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二,明耳根的功能相状。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我们看耳根的功能适不适合当所观境。“如耳周听”,耳根的功能是周遍圆满的。这怎么知道呢?这以下提出三点: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刚好配“圆、通、常”。耳根在听闻的过程当中是圆的,因为它对整个十方而来的声音,..
净界法师 更多...
净界法师 :眼根见物,功德是不完全的,为什么要认识六根的差别功德?
前面把对治烦恼的处所,所谓的六根门头,已经确认,那么佛陀就必须要引导我们对六根有所认识。佛陀讲经是由粗而细,先确定六根是我们的一个对治的地方。那么六根到底是什么相貌呢?佛陀这以下就详细地说明,带我们进入到六根的世界。这当中有六段:一,明眼根相;二,明耳根相;三,明鼻根相;四,明舌根相;五,明身根相;..
净界法师 :《楞严经》是如何对治妄想症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所以《楞严经》的观念是没有妄想。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两种观念:我有病,我去治疗;或者,我根本就没有病。根本没有病的思想就是《楞严经》的思想,就是妄想本来就没有。在..
净界法师 :生起菩提心以后,面对顺逆的因缘怎么办?
(二)对治退还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忍进波罗蜜多。退还因者,谓处生死有情,违犯所生众苦,及于长时善品加行所生疲怠。发了菩提心以后,这菩提心刚开始我们很生疏,因为我们以前都是用欲望来带动修行。我为什么愿意努力地去修行呢?因为我可以通过修行,让我享受五欲的快乐。以前是欲..
净界法师 :一句话概括我们的人生
文/净界法师我们的人生,只有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了――“来无所从,去无所止”。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你说你哪有开始?我们了解人生,佛陀最喜欢用做梦来譬喻。你把做梦了解了,你就了解人生了。你做梦有开始吗?你一个晚上做五个梦,第一个梦,梦到你是国王,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没有开始!“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业力成..
净界法师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听闻佛法绝对不会白费的
我们对大乘佛法的熏习,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当然每一个人善根不同了,同样在娑婆世界末法时代,有些人的确善根特强,他听几次就懂;有些人的善根栽培不够,他听了几次还是觉得似懂非懂。但是没关系,你每一次的听闻绝对不会白费,因为这个法都进入到你的心中了。我们所有的人会懂,也是从不懂过来的..
净界法师 :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最损福报
同参道友之间,尽量不要出恶口,折损你的福报。按照 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在三宝的境界,要小心!佛陀有一个弟子叫蜜胜比丘的公案。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有一天带着弟子,要到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去应供,这家看样子是很远。佛陀从僧团出发,带诸弟子,拿着钵,经过一个树林..
净界法师 :从净土宗的角度,只要掌握黄金十年你就成功了
问:请问师父!古人为何说未学佛前是看山是山,学佛三年看山不是山,再学佛三年看山又是山,其中意义为何?答:我想所有的大乘佛法,都是把修行分成三个阶段:看山是山,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信仰式的修学。他就是相信业果,皈依三宝,从深信业果起增上惭愧,断恶修善,但是他内心的本质没有变,他想要主宰人生,想要去攀缘人生..
净界法师 :楞严经863为什么世尊乃至十方如来都赞叹目犍连的神通力?
看第二段,他出家以后是怎么修学。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 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这一段是讲到目犍连尊者出家以后的状态。他的出家的剃度是怎么一回事呢?释迦如来恩惠于我,使令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们一般佛陀灭度以后的出家,就..
净界法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两件事:第一个来还债,把过去的债还完。第二个更重要,创造来生;第一、“酬偿过去”,第二、“创造未来”。这时候你对今生的态度,你如何用智慧去面对你的生命,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人生的重点在“过程”,你重视“结果”有什么好处?结果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