友之间道听途说。记住,我们不要听道友的,要去看书。在那些被魔加持的人身边,往往有一大群磁场强大的公关团队,很多经过多年闻思的人,也会失去理智,卷入迷幻的磁场,所以大家要引起注意。

 

八,成就者与骗子容易被混淆。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分清成就者和骗子的区别。

这一条和上一条有点相似。成就者也即上一条说的灭尽迷乱的证悟者,是没有任何执著,摆脱所有约束执著的人。他们已经超离了小乘别解脱戒的束缚,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善恶执著与如法不如法的分别。

但骗子也可以模仿成就者的行为,并宣称自己是成就者,我们往往容易把骗子误以为是成就者。

如理如法的修行永远没有错,出离心、菩提心永远都是佛教里的正能量。在没有能力判断的时候,远离是最好的方法。远离稀奇古怪的治病方式,远离神神道道的解脱方式,既不会有什么损失,也不值得有什么内疚。

若缺乏智慧,把骗子当作成就者,当真相大白的时候,按理说应该对当事人失望,因为这些都与佛法毫无瓜葛。但很多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会将这一切归咎于佛教,并对佛法失去信心。到处去说藏传佛教、密法、佛法的不是,而不会说原来某某某是骗子,将个人的错误算到佛法、藏传佛教或密法的头上,这就是佛法的损失了。

 

九,行利他与行自利容易被混淆。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分清自利和利他的区别。

我们常常把利益众生、普度众生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带有太多自私自利的成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利益众生作为手段。表面上看似在做慈善、救灾救难,真正的动机,却是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慈善为包装来推销自己。

还有,有些时候,我们喜欢去做一些事情,自己也认为这是利益众生,所以要去做。但在静下来仔细观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是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

所以,当我们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时,要时时刻刻追问自己,我是不是真正在利益众生?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成分?如果自己的某种利益取消了,我还会去做这件事情吗?如果答案问心无愧,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心里有一个见不得人的幕后操纵者,不是单纯地利益众生,那就是世俗人自我扩张的伎俩而已。如果有这样的成分,还是干脆不做的好。

 

十,善巧方便与虚伪谄诳容易被混淆。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分清拥有善巧方便的人和狡猾谄诳的人。

大乘佛教常讲善巧方便,但很多人却把骗人理解为善巧方便,其实这与世俗中、官场上、生意场上的手段没有两样。

无论采取任何手段去做事情,凡是有自私自利,再怎么样都不叫善巧方便,而叫作狡猾虚伪。没有任何自私自利,一切都是为别人着想,其中运用了一些技巧,才叫作善巧方便。所以,万万不能把狡猾的人当成具有善巧方便的人。

 

这十项误区非常重要,其中涉及到的空性、法界,我们可以逐步学习,慢慢体悟,其他几个是我们随时都会面临的。学佛必须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学佛也有危险。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很容易上当受骗。我们首先要学好,并提高警惕。这样我们就不会走弯路,能够顺利地走上正确的解脱之路。

 

 


To Be Continue






无论采取任何手段去做事情,凡是有自私自利,再怎么样都不叫善巧方便,而叫作狡猾虚伪。

——慈诚罗珠堪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