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观音山上观山水”70万征联启事(新增投稿邮箱)
在2015年的首届东莞观音山书画论坛上,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楹联学会会长邹继海在会上即兴提出一则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书画论坛现场不少人即兴应对下联,在网络上也引来千百人应对,一时热闹非凡,对者众多。历经几年,奖金从一开始的5000元提升到20000元,依然没有征集到合适的下联。2019年中秋节,东莞观音山景区悬赏7万元求下联,至10月31日截稿,遗憾的是,仍未能征得满意的下联。
为弥补遗憾,誓寻最佳下联,广东楹联学会、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联合组成的征联组委会决定重磅推出:继续征集“观音山上观山水”的最佳下联;投稿一经采用,观音山景区将给予获奖者70万元(含税)的现金奖励和获奖证书!若在规定时间内仍征不到最佳下联,将从来稿中选取优秀下联20句,每句给予作者2000元奖励,并颁发优秀下联奖证书。
1、投稿作品应是本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剥窃,否则取消获奖资格。
2、投稿作品必须符合《联律通则》,平仄以“平水韵”为准。
3、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同。
4、要注意到出句的规则,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出句的两种解读意思。
5、下联中须融入东莞观音山景点且具有诗意。
6、每人投稿总数不得超过三副。不得化名投稿,如有发现,将取消获奖资格。
7、要求电子邮箱投稿,以免转录失误。
1、编辑邮件:“观音山上观山水”的下联+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发送到征稿活动的官方邮箱gddggys@163.com(因投稿量过大,以此邮箱为主,请勿重复投稿)或者2182684667@qq.com即可参与。若是被成功采纳,届时会有工作人员根据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投稿者。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西湾东路5号二楼广东楹联学会征联组 邮编:510160
联系电话:020-81769432(广东楹联学会)
2、只准一次性投稿,投稿后不接受更改,重复投稿的以第一次投稿为准。不得化名投稿,如有发现,取消获奖资格。每人限获一个奖项,不重复获奖。
3、来稿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责。
1、征集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对获奖的作品有绝对的使用权,不另付稿酬;
2、入选作者非广东楹联学会会员者,则具备加入广东楹联学会的资格。
出句平仄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采用七言联律:“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中第三字“山” 是可平可仄的。对句则应用“通仄平平通仄平” 应对方为合格联律。
出句词性
①【观音】:专有名词;【山】:名词;【观音山】:偏正组成的专有名词性,而且是由“观音” 与“山”组合的名词词组。
②【上】:方位词。
③【观】:观赏(动词)。
④【山】:名词;【水】:名词;【山水】:按本句的语境,这是由山、水组成并列结构的名词,作“观”的宾语。所以,“山水”一词不仅仅是“山”和“水”的简单相加,而是并列的词性,指观音山周围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山水”若是作偏正词用,则“山上的水”的涵义就显得窄了,要转品也受局限了,故要求不能以偏正词组应对。
句子成分
无主句句式
观音山上丨观丨山水
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本句省略主语,“观音山上”在本句里作状语使用,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主谓宾句式
观音丨山上丨 观 丨山水
主语丨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观音作主语(后面省略介词“于”),“山上”是本句状语,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机巧(机关)
重字技巧
第①、⑤字位重“观”字
第③、⑥字位重“山”字
断句技巧
无主句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我)在观音山上观赏山水
主谓宾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观音在山上观赏山水
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的基本要求
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
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
3、要注意出句“技巧”、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
4、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且具有诗意。
对句要点
根据上述要求,就会发现目前征到大量的对句未能达到要求。
一是未认真审阅征稿启事,或是只看到出句就应对,对出的句子离题很远;
二是未掌握对联知识,应对的句子不符合联律要求;
三是未弄清出句的机关所在,未能有针对性地攻克机关;
四是忘记用观音山的景观作对的要求,因而对非所求。
对句有以下几点须弄清
1、对句第①字与第⑤字是重字,这个字要具备名、动两用的词性。
2、对句第②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如是意节断句,另当别论)
3、对句第③字与第⑥字是重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
4、对句第④字应为平声字,且最好为方位词,不然就会出律或不工。
5、结句第⑦字应为平声字,不然就会出律。
6、出句的第⑥第⑦字“山水” 已明确为并列词组,且可转品,那么对句也应与此对应的并列词组作对。
最后
东莞观音山景区
再次感谢社会各界人士
对观音山征联活动的关心与支持
也欢迎各位楹联爱好者参与
“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的征集活动
一同传播和弘扬中国楹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