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得起多大的委屈,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在你的童年里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小时候父母或兄长打你一巴掌,立马就会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但过一会儿,又活奔乱跳,围着他们转;
长大后,如果被兄长打一下或者骂一下会发生什么?不再是嚎啕大哭,而是反过去打一顿,更甚者,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来往。
为何同样的事情,小时候我们能忍受,长大后却再也无法容忍?
因为我们的心变小了!小到不如一粒尘埃,小到容不下任何委屈!
!!!!!!!!!!!!!!!!!!!!!
- 01 -
!!!!!!!!!!!!!!!!!!!!!
倾听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倾诉,最多的便是被人误会,受了委屈。
很多事情其实真的不算什么!
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境遇不同,当各种不同汇聚起来,共同铸就了一个人的内心,也铸就了一个人的承受力,或许在别人看来小如芝麻的事情,于另一个人而言,便是生死大事。
一位师父,年少时,家里穷,哥哥的未婚妻来家里做客,母亲像招待仙女一样招待着,生怕怠慢了人家。
结果,处处小心还是出了岔子,嫂子的钱包丢了,大家一致认为是这位师父干的。
母亲二话不说,当众轮了一个大耳光,那声音响彻屋内。但这位师父也是坚强,愣是没哭,心想反正不是我拿的,扭头就去找,最后在床底下找到了。
然后家里的大人们就又说,明明是这小子拿了,却故意又说找到了。
这位师父说,他之前有偷零花钱的前科,但这么大的钱包,连想都没想过。
!!!!!!1!!!
人小的时候,内心真的很淳朴,没有杂染,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都“没心没肺”满不在乎。
但为什么随着年岁的增长,岁月的侵蚀,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小,杂念越来越多?
- 02 -
!!!!!!1!!!
记得前几年,因为一点事儿,被人误会,我拼命解释,仍然委屈到不行,直接瘫坐在地上,嘴里在解释,眼泪往下掉,整个人还在抽搐。当时内心就一个想法,一定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定要!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幼稚!
但当时为什么会过不去呢?因为修行不够,以前以为读几部佛经就是修行,误把学知识认为是修行,结果遇到事情心慌慌。
随着岁月的累积,经历的事情不断增多,阅读的佛经不断深入骨髓才发现:修行,修对了,越修,人越像小孩,内心越干净,没有弯弯绕。
真正的修行是做减法,将多余的没用的想法、观念、知见刹那间全都放下。一下子,把心全放空,放干净。
只是,我们不舍得放下,或者不舍得放干净,但凡留有一星半点,苦,就在内心里生根发芽,委屈、痛苦快速成长和膨胀,让身心备受苦痛折磨。
!!!
- 03 -
很多人都会说自己任劳任怨,但其实我们很多人只能任“劳”不能任“怨”!受得一点苦,感觉无碍,但只要受委屈,被冤枉,绝对会绝地反弹!
可是,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任劳的能力,而是任怨的能力啊!
承认委屈的能力,哪怕被冤枉,依旧可以坦然面对,哪怕再多的误会,也能泰然处之。
但更多的人不是坦然面对、更不是泰然处之,而是憋回去,活生生的憋回去,然后到某一天,内心的不满犹如火山爆发,轰的一下,全部倾泻而出。
其实这是不对的!
面对委屈,真正要做的不是憋回去,而是学会放下,学会看住自己的心。
当情绪起伏时,去观察心的变化,此时的心,就像即将决堤的洪水,一次又一次击打着河堤,发出要辩解,要讲清楚,无数的语言在那一瞬间被迅速组织起来,喷涌而出。
如果当时不能倾诉、发泄出去,便会愤恨不已,内心焦躁,乃至夜里辗转发侧,脑子里一个小人就会告诉自己,你当时应该怎么做,这样做就不会这样了之类的话语。
在整个情绪起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是自己的“旁观者”,冷静观察这个过程,不要急于辩解,不要追随它,只要知道它们就是一系列的缘起过程,是非我的,是无常的。
- 04 -
就像王阳明说的“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天理就是明镜,而染在明镜上的灰尘便是私欲。去除那些杂念犹如拭去灰尘,当镜子净尽时,便能恢复到孩童般的纯净。
我们每次所受的委屈,每次受委屈后的辩解,不过是镜子上的念头,自然升起自然逝去,根本就没啥。
心空及第归。
或许现在的我们无法观察自己的心,那就慢慢修行;
或许每次的观察,还不如痛苦烦恼的力量大,那就慢慢修行;
或许我们还是会失态、崩溃,那就慢慢修行;
每一次的修行,都是给心这朵花去浇水,每一滴水都是养分,每一滴水都能让这多话成长,当有一天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便是修行成熟之时,那时即使刮风下雨,即使闪电雷鸣,这棵树虽会摇动,但绝不会摇摆不定,因为这颗树已经有了根,而这根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修行带来的。
这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真正活得有力量、有意义、有价值、有成就的人,不是最能干的那些人,而是最能承受委屈和压力的人,是那些最能坚持的人。
这个世界没有白受的苦,不管遇到什么误会和委屈,先忍下来,就有福报,误会总有解除的那一天,你会反过来受到更多的敬重,即便是打肿脸充胖子地装着没事,过了那个劲,慢慢再调,再修,都比任性发作要好。
不论事情大小,只看心空功夫。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