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
成语 更多...
《周易》
大死一番――能度法师讲成语
一般所谓“大死一番”,是借用佛教成语,喻说经历非常危险困难的处境,而平安度过,如同从鬼门关回来,好不容易死里逃生之意。惟有经过大死的人,才能从悟境中提升自己,他的法身慧命才能重新展现其活泼的姿态,不断的增上。禅宗所谓“大死一番”者,不是指色身肉体的死亡,而是妄想杂念的彻底消灭,永..
《五灯会元》中的成语
《五灯会元》中的成语◎朱瑞玫我们知道与《五灯会元》有关的成语:敲骨吸髓;叶落归根;冷暖自知;磨砖成镜;逢场作戏;六耳不同谋;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雪上加霜;泥牛入海;一口吸尽西江水;安身立命;万古千秋;沉默寡言;摇头摆尾;家破人亡;门外汉;抛砖引玉;引玉之砖;龟毛兔角;电光石火;自由自在;弓折刀尽;七..
寓意深刻的佛教成语
寓意深刻的佛教成语舒 芳从字面上解释,成语即约定俗成的语句,如果在口头交谈或者书面行文之中,得到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能够起到言简意赅、事半功倍的奇效。所有的成语都是有缘由的,譬如下面辑录的与动物相关的成语,不单只是生动形象,趣味横生,而且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它们便是出自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人中狮子..
「朝三暮四」成语 的由来
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个宋国人,养了一群猴子。猴子们特别聪明,可以帮他干一些活。但遇上饥荒年了,没那么多东西给猴子吃。养猴子的人就对猴子们说:现在闹饥荒,只有榛子给你们吃,每天七颗,早晨四粒,晚上三粒,这样就可以度过饥谨年了。于是来给猴子们分配食物,但猴子们躁动不安,表示抗拒。..
来自佛教的成语 :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在劫难逃佛教上说,一大劫中包括“成住坏空”四劫,反映世界经历一次自形成至毁灭的大过程(佛家认为这一大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在世界相对稳定的“住劫”中,有饥馑、疾疫和刀兵这“小三灾”;在世界迅速崩溃的“坏劫”中,有火、水、风这“大三灾”。“劫”原表示宏观的时间。因为“劫”中有这些注定的灾难;因此..
成语 “灰飞烟灭”来自佛教
成语“灰飞烟灭”来自佛教灰飞烟灭语见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卷上:“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
成语 “隔靴搔痒”语出佛教
成语“隔靴搔痒”语出佛教隔靴搔痒不透彻,不贴切,抓不住要点,无济于事,谓之“隔靴搔痒”。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此语本于《五灯会元》卷八:“问:圆明湛寂非师意,学人因底却无明?(契稳)师曰:辨得也未?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