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菩提心不断增长的21条规则
在上一篇文章中,本公众号介绍了“修行人的誓言”,即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有哪些事是不能去做、不能违背的。今天将继续介绍“修行人的学处”,即修行人应当遵守哪些规则。内容同样来自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传承弟子之一——恰卡瓦大师的《修心七要》,这部论典汇集了阿底峡尊者修习菩提心的窍诀,内含一个修行人一生所要修持的七个要点,本文从中撷取了七个要点之一——修心之学处,说明一个合格的大乘修行人,有哪些事情是要努力做到,并尽力完成的。
修心之学处和修心之誓言的差别
修心的誓言,是从否定角度而言的,如果违背誓言就会影响修行,所以不能不计后果地一意孤行。修心的学处是讲修行人应当遵守的规则,如果能够达到此要点的要求,我们的菩提心就只会增长而不会退失。
让菩提心不断增长的规则
诸瑜伽摄一
第一,“诸瑜伽摄一”。所有行为,包括日常生活当中的吃饭、穿衣等,都要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利他心”。
譬如,吃饭的时候,假如一门心思想着吃饱以后去帮助别人、放生或者是打坐,那吃饭就成了善法;如果怀着吃饱之后要去杀生、偷盗、欺骗等的发心,则吃饭就变成了恶业;假使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只是为了吃饱饭,就是不善不恶的无记业。
遇违缘修一
第二,“遇违缘修一”。对治自己的邪见、违缘等,需要修一个发心。
我们不能认为,一学佛以后,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不顺利都解决了。如果出现这样的邪见,应该用一个修法来对治:除了我以外,世上还有很多人也有同样的邪见,这是非常不好的念头,是阻碍修持大乘佛法的严重违缘。但愿能以我的这个邪见来代替所有其他人的邪见,所有众生因此邪见而将承受的恶报也由我来承担,但愿一切众生都离开这样的邪见。另外一个,就是对有此邪见的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修自他相换的方法。
初后行二事
第三,“初后行二事”。每天早上和晚上,要分别做两件事。
早晨起来的时候就立刻发心:今天我一定要发菩提心,决不离开菩提心。当然,在白天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也要随时观察自己有没有离开菩提心。
下午或者晚上睡觉之前,要观察自己一天当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菩提心的事情。如果有的话,就要忏悔并发誓以后决不再做;如果没有做过违背菩提心的事情,而且一天当中基本上没有离开菩提心的话,那就要随喜自己的功德,并发心以后一定要继续坚持。
二境皆应忍
第四,“二境皆应忍”。就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幸福和困难两种对境。
当我们获得世俗的幸福时,最关键的,是不能有傲慢心,要知道这些都是如梦如幻的,就像做了一场美梦一样。一旦遇到一些困难、打击、失败等,也不要伤心绝望乃至精神崩溃,更不能退失菩提心。如果在顺境和逆境中,都同样能得失两忘、宠辱不惊,我们的修行就永远不会退失。
舍命护二事
第五,“舍命护二事”。要拼命地护持两件事,就是一般的誓言和修心法门特有的誓言。一般的誓言,就是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以及密宗三昧耶戒等;修法特有的誓言,就是上一篇文章所讲的“修行人的誓言”。即使遇到命难,也要遵守、护持这些戒律。
当学三种难
第六,“当学三种难”。要学三个难点。
三个难点是什么呢?第一,自己已经有烦恼或正在生起烦恼的时候,我们不容易发现;第二,烦恼产生以后,很难驾驭与控制;第三,即使烦恼暂时控制下来了,但却不容易完全剪断、彻底停止。
对治第一个难点,就要随时严密监视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在想什么;对治第二个难点,就只有修法。如果有贪心,则修不净观、白骨观等修法;如果有嗔恨心,就要修慈悲心等;对治第三个难点,就是要长期修法,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最后烦恼还是可以断除的。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无我智慧。
取三主要因
第七,“取三主要因”。要寻找三个主要的因素或条件。
首先,必须找到一个标准的大乘善知识。如果没有善知识,我们只会懂得一些生存的知识,要超越轮回、了脱生死,世间的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一般的父母也不会有这方面的言传身教,我们自己更不会主动去追寻探究。
第二个条件,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即便是遇到了像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师那样的善知识,但心里根本没有修行、解脱等概念,天天想的都是吃喝玩乐、功名利禄,那也没有用。
第三个,就是修行所需要的生活条件。这里所指的生活条件,是不堕两边的中庸之道。一方面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如果生活条件太优越、太奢侈,也会影响修行。
修三无失坏
第八,“修三无失坏”。经常都要修学三个不退失。
三个不退失是什么呢?第一,不能退失对善知识的信心,一旦退失了信心,功德的来源也就间断了。第二,菩提心修法是大乘佛法的精华,抛开菩提心,大乘佛法就空空如也了。所以,我们不能退失修菩提心的兴趣与精进心。第三,不能失去护持大、小乘戒律的决心。
成就三无离
第九,“成就三无离”。随时随刻要做到三个不离开。
就是身、口、意三者都不离开善法——身体做布施、磕头等善行;口中讲经说法、念经持咒或言说爱语;内心修持菩提心等来利益众生。
于境修无偏,遍且深修习
第十,“于境修无偏,遍且深修习”。平时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时候,修的对境不能片面、偏袒,也不能表面肤浅、敷衍了事。
譬如说,只对人类修慈悲心而对动物不修,或者虽然对动物也修慈悲心,但是对非人、鬼神等不修慈悲心等,这叫做片面的修行。
另外,每次修行、思维的时候,都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全面而深入地修习。
于厉境恒修
第十一,“于厉境恒修”。对特殊的严厉对境,要特别地坚持修习。
特殊的对境是那些指曾经害过我们,或者现在与将来对我们有害,或者与我们之间有一些扯不清的是非瓜葛的人、动物与非人等。我们要经常锻炼自己,特别要针对那些不容易慈悲对待的对境修慈悲心。另外,善知识、上师和父母等福田和恩田也属于特殊的对境。
不依赖他缘
第十二,“不依赖他缘”。修行不能依赖于其他外缘。
譬如说,一旦生活、身体、精神方面出现困难,如果就因此而不再修行,什么都依赖外缘,这样修行就很难有进步。
所以,在修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就充分利用条件进行修行;如果条件不具备,就用烦恼转为道用等方法来修行。无论幸福还是痛苦,都同样能修行,这样修行才会有进步。
今当修主要
第十三,“今当修主要”。如今应当修持主要的修法。
什么是主要的呢?在现实生活的利益和修行佛法当中,以修法为主;法有教证二法,其中当以证法为主;在一切证法当中,以修菩提心为主;修菩提心的方法,有依靠教证、理证和依靠上师诀窍的修法,其中当以依靠上师诀窍潜心修持为主;在其他行为的修行和闭关修行当中,以闭关修行为主;在回避外境和对治烦恼当中,以对治烦恼为主。
不颠倒是非
第十四,“不颠倒是非”。要断除、放弃六种颠倒。
第一种,忍辱的颠倒。譬如说,打坐、念经、持咒时间长了,就会感觉疲劳、困乏,就不想继续修了;但为了做世间法,却再累、再辛苦、再有困难都不怕,都能够承受,这就是忍辱的颠倒。
第二种,意乐的颠倒。也即理想的颠倒。作为真正标准的大乘修行人,我们应该树立的理想,是追求众生的幸福而不是个人的幸福,是永久的幸福而不是暂时的幸福,是要让所有众生都获得解脱。但一般的世间人却不是以此为目标,而是目光短浅地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这一生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这就是理想的颠倒。
第三种,品味的颠倒。也即享受的颠倒。如果不愿意通过闻思修持来享受大乘佛法的智慧和慈悲等精华,反而对吃喝玩乐等乐此不疲,就是享受的颠倒。
第四种,悲悯的颠倒。不修行的人因为前景深幽黯淡,所以才是很可怜的;而真正的修行人因为对未来深有把握,所以信心满怀、踌躇满志。如果不同情前者反而可怜后者,就是一种颠倒的悲悯。
第五种,营求的颠倒。不让依靠自己的人去修行,反而让他们去操持世间法,就是营求的颠倒,也即管理的颠倒或培养的颠倒。
第六种,随喜的颠倒。在其他人修行的时候,自己心里反而有种不是滋味的感觉;当别人遇到困难、挫折,或者生病、死亡的时候,却喜出望外、幸灾乐祸,就是颠倒的随喜。
不时停时修
第十五,“不时停时修”。不能今天修行,明天不修;今天去行善,明天不行善。
有些人由于对佛法的信心程度不够,所以在做善事方面也是时冷时热、起伏不定,这就是还没有足够的信念一定要把修行作为头等大事,其他的事情可做可不做。
当坚定而修
第十六,“当坚定而修”。要不顾一切地去修行。无论再忙、再艰苦、再有压力,都一定要坚持不懈。
以二观察解
第十七,“以二观察解”。要以粗细两种方法观察烦恼是否断除。
怎么样观察呢?就是观察在接近以往容易生起烦恼的对境时,自己有没有烦恼,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弱点:原来自己不是已经消除烦恼了,只是产生烦恼的外缘暂时没有出现,所以就让烦恼潜藏在心底深处了,实际上还没有断除,所以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修行。
不好大喜功
第十八,“不好大喜功”。这个学处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不要夸功;第二,不要叫苦。
即使做了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或者自己的修行比较好,也不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很有功德,很有修行,很慈悲等,到处炫耀宣传,说自己为了众生怎么样付出,怎么样辛苦,怎么样吃苦,等等。
不暴躁易怒
第十九,“不暴躁易怒”。当有些人伤害了我们,或在某些问题上对不起自己时,脾气不能过于暴躁,也不能太敏感——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怒火冲天。
不喜怒无常
第二十,“不喜怒无常”。修行人如果像天平一样:心情好的时候,就愿意为众生付出,愿意为众生发誓成佛;情绪不好的时候,又立即反悔道:“学佛、利益众生和我没有关系,我就是要捍卫自己的利益!”随意舍弃慈悲心、菩提心,那就是人格出了问题。
莫追求声誉
第二十一,“莫追求声誉”。如果做了一点利益众生的善法,就希望其他人赞叹、夸耀自己,让自己美名远扬,这就违背了大乘佛法的宗旨。
大乘佛法始终强调,所有的付出都不能求任何回报,如果求回报,就掺杂了自私心的成分。
修行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下功夫,这很重要。在修行上面一定要多投入,这样才会有丰厚的回报。
在《修心七要》当中,已经包含了足够一个人毕生修行的内容。如果能花费一些时间去学习并实践,相信每个人都不会白白度过来之不易的人生。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六册:《〈修心七要〉略释》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推荐阅读
修心之誓言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慧灯之光义工招募
回复“3”:《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4”:《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5”: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6”: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7”:藏历查询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