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网佛经
劝学网佛经

[六道轮回]简述十二因缘

2019-11-10 劝学网佛经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劝学网佛经”关注本公众号


简述十二因缘与轮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这是出自爱新觉罗•福临的《顺治归山诗》,是顺治皇帝所作的一首诗,顺治皇帝对自身的过去、现在、未来提出的一个疑问,这恰恰就问到了“轮回”。

十二因缘概述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理论,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的是烦恼(迷感)、业行及苦果;它们依因缘生灭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受到有个人生的过程,有一个生命在生死轮回;但这实际上没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

  据《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因缘。

  在放生法会上,我们也常闻十二四因缘法:“诸佛子等,皈依三宝已,我今更为汝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令汝等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之法,当处究竟,当处清净,当处自在,一究竟一切究竟,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同于诸佛,证大涅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无明无性,本是诸佛不动之体。汝等执著,妄起无明,譬如病目见空中花。既知是已,无明即灭。”

  从古至今,关于十二因缘的论述很多,开演的角度方式也很多,在古印度除十二缘起说之外,还有十支、九支、八支、七支等缘起说,但广义的讲这些都包含在十二因缘之中,对初学者来说,要完全理解十二因缘的缘起与流转可能会比较吃力,但可以先记住上面的图表,在今后中再慢慢领悟理解。


  在讲述十二因缘前,我们先来简要地了解一下“空”,空是指“空性”,空不是指什么都没有。在《心经》有提到“是诸法空相”,十二因缘法也是无始以来幻化所显,性空本无。无明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不是真有,是我们为理解而安立的一个假名,所以《心经》又说“无无明、也无无明尽”。

  那什么是“空性”呢?为这个“空性”佛陀苦口婆心讲了很多年,可以说整个《大般若经》都是在讲述“空性”。所以很难具体地表述“空”是一个什么东西,又或者说“空”并无法用具体的语言去表达,所以也是假立一个名相叫“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譬喻的方法去理解“空性”,而且这个理解非常的重要,了解十二因缘之后就必须回到“空”的本质上才能究竟解脱。

  对“空”,我们可以先理解成绝对的平衡。在宇宙的初期又或者说是无极,只有一个虚空存在,这个虚空在【绝对寂静】的状态下,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声音、没有流转(在没有时间、没有流转的情况下,一切事物互不干涉,互不相扰,比如说在一个热闹的商场里,时间停止下来,我们与商场另一个人没有办法进行“声色香味触”类的交流时,那就等于没有任何人在我们身边了,甚至是连我们自己思维也没有了)。但【绝对寂静】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才有了科学家所说的大爆炸,这个大爆炸就是流转,是一种寂静下的异变。

  《楞严经》第四卷中有描述了这个世间的由来,其中一段——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所以“空”就是指世间万物没有本体,都是由寂静流转而成,但这个寂静流转遵守着一个基本规则,那就是平衡。动对静、同对异、无明对明等等。物质守恒定律指出:“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我们所处的虚空就是一个超级大型的系统,不管虚空里发生任何变化或流转,我们虚空的本体不变。

  十二因缘法是由于“无明”而起,无明本身没有实体,只是众生迷惑于业力的流转而不知停息而成,只要我们通过佛法学习,明白我们的真实面目,自然能回归到本体上。

十二因缘与三世二重因果


  十二因缘是一套浓缩描述众生如何被烦恼及业力所控制、束缚在六道中苦苦轮回的教理,十二因缘就如同不停转动的车轮,从不间断,我们虽然已经来了,但是将来还是会这样走的,走了以后还会重头再来。

  现在我们看回六道轮回图,在生死大轮的最外环,是十二个小格子,每个格子中都有一个小图。这十二个小图,表示了众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转的运作过程。环上端右边的小格,表达了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其余的十一格,顺时钟反向数下来便是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及老死等其余十一格,十二因缘我们称之十二缘起支。

  在十二缘起支中有两对因果,但是划分时,并不是将十二缘起分成前后两世,而是分成了三个阶段,即过去、现在、未来。  

现在我们先说十二支因缘的每一支:

第一重因果:过去因到现在果

一.过去因:无明是过去迷惑,行是过去造业。

  1.无明:无明就是对善恶、因果、业力及世上万事万物的真相不理解,这个不理解构成了“我执”,由我执进而产生了贪、瞋、痴等根本烦恼。而贪念的产生引发了种种业,种种果报。也因为这种我执,众生才会缚在轮回之内、不得脱离的苦循环中。在轮回图中,我们可见一个盲人持杖而行。由于无明如同人瞎了眼睛,这便以盲人来表义它。所以要破除无明,我们必须理解空性,通过佛法学习了知“我”及一切事物的真实面目。

  2.行:因为无明使我们迷惑,执着于我的存在,贪欲驱使身、口、意造就种种善业、恶业,因此称为“行”。这些业力,导致了我们将继续在六道中轮回,善业令众生投生于天、阿修罗及人道;恶业则令众生堕入三恶道之中受生。在图中,这一支因缘以陶塑工匠来表义。在他身旁的陶泥,表义无明,这些陶泥经陶匠的运作,而变作各式各样的成品,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一小格,表义说基于无明,便会发作出种种形式不同的善业及恶业。

二.现在果: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苦果。

  3.识:众生在过去世死时,虽然身体与精神活动结束了,但所造就过的种种行为会成为留在“识”中的种子,用唯识宗的理论来说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我们死后,生前的名色散掉,心识继续活动,会形成意生身,也就是中阴身,这个中阴身就是识的积累。任何的业,都会似种子一般存在“识”中,遇上适当的外缘就能诱发成果。图中的小格子用猴子来形表达,因为猴子是永远停不下来的,只会走来走去,就似众生的心识,永不止息地带着各种业因在六道中转来转去。

  4.名色:名色是指在众生在受孕入胎的一剎那的蕴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识。“色”是指色身,“名”是指受、想、行、识蕴。五蕴就是一个大集合,在人道入胎时,投生的心识已经包含了十二支的“无明、行、识”这三支。父母的精血是受生的器皿,心识是投生的主角,在投生后,心识便乘着这个名色身生存。胞胎渐渐长成,物质的身躯慢慢的形成,就有六根;精神活动也慢慢产生知觉。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当它六根还没圆满生成时,精神活动成为“名”,身躯的生长称为“色”。在轮回图中,可见数人乘船渡河。船象征色身,乘船者表示其它四蕴。

  我们的名色身,在初成胎时并没有太具体的模样,慢慢才会发展出四肢、经脉及各种感官功能。由于我们的肉身源自父精及母血,故在逐渐长大后我们会长得像父母的样子。这种论点在佛陀所说《入胎经》中有详述,而且这些二千五百多年前所开示的内容,与现代西方医学的胚胎学及遗传基因学相符。

  5.六入:在心识生入名色身之后,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及意识这六根就会完全发展出来。“六入”这一支,正是指上述六种功能具备的时候。我们人胎在这时候,功能虽然具备了,但并未运作起来,所以图中以一间有六个窗口的空房子来表义。

  6.触:由于“六入” 的条件具备了,此时乃至我们长大成人后,在感官(六根)、外界事物(六尘)及心识(六识)三者碰上时,便会有所作用及反应,例如我们透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与外境接触时,产生了乐、苦及中性的知觉。根、尘、识和合的心理作用,成为“触”。胎儿从母胎中出来后,六根就接触到外境,胎儿一出世,第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而第一个受是苦受,同样眼、耳、鼻、舌与外境接触时,也产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进而分别对比形成意触。在图中,这一支以男女交合为表征。

  7.受:在有了“触”后,我们对乐、苦及中性的经验,便会分别产生喜欢、厌恶及中性的分别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舍受。在图中,这一支以一个眼睛中箭的人来表达,就是说由受让我们产生了无明。

  由识至受皆由过去业力引起,不能为我们自心所把控所以是苦果。

第二重因果:现在因到未来果

一.现在因:爱、取是现在迷惑。

  8.爱:有触和受这两支,我们就迷惑在其中,对乐、苦及中性的体验继而分别产生欲求、抗拒及无所畏的心态。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让它看东西,肯定它受不了,会觉得很辛苦,眼睛整天爱看东西,对境界贪爱不以受为苦。进而由这个贪爱引发一切烦恼进而起种种造作——对令乐的事物欲求、对令苦的事物抗拒、对不乐也不苦的感受采取没所谓的态度,于是不惜为了得到乐及避苦而造就种种业。在图中,这一支以一个嗜酒的人表示。

  9.取:由于这个贪爱心加深执著,不愿意舍离,称为“取”,取是我们造未来业的直接行为,因为取是一个不愿舍离,希求获得更多的过程。从母胎起,我们不断从母亲那里获取种种营养能量。出生之后,我们会通过吃喝获取生长的营养能量,长大后,我们想尽办法获取一切能为自己把控的事与物。

  取可分为四种:一欲取,即是我们执著,希望获得更多自己贪爱的东西,称为欲取;二见取,对于我们的知见、思想起贪爱,追求更丰富的知识,认为自己懂得道理是最好、最优胜的而执著它,称为见取;三戒禁取,此亦是一种贪爱,执著守持某些戒律能解脱,能得福报等等;四我语取,此是对“我”的贪爱。

  前面讲过无明有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但是此十二因缘中特别指的是贪爱,它最严重,可以引发业力形成将来的果报。因为我们渴求、贪爱、使到业力在将来形成果报,所以在十二因缘中,贪爱占很重要的位置,因爱与取才有了将来的“有”。在图中以一个人摘取果实为表征。

  10.有:因为我们执着于取的渴求,希望将来拥有许多东西,因而产生了将来之“业有”。这个有因为贪取的层次不同又分为“三有”,一欲有——既是欲界的业报;二色有——既是色界的业报;三无色有——既是无色界的业报。这三有让我们具足了再有下一次轮回的因缘,爱、取、有是导致我们不断轮回投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图中,以一个怀了孕的女人来表述。

二.未来果:生、老死是将来的苦果。

  11.生:我们依前面各支形成的迷惑,进而成为业力,业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相继发生。在图中,小格内用了一个正在分娩的女人表达“生”。

  12.老死:既有了“生”,生是缘于“取”和“有”。取来的东西终究要还回去,便有了衰老及最终的死亡,在这个衰老退化到死亡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贪生怕死、厌老死等等身心之苦。十二因缘相起相续,无有穷尽,它形成一连串的因果。在图中,“老死”以一个背着尸体的老人表达。

十二因缘总说

  

  在十二缘起支中,无明、爱、取的属性是烦恼;行、有属于业;识、名色、六入、触、受、生及老死则全属苦。

  如果以四圣谛来解释的话,无明、行、爱、取及有属于苦的来源——集谛,而识、名色、六入、触、受、生及老死全属苦谛。

  如果以因果来分类的话,无明、行、识、爱、取及有属于因,名色、六入、触、受、生及老死属于果。

  经过前面讲述我们对十二因缘各支的定义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共同运作的。假设我们在过去某一生或今生中,我们由无明所驱使,作出了杀生的业“行”,在“识”中留下了这杀生之“业因”。在今生临终时遇上临终一念的烦恼“爱及取”,便构成了下一生堕于地狱中受生的因素“有”。在死后,我们便在地狱中投生“生”,而渐次有名色、六入、触、受及老死,这便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十二因缘流转过程。我们在经历某一次的十二因缘流转过程时,同时会因为无明的驱使,造作出种种别的业因,发展出更多等待完成的因缘流转。于是我们便被套在一圈又一圈的生死循环之内,不可逃离。



四圣谛图解,此图是先让大家了解一下十二因缘流转之苦,在今后的时间我们再慢慢讲解。简单的讲就是我们对烦恼(思惑、见惑)的集是因,生老病死等苦是集的果。我们不断收集贪、嗔、痴聚集回来的信息,最后形成苦种种苦受。

  

如何逃脱十二因缘的轮回之苦?


  如何逃脱十二因缘或者说轮回的束缚——解脱,这是一个大话题,释迦牟尼佛为这个问题讲了49年,开演了八万四千法门,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前面中我们讲到: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发现使束缚众生在十二因缘流转的无非是“迷惑、业行及苦果”,在六道轮回图的核心则是众生的“贪、嗔、痴”。所以灭十二因缘的主要方法就是断“无明”。进而再到“无无明尽”。所谓“无明”就是“迷惑、愚痴”,断无明的方法则是“觉悟”,通过修学佛法了解苦果的缘由,明白十二因缘流转的真相,破除前面所说的十二支给我们带来的迷惑。

  所以,如何是解脱的方法?


  那就发大乘心、出离心,无上正等正觉心,通过发心、学习、修持、坚定这个无上菩提心,自然能达到解脱的彼岸。

佛七法事通启

  

  清峰禅寺为祈愿正法久住、世界和平、国运昌隆、社会和谐、人民安乐,于2019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日)起启建一百个冥阳两利佛七法会,历时700天。清峰禅寺佛七法事以净土祖庭东林寺东林佛号为主,另佛七期间有常住法师为大众做念佛法要开示。念佛利益,实难思难议,不可称量。

  清峰禅寺仍在建设当中,但常住慈悲,尽可能的提供清净的供修环境,恭迎十方僧俗大众,能随缘随力随分、积极参与,广做功德发心拥护或随喜赞叹,共圆盛会、与共沾法喜。

  佛七法会是针对末法时代众生容易放逸、懈怠的根机,使大众在七日里放下身心,以殊胜、勇猛、精进的心来修行念佛,增上信愿,积累往生资粮。

   法会设有:消灾延寿、往生超度牌位,可随喜登记。

联系咨询:

超为法师:135 3647 1316

客       堂:178 7535 6663

地址:汕尾市陆丰潭西镇城仔山清峰禅寺

邮编:516555




清峰禅寺

点击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联系方式:

地址:陆丰市潭西镇城仔山清峰禅寺

邮编:518004

超为法师 13536471316

历史文章

   往期《佛门善音》


佛门善音:左手交到右手

佛门善音:放下就是快乐

佛门善音: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

佛门善音:财富越多越贫穷的国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