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南怀瑾老师:我就是很好的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恢复自己生命的能量

2019-12-03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今天你们大家自发地想静下来,不讲话。大家一定想,人为什么要不讲话静下来?其实静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人要静,思想却不停。有人提出来问我,为什么要静?为什么要学静坐?为什么要不说话?

我以前带兵带学生的时候,我有个很好的处罚办法。第一个处罚的办法,不是骂人也不打人,只要叫他两手各拿一张报纸,手平伸起来立正,站一个小时。那很痛苦啊,你们试试看。第二个方法,三天不准说一句话。也很痛苦。还一个办法更严重,把他丢到一个非常空旷的山野,什么东西都没有,那更痛苦。可是呢,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这三个痛苦变成最大的享受了。这是相反的道理。我可以告诉大家,因为后天生命的根本是个静态。

宇宙万有的一切活动是动态。太阳、月亮、万物都在动,这个世界如果不动,就毁了、空了。我们认为是死亡了,其实不是死亡,死亡仍是一个动态。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止状态呢?没有。所谓静态,只是一种缓慢的动态,一种延长的现象。物理也好,生理也好,思想也好,没有完全的静态。

如果你们学物理的,学科学的学哲学的,很容易懂这个道理。所以静,是个很难得的东西。你看宇宙万物,譬如我们吃的水果、稻子、麦子、花木,是个静态的生长。静态是生命功能的一个状态。换句话说,能源从哪里来的?是从静态的,是从空来的。所以我们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的生命,是静态的。

为什么我们白天忙碌,到夜里要睡觉呢?因为需要静态。脑筋不休息不行的。以前的宗教,人跪在那里祷告一下,或者坐在那里,心里宁静一会儿。再譬如人病了,必须要去医院,为什么呢?不是医院的医生药物把你治好,是靠自己休息过来的,药物只是一种帮助。所以说,很多很多的道理,都是说明静态的重要。

这个原理中国几千年前有个人,讲得最清楚,就是道家的老子。我现在告诉大家,老子有句话要记住。先说一下为什么我自己有这样的记忆的,因为小的时候受训练,喜欢看什么书都要记得,背来,都不靠本子记。这个就是宁静的修养。大家记忆力的衰退,因为事情多了,不安静了。这是就我本身的证明告诉大家。

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这个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生命,“芸芸”表示大地上的草木非常多,数不清,用来比方万物。草木的生命力在根根上。为什么生长那么快、那么多?因为根根吸收了天地间正的力量。根是什么?是万物生命的来源。回归根才是静,能静才回归生命。这是讲静态的重要。

可是人的生命忘记了这个静,反而尽量用动态去消耗自己,等于世界上人类拼命消耗能源,早一点消耗完,就死亡了。所以讲到生命的来源,保持健康长寿,甚至想健康长寿,必须要学静。世界上每个宗教,学问家,哲学家甚至科学发明家,都是在静态中不知不觉发明东西。所以说,不静是不行的。

譬如刚在我讲,我的处罚要他静,受罚的人就很痛苦了。因为大家习惯了动态,自己忘记了生命的那个静态,更忘记了必须要把脑筋清静下来,思想情绪完全静下来。一切的智能,如果不是在静态中,是发挥不起来的。所以刚才提到老子的四句话。

老子同时告诉你道家的修养方法,有八个字:“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把自己身体活动的功能宁静下来,完全恢复到婴儿状态,脑筋是清楚的,是快乐的,当然是指非病态的婴儿。世界上这些宗教、哲学或者是一般做学问的,求静态是很难得的。所以我晓得诸位今天要问,为什么要学静坐?打坐是学静态最好的一个根本的方法。

打坐,是修禅定的方法,禅定是宁静的深入,禅定的目的是开发智慧。譬如一杯水,乱搅动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淀下来就看清楚了。打坐是口头称谓,实际叫坐禅,也叫正思维修,还有行禅、住禅、卧禅。打坐不一定照释迦牟尼佛一样盘腿打坐,全世界归纳起来打坐的姿势大概有九十多种。诸位没有注意到这门学问,你现在到印度去看,有人站着,伸出一只手三十年不动,那只手完全变成树一样。印度有很多人这样一个姿势站着,很多年不动。你们诸位应该到过巴黎,在巴黎一个地方,我看到一个人穿法国的礼服,戴一个高帽,一个手这样(师示姿势),不动,它可以摆几个小时哦。我们看到就知道,赶快给钱。你把钱一放(动作),他就换一个姿势(众笑)。他也是静态的功夫啊,我看你们诸位都做不到。

静涵盖了很多无穷的力量。印度学瑜珈,中国学武功的,学到最高处,就要练静功了。这是介绍了静。打坐的姿势那么多,我们大家要修养要学静,最高的原理,不靠别的方法,就是反省观照自己,乃至不加任何判断的观照观察自己。

刚才提到老子讲的,生命的根本是在宁静中恢复的。我可以告诉大家,静态到了极点,能知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事都知道。但是有一个条件,是要真的在静的状态,那时所有的快乐痛苦,所有的感觉都忘了,没有了身体,人和宇宙合一了。所以世界上讲先知啊,什么预知什么神通,不是假的,都是真的,那是由静态来的。但是真的能够静,有先知有神通的很少,多半是假的。世界上很多有预知能力、有神通的,我给他一个绰号,是“神通二号”,中国话叫“神经”,就是精神状态。因为他没有真达到静的境界,达到真静,智慧开发了,如果学科学学哲学,求学问,统统不同了。因为生命的本来,原本就是与过去、现在、未来相通的。
把乱的思想切断了,我们大家静默一分钟,做得到吗?做不到。因为我们讲一分钟,思想已经乱了,然后讲静默,越要静就越会想。不静默还好,一静默下来,这里痛,那里酸。等一下吃饱了,上面“呃”,下面“扑”,好像静是非常不好。其实刚才讲的现象,就是生命的现象,当你静下来,它都给你清理干净,可是自己习惯上不知道。
譬如你们都有做事的经验,有时候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一件复杂的事情,忽然自己的思想说,这样做可解决问题,那就是静态的作用。那个决定是静态来的。所以你处理复杂困难的事,就要静下来什么都不想,你越想越把自己的脑子转了起来,所有的神经都转起来,最后不死就病。因为这个思想,这个意念很难使它静下来。
所以说这个心本来是静的,你就是不认识自己的静,那是非常大的错误。不过话说回来,静有那么大的功效,但是我们修养的人,包括宗教家都做不到,为什么?是物理生理的作用,物理的世界是没有静的,都是动的,包括太阳、月亮。譬如我们看一座山,这个山有没有动?其实山在动,他在长大,有时候瘦有时候胖,他还移动,也都在呼吸。植物也是这样,都是动态,整个大地都在动。但是真正动态的能源后面是静态。现在的大科学家知道一点,但也不敢肯定。我们所讲的静态,是把动态的拉长放慢,是相对来讲而已。我们人为何静不下来?是物理生理作用。每个细胞、神经、心肝脾肺肾都有影响。譬如肝不大健康的人,脾气很大,或者是很内向,或者非常悲观。这个情绪的影响使人静不下来。譬如肺部不好,胃部的东西多了,懒得用思想,尤其是“酒足饭饱”时,实际上那个是心里最动乱的时候,动乱得没办法,里面都是动态。
真的静态是宁静下来,没有思想,也不是睡眠。要绝对身体健康的,才达得到那个程度。所以你静下来觉得思想很乱,尤其年纪大的人要注意,你已经进入病态的状况了。到了相当的年龄,然后静了,那不是真静,是脑子不会想了。老年人到脑子不会想,想什么?专门想过去的事。所以你和老年人相处很麻烦的。人到老了,跟你讲一千次都是过去的事。现在的事都不知道,知道的都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心理状况,年轻人光想未来的,很少想过去的,前程是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理想;到老了,就专想过去。我们今天听到你们做了很好的反思,不讲话,禁语,这是对生命修养基本的一个好路子、好方法。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东方出版社)
-------------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我们看看,天地间的万物,生长最快的是什么?——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它的根挖掉以后,只要有一点不尽之处,它又会很快地长出来。生生不息的力量,草木似乎算是最快、最明显的例子。依中国人阴阳五行的术语来说,木是代表于生发之机,东方把木表现作生生不息的现象。草木是同一词意。“芸芸”代表一种普普通通的草,也用来形容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死了一批,又生一批;越生越多,叫做 “芸芸”。后世便由这道家的“芸芸”,和佛家的“众生”,演变成文学上一个很优美的名词“芸芸众生”。

老子说,一切万物那么多彩多姿,“各复归其根”,他观察每一个生命,皆是依赖它自己的根本而活。草木无根,活不了的。人也有根,人的根在哪里?我常常看到许多朋友一心求道,却是盲修瞎炼,拼命把丹田当作根,那是不对的;也有人误认为根在肚脐,更是离谱。肚脐只是未出生时和母亲接连一起吸收养份的通口而已,一落地就剪断了,怎么会是修道的根呢?人的根是在虚空,在头顶上。虚空就是我们的泥土,这就是人与万物不同之处。植物的根栽在泥土中,人与植物相反,根栽在虚空中。所以,道家讲修道,“还精补脑,长生不老”,此“精”不完全是指精虫之精,只是与精虫有连带关系。我们看中国国画,主寿的寿星老人——南极仙翁,他那个脑袋被画得比平常人高出一重来,叫做“寿头”。脑子也是智慧的渊源。所以,婴儿刚生下来时,头顶的囟门凹处,里面还是洞开的,与天根相接,在人的肉体生命来说,所谓“天根月窟常来往”,便指此处。等到此处封闭坚硬以后,他就慢慢开始会讲话,意识渐渐成长,天根便截断了。要修到还精补脑,长生不老,脑的内涵,就是指此“根”。

但是,要如何“归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静。“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能够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这个根是什么?——虚空。“致虚极,守静笃。”在佛家则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空”。所谓空,也只是个形容词而已,千万别认为空就是没有,那就错了。空等于老子所说的“清虚”。那么,“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到极点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道家有两句话:“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描述这个静到极点的境界。连空也要打破,才是真静。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
乾这个东西,我们也可以说,不一定代表天、代表阳性或男性。重要的是这个乾 的符号,它所代表的功能和现象是“其静也专”,就是静到极点。极点是什么样子呢?就是老子所讲的“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的道,就是根据《易经》来的。要空灵到极点,要宁静到极点,那个境界才算是“专”。懂了《易经》再来修道、打坐,不论道家、佛家,如果修定没有到空灵的极点,没有到宁静的极点,不可能得到纯阳之体。所以吕洞宾得道以后,就叫吕纯阳。纯阳是什么道理?静到极点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空灵到极点,就是“其静也专”,这就是乾卦。

但是学《易经》的人要注意啊!这只是乾卦的一面,可以说它是阳中之阴的一面,或者说是阴中之阳的一面。这是讲它的静态。我们打坐的人,从这一卦就可以了解“其动也直”的道理了。静极了就动啦!阴极就阳生,阳极就阴生,打坐静到极点,气脉就动了。乾卦一动,“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动起来的功能非常大,像打高尔夫球一样,将打未打时,是其静也专,一杆子打出去,打得很远,就是其动也直,球未进洞是阳,等到一转弯进了洞,便又成阴了。所以乾卦是“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至于说直,世界上有没有直呢?物理世界是没有直的,物理世界永远是圆圈。我们这个地球及其他星球,都是在转圆圈,所以人到了太空,永远在转圆圈。太极也是圆周形的,无论你左转右转,阴转阳转,各个转法不同,但它共通的原则,却都是圆周形的。至于直线是什么呢?当圆周还没有转弯的时候,看起来似乎是直的,那就是直线。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直线。直线是动力发动的现象,所以乾坤一动,功能非常伟大。你懂了这个原理,修道也不要问人了,静极了一定动,动是由你静极而来,动极了也必静,自然之理也。懂了这个道理,大家便好做工夫了。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所以天地万有的伟大,就是这个功能,是乾卦的功能。我们可以从万物的静态观察,一粒种子,种在地下,它怎样才能生长萌芽?只有在静态中才能生长,等到蕴养这种静态的功能久了,等到它生命要爆发的时候,便“其动也直”,其力量是异常伟大的。你们可惜不是乡下出生的,所以很多天地间的奥秘,你们都不知道。我小的时候,人家告诉我稻子会唱歌,我不相信,半夜里便找了几个野孩子,偷偷跑到稻田里去听稻子唱歌。把耳朵贴在地面,真的很清楚地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响,跟放鞭炮一样。当时感到很神奇,等长大读了《易经》“其动也直”,便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了。大家试想,当稻子要萌芽的时候,那么多稻子同时爆裂开来,自然会发出很多噼噼啪啪的声音。稻子开花的时候也是一样,夜深人静时,你会听得很清楚,可知生命力量的伟大。像婴儿一样,在母亲肚子里,我们姑且说他是静态的,当他一出娘胎,“砰”的一声,就生出来啦!“其动也直”,也是这个道理。天地间无论动物、植物,一切的生命都是一样,伟大的生命就从这个动、静二相里边出来的。

《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
如何先取至静呢?如何能达到静呢?大家学打坐,有谁真达到静呢?恐怕没有,越坐越闹倒是真的。唉唷!脚痛,头涨,妄念又来了。为什么不能达到静?因为没有方法,修行的法门没有专一,真专一,这一切都没有了。例如念佛也一样,心心念念在佛号上,阿弥陀佛,念到阿就定住了,两个小时以后才念出弥字,中间没有杂念,也没有身体的感觉,那才算是念佛专一了。
 

告诉各位,这些都是法门,就看你们的智慧够不够。我现在那么明白跟你们讲,你若等闲视之,那就错了。刚才讲专一,专一到极点,把杂念、妄想都打下去了,把念佛这一念停住了,或者某一个观念停住了,这样才达到静。我问你,至静你做到了?其实,中国的老子也讲过至静,“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生命的根本是静,静到了极点,才能够把握住生命的真谛,才能够恢复生命的本能。无论念佛也好,修止观也好,要先专一,才能修到静,静还不算,要达到“至静”,但是,我们有几个人真修到静?真修到静,则忘掉身体了,也的确可以祛病,因为静到极点,病也空了,受也空了,苦的感觉也没有了。很多人打起坐来,这里痛,那里痛,都在苦受之中,哪里静得了?真静的话,病苦也静了,烦恼也静了,妄想也静了。

讲到静,一般人都会想到打坐,打坐只是修静的一种练习,打坐本身并不一定是静。真正的静必须忘掉了身体,忘掉了感觉,心念不动了。其实心念不动这个话是不对的,应该说心念静下来了。心念静下来,忘掉了身体,忘掉了感觉,并不是无知。什么都不知那是昏沉,大昏沉!平常打坐所谓气脉发动,感觉舒服不舒服,这些是生理的反应,有此反应,已经不是静了,那是慢慢向静的路上走。静到后来,身体的感觉都没有了,静到什么样子呢?只能勉强以“万里晴空”作比方,没有一点云,没有一丝妄念,这才是静的境界。话讲起来很简单,有人一生,甚至好几生,能不能修到还是个问题。但也不一定,也有人一下子就到了,这也不是这一生修来的,那是过去前几辈子积累而来。

《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
赞赏 
感恩您的慷慨(请识别下图二维码)。不论赞赏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
(新书预售包邮)首次面世:(独家)南师签章珍藏版《南怀瑾国学日历2020》(东方出版社)(请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
文章转载可开白。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