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过斋前为什么要先念供养再行堂?
在寺院过斋时,僧众排班,大家整齐有序地进入斋堂,斋堂内安静而庄严。过斋,是出家人修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寺院内用过斋饭的人一般都会注意到一点:就是用斋前要先“念供养”,然后才有人给我们行堂打饭,为什么是先“念供”再“行堂”,而不先“行堂”再“念供”呢?《佛说辩意长者子经》中就专门介绍了这个规矩是怎么来的。
寺院用斋为什么要先念供再行堂?
一天,辩意长者设斋供养佛陀和僧团,佛和弟子们入座后,开始“下饭”(依次为僧众们盛好饭)。这时有一个乞丐进来乞讨,因为僧众还没有“呪愿”(念供养),所以没有人给他食物。
这个乞丐没有要到饭内心就生起了嗔恨,心想:这些沙门没有一点慈悲心,他们碗里明明有饭却没有一个人给我!这位长者供养他们,真是迷了心窍,我要是当了国王,就用铁车轮把他们的头都压断!
僧众们呪愿完,又有个小乞丐跑了进来,僧众们都给他饭,他特别高兴,心想:这些沙门好慈悲,看我贫寒可怜,给我这么多饭,这些饭够我吃几天了的。这家长者供养这些大士,得福无量。要是我当了国王,我就连续供养佛陀和僧团七天,以报今日之恩。
佛陀是遍知者,前后进来的两个乞丐所发的愿佛陀都知道。所以僧团用斋完毕后,佛陀就对阿难说:“以后先‘呪愿’再‘下饭’。”自此后,这个规矩便一直延续。
因为僧团用斋在没有供养之前如果先让一个人吃了食物,那么其他食物就都成了“残食”(他吃剩的饭),用残食供养十方诸佛及僧,会非常损这个人的福报。
后来,这两个乞丐一起流浪到了另一个国家,卧于道边深草之中休息。刚好这个国家的国王刚刚去世而没有子嗣继承王位,国中相师说:“谶书预言‘当有贱人应为王者’。”于是带着很多人在国内寻找。相师看到道边深草上有云盖,就说:“草中有神人。”大家就在草丛中找到了发善念的乞丐,然后请他为王,导从前后,回车入国。这个乞丐想:我本是个乞丐,怎么能当上国王呢?一定是因为僧团施予我食物时我所发的愿,佛的恩德才让我成为国王的。于是他当上国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供佛及僧。而那个发了恶愿的乞丐在深草中熟睡没醒,被车轮压断了头。
时至今日,乞丐跑进斋堂的情况很少,但这种情况却很容易出现:比如,如果先盛好饭,一个初来寺院不懂得这些的人很可能不等供佛就自己先吃了。此时如再去制止,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理解,甚至因此生起嗔心。而先念供再行堂,不知者就没有做错的机会,这实在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
附原经文:
明日世尊与诸大众,往到其家就坐俨然。时辩意长者子父母眷属,前礼佛足,各自供侍。辩意起行澡水,敬意奉食。下食未讫,有一乞儿前历座乞,佛未呪愿,无敢与者,遍无所得,瞋恚而出,便生恶念:「此诸沙门放逸愚惑,有何道哉?贫者从乞,无心见与。长者迷惑,用为饭此无慈愍意。吾为王者,以铁辋车轹断其头!」言已便去。
佛达嚫讫,有一乞儿来入乞丐,座中众人各各与之,大得饭食,欢喜而去,即生念言:「此诸沙门皆有慈心,怜吾贫寒,施食充饱,得济数日。善哉!长者乃能供事此等大士,其福无量。吾为王者,当供养佛及众弟子,乃至七日之中,当报今日饥渴之恩。」言已便去。佛食已讫说法,即还精舍之中。佛告阿难:「从今以后嚫讫下食以此为常。」
时二乞儿展转乞丐到他国中,卧于道边深草之中。时彼国王忽然崩亡,无有系嗣。时国相师明知相法,谶书记曰:「当有贱人应为王者。」诸臣百官千乘万骑,案行国界,谁应为王。顾见道边深草之中,上有云盖。相师指曰:「中有神人!」即见乞儿,相应为王。诸臣拜谒,各称曰臣。
乞儿惊愕,自云下贱非是王种。皆言应相,非是强力。沐浴香汤,着王者之服,光相俨然,称善无量,导从前后,回车入国。时恶念者在于深草中卧寐不觉,车轹断其头。王到国中,阴阳和调,四气隆赫,人民安乐,称王之德。
尔时国王自念:「昔者贫穷之人,以何因缘得为国王?昔行乞时,得蒙佛恩,大得饭食,便生善念:『得为王者,供养七日。』佛之恩德今已果之。」即召群臣,遥向舍卫国烧香作礼。即遣使者,往请佛言:「蒙世尊遗恩,得为人王。愿屈尊神,来化此国愚冥之人,得见教训。」于是佛告诸弟子:「当受彼请。」佛与弟子无央数众往到彼国。时王出迎,与诸群臣稽首佛足,烧香散华,伎乐供养。佛入宫中即以就座,王起行水,供设饭食,须臾以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