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敦多堪布
益西敦多堪布

《佛子行》之修学六度

2020-01-04 益西敦多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 子 行

请大家为了度化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的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并如理如法地谛听。


布 施 度

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对于想成佛,想获得无上安乐佛陀果位的人来说,一定要愿意舍弃,能够进行布施。往昔的大德在因地时,发了大乘的菩提心之后,只要是别人需要的,都可以发自内心地给予。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就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布施给老虎。智美根登也是将孩子,最执著的家眷,衣服、性命等等,发自内心地给予需要的人。还有像舍利子、目犍连也都有过这种布施的行为。

对于希求佛果的人来说,必须要舍弃对自己的执著。当我们给予他人财物时,如果心里有今天我给了他,明天他会返还给我更多的算计;或有我今天对他好,今后他肯定会回报我、利益我、帮助我等这些心念,则此行为不能称为布施,只能称为利用。布施真正的发心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所有的众生能获利益才去行持。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以及无畏布施。财布施就是将手中拥有的财物,也就是金银、珍宝、牛马、大象等,乃至于自己最执著的手、眼睛等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法布施是指对于自己所了知的法义,在其他众生需要的时候,为他们宣说,哪怕是一句法义,只要能够对他们起到作用,就应该没有任何疲惫地去对他们宣讲。无畏布施就是当有人要杀生的时候,将这个生命买下来,并且保护它;或者当众生畏惧的时候,自己去保护他们。我们平时都要尽量去行持这三种布施,以三轮体空的见解去摄持,没有任何实执,大方地去布施。在布施的时候,了知布施的人——我,布施的对境——人或者小动物,以及布施的物都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是三轮体空的,以这种方式作布施。比如我帮助他人遣除怖畏,我和他,以及遣除他的怖畏这件事,都是空性的,这就是大乘佛子行持布施应有的见解。


持 戒 度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

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

我们应该尽量去护持戒律。没有戒律的人,会觉得做什么事都无所谓,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无因无果的见解下,他就不会懂得如何行善去恶,这样来世多半会趋往恶趣。这些人无法成办自利,如果还想来帮助其他众生是非常不实际的,是很可笑的。

我们不能缘于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受持戒律,不能是为了趋往天界,或者希望现在能够拥有钱财、身处高位有权势、越来越漂亮等而受持戒律,这样的发心是错误的。因为三有是痛苦的根源,在三有中无论如何地流转,都是痛苦,缘于三有,也就是希望自己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并希望自己恒时处在天界之中,在这样的善趣之中耽著,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终有一天会趋往恶趣而感受痛苦。所以对三有之中的法不能有任何的希求,不能以这种发心去受戒。

戒律分为三类。第一类断除恶行戒。断除恶行戒指的是居士五戒,沙弥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些都要认真地守持。因为只有受持这些戒律,才会自觉地去断除各种恶行。第二类摄取善法戒,就是要尽量地去行持布施、顶礼三宝、转绕佛塔、五加行等善法,平时尽量地行持利他的事情。第三类饶益有情戒。我们在受戒的时候,要真正地想到自己是为了一切众生的安乐来受持戒律,没有丝毫个人的目的。

在对相应戒律学习了解清楚之后,应当心生欢喜,并发誓一定要守护清净的戒律,这就是佛子的行为。


安 忍 度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

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通过修持善法,果实不断成熟,最终我们就可以获得佛陀的果位。真正想希求佛陀果位的大乘佛子都必须真正地生起大乘的菩提心,并身体力行。对于已经生起或者正在修习大乘菩提心的佛子来说,有人赠给我千斤黄金,和有人对我进行损害,哪一种是无上的宝藏呢?当然是损害我的人或事物才是最上的宝藏。因为在万法之中,没有比安忍更为殊胜的,也没有比嗔恨心更为恶劣的。如果遇到违缘能够安忍,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遇到一点小事就生起嗔恨心,则是最大的过失。因此我们应修持安忍。

如果我们遇到事情就生气,并且无法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等,这不是佛子的行为,佛子是绝对要断绝此种行为的。

安忍分为:安忍他人邪行,安忍求法的苦行、以及不畏甚深空性法义的安忍。

一、忍他邪行。比如说当有人抢了自己财物的时候,能够生起抢我财物的人是自己的大恩父母的心,这是我本来就应该供养他的。又比如在面对有人杀害自己父亲、母亲或者儿女,并将自己的房屋全部烧掉时,对于这种深仇大恨的对境,也能够安忍而不嗔恨,这称为忍他邪行。如果现在做不到也要尽量朝这个方面去修学。

二、安忍求法的苦行。在听法或求法的过程中,传法时间稍长或者环境稍恶劣时,不会一直想自己已经忍受不了,自己是一个病人,不要再讲这么多了等。此时内心真正希望用自已的痛苦代替所有众生的痛苦,并愿轮回中所有一切众生的痛苦都由自己来承受。自己所拥有的安乐真正平等无二地全分给每一位众生,愿每一个众生都感受到安乐。如是回报所有的众生,就叫做安忍。对于求法之中的诸多苦行,一定要安忍,因为痛苦只是现在暂时的,将来会得到究竟的安乐。

三、不畏甚深空性法义的安忍。对于具备根基的人,他们能够接受万法空性的法门,但对于不具备根基的人,如释迦牟尼佛往昔在宣讲空性法门的时候,当时就有五百个僧人无法接受,直接捂着耳朵逃开了,更有五百僧人因为无法忍受空性法义而直接吐血而亡。对于这种甚深空性的法义,我们要尽量学会安忍。

对所有众生不能有任何的怨恨心,在任何不好对境起现的时候,来修持安忍,这才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精 进 度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

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小乘修行人成办的是独自脱离轮回的声闻或缘觉的果位,他们不分日夜地精进修持,就如同人的头发着火了一般,希望尽快将其扑灭。作为趋往大乘佛法的行者来说,在修法过程中就不能总是把心放在自己身上,时刻担心自己生病了,希望自己好一点等,要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而修,一定要为了饶益所有的众生而修。如果真正地生起为了饶益一切众生而修法的心,那就已经开启了功德的源泉。

精进分为三种,第一个盔甲精进,如同军队在准备出征的时候,一定会穿上坚硬的盔甲一样,我们精进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非常强烈的精进心。第二个加行精进,我们对于自己所求的法要进行实修,不管是五加行或者是窍诀,通过打坐来修持的时候,要一直不间断地修持。第三种不满精进,当自己做了一点事情,觉得累了,内心很疲惫,想放弃而生起退心的时候,一定要克服。一定不要满足自己现在所做到的,一定要继续努力,继续前进,要去更好地饶益众生。这三种精进一定要具备,这就是佛子的行为。


静 虑 度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

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

“当知止观双运理”,我们需要知道寂止和胜观双运的修法,初学者先要学会寂止的修法。比如,上师传法或给予窍诀的时候,会让修者观想一个白色的“阿”或者观一个法轮,让心缘于此,这叫做寂止。以此训练自己的心不外散,能控制住自己的心;胜观是要知道心的本体是空性的。

止观双运是指寂止和胜观结合起来修持,万法显现的当下没有任何实质,以此见解而修持就是止观双修。依靠万法显而无实质的这种见解,可以摧毁贪嗔痴等诸多烦恼。修持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的执着。如果修持时偏堕于四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其中任何一方,就会投生于相应的四无色界处。例如听上师说万法是空性、显而无实质,如果我们的心执着这只是一个显现、那绝对是空的、这肯定是自己的心等等,有强烈的实执心,不管是显还是空,就一定会堕于四无色界的某一界中。

“真实超越四无色”要超越四无色界,就必须要具备真实的止观双运的见解和修持,如是修习禅定是佛子的行为。


智 慧 度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般若六度中如果只具备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这五度,虽然很殊胜,但是想以此修行成佛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没有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不可能获得圆满菩提果位。智慧,指万法是空性的智慧。比如,在修持布施的时候,一定要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行持,布施的人(我)、财物、布施的对境是空性的,只要对任何一个产生执着,都不是三轮体空智慧的摄持。持戒,以持不杀生戒为例,所持的这条戒律(要遮止的杀害行为)、持戒的我、持戒的对境(即我要杀的众生),都是空性的。三轮体空的持戒应该如是。

下面讲安忍,通过修持安忍,可以获得相好庄严等。但如果修持安忍时觉得自己安忍功夫很好等,这就说明你没有以空性的智慧来修持。修持安忍的我,安忍对境和安忍的行为,这三轮全部没有任何自性,这是修持的方便,也称为大悲。五度一定要结合第六度智慧度来摄持,这是佛子的行为。

益西敦多堪布公众号ID:kbyxd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