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第一讲
佛教新
▬
日日学习吉祥经,
好愿如意恒吉祥!
▬
《吉祥经浅说》
第一讲
2018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新春伊始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吉祥经》,希望以此因缘能和大家共同踏上真正的吉祥幸福之道。为了让大家在学习当中获得法益,今天特别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课后认真做思考题,以便多闻多思,掌握学习重点。
第二,每天坚持诵一遍《吉祥经》。
第三,用所学的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坚持学一点,用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祝福大家:
日日学习吉祥经,
好愿如意恒吉祥!
现在开始上课,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学习《吉祥经》,首先我们来看看《吉祥经》的大意。《吉祥经》短小精悍,全经只有298个字,所对的机是天神与人类,是在家人方便受持的一部宝典。实际说来,不论出家在家,这部经深者见深,浅者见浅,都可以依之来生活学修,是为人处世乃至解脱成佛的根本。《吉祥经》盛行于东南亚国家,我们到过东南亚的人们就知道,居士们到寺院里祈福,出家人通常都是来诵《吉祥经》,使居士们获得佛法的利益。
根据南传经藏记载,古代印度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互相讨论对人类有利益能增长智慧的课题。针对一个问题,有时候会讨论很久很久才结束。有一次,大家讨论有关吉祥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吉祥?讨论了很多,但无法找到圆满的答案。
此问题辗转传到帝释天那里,帝释天劝大家说,如果想获得正确的答案,应该去请教佛陀。帝释天并且打比喻说道:“想要得到光明,需要一把火,而不是一只萤火虫。”于是就派一位天神到祇园精舍去请教佛陀。佛陀为天神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吉祥,并且教导获得吉祥的方法。
对于《吉祥经》,从经文上来看只有序分和正宗分,好像没有流通分。实际最后的那首偈“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就可以划分为流通分。
《吉祥经》原文是巴利语,中文译本至少有三种以上,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版本是由李荣熙老先生翻译的。李荣熙老先生,生于1916年,1997年去世,是湖北武汉人。曾经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学者、翻译家。今天我们在此共同学习《吉祥经》,也是对老先生的一种纪念和感恩。
我们现在来看看经题“吉祥经”。对于经题,有通题和别题之分。通题,就是说的每部经的通名都叫做经。也可以这样说,经这个字是一切经的题目,所以说经是通题。
经是华言,也就是我们的中国话,梵语的音译叫做修多罗。那也可以说,梵语音译修多罗翻译成华言就是经。经,又称为契经。契是契合的意思,就是契理契机,上契诸佛所说的理,下契众生可度的机。就每一部经来讲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都有它所对的契机的众生,能依之来行定可以得到相应的果。
关于经的解释有很多义,其中贯、摄、常、法这四义是必定要具足的。贯是贯穿。以《吉祥经》为例来说,经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修行的方法,说了很多义理。就像用线穿珠一样,从头到尾把所说的义理贯穿起来,就称为经。
第二义是摄受义。每部经都有它所摄受所应度化的众生。我们知道,佛设立了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也就是说大家的好乐不同。有的喜欢念《阿弥陀经》,有的喜欢念《华严经》,有的喜欢读《法华经》,总而言之,每部经都有它应机的众生。虽然佛说了那么多的法,归回到一个宗旨,都是为了让众生得到利益得到解脱,最终能够成佛,这是第二义。
第三义说的是常义。常是常住不变的意思。既然称为经,那么过去、未来、现在这三世,都不能改变它的理。不管是在过去还是未来,它的理都是成立的,不能改变。
第四义是法义。法就是法则规矩的意思。经中佛所说的法是遍十方都成立的,都可以同宗于某部经来学来修。在中国可以这样讲,到世界各地也可以这样讲。经中所阐述的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就是说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大家都承认它,这才可以称为经的。
关于别题,就是用不同的名称来区分不同的经典,如我们常见的《阿弥陀经》的阿弥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吉祥经》的吉祥等等。
经题是非常重要的,全经的要义都会体现在经题上,所以想要了解经中的全意,就要了解经题的意思。我们知道,佛教的经典分经律论三藏,凡属于经藏所摄的都叫做经。我们现在要学的这部经,就叫做《吉祥经》。
这次我们共同来学习《吉祥经》,主要是学习佛告诉我们什么是吉祥,怎样得到吉祥,知道吉祥不是求来的,而是实际依于佛告诉我们的方法去做才能获得。借学习这部《吉祥经》的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学习,在生活工作当中来应用《吉祥经》,让我们能得到真正的吉祥幸福!
思考题
1. 《吉祥经》原文是巴利语,中文译本至少有三种以上,我们现前所学习的版本是由谁翻译的?
2. 请举例说明何谓通题,何谓别题。
3. 经,为何又叫做契经?
4. 经有多义,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哪四义?
5. 此次学习《吉祥经》的目的是什么?
6. 如何从《吉祥经》的学习中获得法益?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扫码联系编辑投稿
做更好的佛教文化传播平台
中国佛教报道网优选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详情
▼
来源 | 内容来自如瑞法师
投稿 | 248293256@qq.com
投稿 | 5257163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