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打卡全球圣地,不如认真修一遍加行

2019-11-14 慈诚罗珠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NEW  BOOK

20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宝鬘庄严论》

连载 29



往期: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8

第九, 鞭策之十法

  

十项鞭策,也即十项激励或十项鼓励。通过这十项鞭策,可以激励我们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和修行。

 

一,思维暇满难得可以鞭策行持妙法。

无论任何事情,包括工作、家庭、亲人、朋友、物品都是一样,如果不觉得其来之不易,不了解其价值,则无论再稀有、再罕见,都会被我们忽略。同样,如果不知道人身有这么难得,我们也不会珍惜。

在漫漫的轮回旅途中,得到现在这样一个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了解佛法,同时也有一些时间去闻思修行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

虽然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数之不尽的观点、方法与思想,但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无论宁玛、格鲁还是萨迦,入道的第一门功课,就是修人身难得。

如果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就会将所有的目标,锁定在非常狭隘的范围中,变得鼠目寸光,看不到生命的真相,不会有什么崇高的理想。误以为人生就是享受生活,会将吃喝玩乐误认为是人生的价值、最大的幸福、无上的快乐。如果没有思考人身难得,就不会把生命当回事。就会以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为宗旨。因为追求的方向已经南辕北辙,所以永远都不会走上解脱的道路。了解、思维生命的价值以后,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去追求物质以外的精神富足。

藏传佛教过去的高僧大德们一致认为,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有很多重要的价值观,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生命的价值。只有奠定了这样的基石,才涉及到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

很多修行人爱说自己很散乱,不用功,不知道该怎么办,念什么咒可以解决。其实,这不是念咒能解决的。这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虽然心里有一种要学佛、要修行的想法,但这个念头的力量弱不禁风,远远抗不过吃喝玩乐的魅力。人身难得修好以后,就能放长视线,就不会终日散乱,就能改正陋习,一心修行。

佛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方法论。其他文化都不可能把一个自私、功利的人,蜕变成一个无条件奉献,发大慈大悲菩提心的人。唯有佛教,不仅会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且手把手地教给我们各种方法。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论》等典籍中,已经将具体的思维方式讲得非常清楚。

千百年来,无数智慧卓越的精英们,都将全副的精力,投入到闻思修行上。孜孜不倦,日以继夜,最终成就了清净自在、安如泰山的境界。

二,思维死亡无常可以鞭策精进行善。

 

 

有些人认为,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是外加行的基础修法,像幼儿园学生的课程一样低层、浅显,所以不屑一顾。自认为可以连跳三级,直接晋级高端课程。

生命如此来之不易,而且还如此转瞬即逝,不可依靠,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挥霍。在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以后,已经会有奋力精进的紧迫感。如果再加上对无常的深刻认识,就会如虎添翼,会更加心无旁骛、孤注一掷地闻思修行。

我们经常在讲要节省能源、节约粮食,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要节约生命。实际上,节约时间等于就是节省生命。每天上班8小时,就是付出了生命中一昼夜的三分之一。

假设一个人能活100岁,就有36500天或876000个小时。其中每一个小时,都是他的身体和意识二者在一起的时间,这就是他的生命。除了肉体与精神在一起以外,没有独立存在的生命。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凡是需要花时间的,都是用生命在完成。无常学好以后,就知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的现实,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做该做的事情,再也不会耽延拖沓。

人的生命非常有限,每一分钟,都失不再来。对有钱人来说,有可能会有多余的物质财富;但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每一秒钟,都稀有珍贵,都没有资格浪费。

即使内心无比虔诚,如果缺乏了闻思修,烧香、拜佛、朝圣等等,都不一定能让自己的内心发生转变。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看起来似乎很普通,它却是我们修行的巨大动力。假如外加行的基础没有打牢,其他的修法是修不出来的。不少人学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满意结果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此。有些人之所以学佛不成功,吃大亏、走弯路的主要症结,不是因为没有证悟大圆满和大手印,也不是因为没有修本尊法,就是因为没有修好加行,基础不牢靠。

过去的修行者已经在学佛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非常清楚,在通往解脱的这条路上,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他们给我们安排的课程,是合理且对症下药的。这里面没有复杂的逻辑,没有高深的见解,道理很简单,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静下来去思考,我们应该致力于此,并狠下功夫。

 

三,思维业因果不虚可以鞭策断除恶业。

 

 

因果不虚,是四加行当中的第三个。思考因果不虚,可以鼓励我们谨慎取舍因果、行善断恶。

虽然凡夫不可能在因果取舍上做得十全十美,毫厘不差,但至少要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尽量不越雷池,即使有了差池,也要懂得忏悔。

很多人知道因果,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与传统文化的浸润有关。但因为相信因果的深度不够,所以往往明知故犯,并找很多借口来自我开脱。我们相信因果的程度,是很表面、很肤浅的,只是书面上的认识,根本无法超越我们的欲望。

修因果不虚,不仅仅要懂得杀盗淫妄等等的后果,而且要反复思维,让因果观念在内心扎根。当因果理念根深蒂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放弃杀盗淫妄等严重罪业,即使偶有违犯,也一定会后悔、内疚,并设法忏悔清净。

当我们停留在听闻阶段的时候,虽然也知道轮回是痛苦的,但在想起地狱的痛苦,饿鬼的痛苦时,并不会立即产生出离心。只有在思维比较到位以后,才会觉得轮回中的快乐是不完美的。

菩提心也是一样。在看到某个众生受苦的时候,虽然觉得对方很可怜,却不一定会有菩提心。只有在思维比较深入的时候,才能随时随地生起菩提心,希望对方永离痛苦,获得安乐。听闻的力量犹如水面的波纹,短暂微弱,不堪一击。静下心来思考,是任何修行人都不能忽略的过程。

没有证悟大圆满,并不影响我们变成真正标准的菩萨。只要有了标准的世俗菩提心,就成为菩萨了。但如果基础出了问题,出离心、菩提心都没有修好,则永远无法往上走。不但没有机会成为成就者,连做普通菩萨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没有出离心,连修行人都算不上。

一般来说,初期表现不错的修行人,后面也会更有机会。就像读小学的时候成绩比较好,一般读中学的时候成绩也不会太差一样。修完加行的标准,不是表面的数量。

数量只能代表功德,无论心是否专注,念咒都有功德,只是散乱的时候功德要打折扣。功德的结果,是来世健康长寿、一帆风顺等等,却并不能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

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的问题,要学会自我反省。

就像读博士之前,必须经过层层考试,达到相当的水平,才有资格听博士生的课,而不计后果地把小学生、中学生等学历参差不齐的学生集中起来,随随便便讲一通博士生的课程,结果只会是对牛弹琴,根本没用一样。引导弟子最负责任的做法,是首先要了解对方的修行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应该传什么法。应机施教,才是最科学、最适合的。如果真的想将一个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解脱的人引导到解脱的路上,最关键的,就是要抓基础。


To Be Continue

修因果不虚,不仅仅要懂得杀盗淫妄等等的后果,而且要反复思维,让因果观念在内心扎根


——慈诚罗珠堪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