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为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所著,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给儿子的“戒子文”,包括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个部分。全书讨论的是命运改造的途径,触及到重要的哲学命题,曾受到曾国藩的大力推崇,也得到了胡适的高度评价。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每天都要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整天就安安逸逸地觉得自己没有过失;如果一天都无过可改,那么一天就都没有进步。据心理学所说,人对于自身的不足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一般人都有一个毛病,若非有修养的人,还真不愿意改正。。想要“知命”进而“改命”,很重要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错误过失,“过则勿惮改”。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追求这件事情主动权在我自己,不单单能够得到道德仁义,也能得到荣华富贵。心内修养和身外之物都能得到,这是孟子说的“这样的寻求有益于得到”。倘若不是修心自省从正途上去求,而只是徒然地向外追逐名利,那么这样的寻求无益于得到。“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君选择。”面对诱惑,我们可以选择追逐,但这并不是最好的获得方法。而若是修炼强大而富饶的内心,勤加反思,那么该有的都会有的。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一个“耻”字了。因为知道羞耻之心,并且主动改正自己不当的行为,就可以成为圣人;若不晓得,就会胡作非为失去理智,便和禽兽无异了。这就是自我改过的真正秘诀。古来之圣贤,都是德行极高之人,留名千古;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却往往贪图享乐、干尽恶事还总掩耳盗铃呢?因为圣人有羞耻之心,懂得自我反省和改正,故而不断进德修行,逐步成圣。这个世上能够享用千金的,一定是有千金福报的人;能够拥有百金的,一定是有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就该是受饿死报应的人。老天爷不过是在人本身的善恶质地上,让他得到应有的因果报应罢了,并没有加上爱恨好恶的意思。虽然很多人都在说,“凭什么他这么有钱”、“凭啥他能当上领导”,其中免不了眼红嘴酸的意味。但是平心而论,能够做到那个位置上的人,就必有能够坐稳的资本和度量。所以说不要总是抱怨别人的命好、事事顺心,你和他们差的,就是福报的多寡罢了。《易经》上有为正人君子筹谋打算,趋利避害;如果非说命运是既定的规律,那么又怎样追求吉祥、躲避凶恶呢?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的到53岁便寿终,一生还没有子嗣,但是通过不断做善事、思考人生,预言被不断破除。由此可见,就算人的未来是可以预测得知的,那也是根据现在他目前的功业福报决定的。虽然“命”是个玄妙的东西,但是“运”却是积极作为就能改变的。一言以蔽之,只要不断趋善、认真去活,未来由自己把握。越是肮脏的大地,越会“众物居之,不可胜图”。相反地,很清洁的水反而养不住鱼。我过分地爱干净,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一种缘故。土地之所以能够孕育万千生灵,不过就是因为其博杂。喜欢干净,这本来是个好事,但是一旦过了那个“度”,就会像清澈的水里没有鱼虾一样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个道理啊。倘如命中应该荣华显达,还是要常常有落魄的念头;倘若碰到人生顺风顺水,还是要存不如意的念头;倘若眼前有吃有穿,还是要常想一下没有饭吃没有房屋的处境;就算旁人都敬爱你,还是要谨慎小心;就算你家族隆盛受人敬重,还是要想一下卑微低下的情境;就算你学问高深,还是要常常当作粗鄙肤浅。人之一生,或身处高位,或事业有成,但是身处人生顺境之时,也千万不要失去了忧患意识,谨慎小心,正反两面看待顺逆才是绝佳的做法。凡是人皆有执念,恰逢顺境时常有骄奢淫欲的念头,如果不加防备改正,那么堕落时有发生。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