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糟糕的恶性循环

2020-01-12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编者按

如何提升生活的品质,拥有好的状态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定期扔东西!

东西少而精。家里乱七八糟一大堆的,别和我提啥生活品质了。该丢就丢,生活用品不要有重复的。

一年不用的闲置及时清理。

不要因为贪便宜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买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最好的。

人的精力有限,放在面前的选择太多,就会忘记自己的实际需求。


特别是扔掉了大量不想穿的衣服以后,买衣服时目标变得非常明确,误买几率趋近于零,包括前面说到的清理微信朋友圈也是基于这一理念。


同样的还有定期清理 APP、邮件、冰箱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2、降低网络干扰

睁开眼睛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决定了一天的生活品质:

1. 精神奕奕地起床 ,简单洗漱后出门晨跑。

2. 烧水间隙洗脸刷牙,然后准备一顿丰盛又营养的早餐。

3. 换上提前准备好的衣服,化一个简单干净的妆。

4. 半睁着酸胀的眼睛刷会儿微博,浑身没力气,起不来。

5. 闹钟响了,非常习惯地关掉,直到睡过头,从床上弹起来,冲出门时,眼皮肿着,油光泛着。

以上五种生活场景,每一种都亲身经历过,所以明白如果早晨经历的是 4 或者 5,那么这一整天想过得有品质很难,如果长期都是这种状态,那必然会陷入一种糟糕的恶性循环。

我们必须承认通过自律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拥有好的状态,但我们更要了解痛苦真正的来源,是我们内心的执着。

以上内容为编者按

执着会产生欲望

随后导致痛苦


慈诚罗珠堪布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什么叫执着呢?

举个例子,两个人感情非常好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在乎、执着的结果。

很多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都是执着产生的。如果有一天两个人真正分开了,互不关心、互不执着、形同陌路,则相互之间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无论对方对自己好不好,都无所谓,更不会紧张计较、频生痛苦。这就是没有执着的表现。

执着有很多层次,从高层次来讲,佛教认为,把周边的一切,包括人和物质,都看得非常实在,就是执着。

执着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

世界并不是实有存在的


不要说佛教,包括科学都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实有存在的。

以颜色为例,物理学家告诉我们:“颜色不存在于物体的本质当中,而是在观看者的眼中,是由物体发射或反射出某种频率的光所引发的感觉。”

物质的颜色,只是频率、波长不一的光波投射到我们的眼中而产生的幻觉,并不是真实、客观的东西。

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在 2500 年前就告诉我们了。但我们仍然会把衣服的颜色当作真实存在的东西,经常到商场去为自己搭配各种各样的颜色,并挑剔、嫌弃过时、老土的颜色。

很多有钱人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佩戴什么颜色的饰品,房间布置成什么颜色,都是由私人设计师或电脑选配的,可谓精心、讲究到了极致。

为了变换衣服、房间的颜色,花费了很多的金钱,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感知世界


想必各位都看过《黑客帝国》,这个电影所传达的理念就是:

整个世界不是真实的,而仅仅是一个电脑程序。将电脑植入人的大脑,然后通过程序来感知世界。

虽然这是科幻电影,但该片的导演,是对佛教很有研究的。

他拍摄此片最重要的意图,是想告诉大家:世界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一样虚幻不实。

电脑程序一旦有变化,世界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电脑程序崩溃,世界就会瓦解。

一场多生累劫无法醒来的梦


佛告诉我们,就像晚上做梦的时候,在梦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显得非常真实,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两样,但醒过来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假的一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多生累劫无法醒来的梦。

除非有一天我们能学佛,懂得佛法的道理,之后像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恍然大悟或者顿悟,才能让我们从红尘大梦中醒来。

虽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但在懂得这些理念之后,我们就能把一切东西,像《金刚经》当中所讲的一样,当作“梦幻泡影”,那样就不会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

当然,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了,也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放弃家庭、放弃事业,消极遁世、不负责任。

很多证悟了的菩萨,其外表可能是一个领导、一个商人或一个清洁工,但他们的内心却不会把世界看成实有的东西,而是随缘——随着因缘走。

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逃不脱因果循环的罗网,都不是随着我们的喜好而发展的,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不是我们想有就有,想没有就没有的。

虽然我们的主观意识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正常、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客观的处境,这样也能增强幸福感。

 -End- 

图片 | 来自网络

正文 | 选自《慧灯之光》系列

编者按 | 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