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结束了20多天的假期回校了。贪爱魔开始席卷而来:时间过得真快,怎么好像昨天才回来的,就已经过去20多天了!学习了这一课的四谛法门,用佛法正见无常、苦、空和贪爱魔开始战斗:儿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爱别离苦是这个有漏世界的真相,接纳它就是最智慧的选择,再说既然世界的真相是无常的,那有..
解脱 更多...
依法得
寻找解脱 的办法
记得在班委建设培训中,慧文师兄说了一句话:"我们要有发心,但也要有方法和目标”。要解脱,要成就像佛菩萨一样的生命品质是我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但这个目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而是需要无始劫以来的修行积累。用现代人的一句流行话说:"目标很遥远,现实很骨感”。不管这句话对与错,我都不想评价,但对我倒是有几点启示..
学习《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的心得
本周学习了《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师父是分为两部分开示,第一部分是造成生命痛苦的五大原因:即无知、执著、烦恼、业力、苦果。第二部分是获得幸福的方法。我与师兄们分享一下我对本期法义的一点感触。对于生命,以前我把它理解为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因为无明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情绪,面对外在的一切变化,时而狂喜,时而忧..
幸好有佛法,帮助我们指明解脱 的方向
当进入巜走进佛陀,认识佛法》修学时,我的发心是十分惭愧的,自己只是停留在法义的名相、段落的理解上,花的是表面功夫。感恩辅导员净谦师兄在班级共修26课时,运用八步三禅让大家如理思惟:当衰老现前时、当疾病现前时、当死亡现前时,活着显得多么无常。尤其是死神,可以瞬间推翻我们追求的种种结果。面对众生无可避免..
解脱 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又要堕落,所以还是不受为好。事实上戒律不是用来约束我们的,而是提醒我们要相信因果,不要造作恶业,因为不善的因必然会导致不善的果。佛制种种戒,五戒是根本。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可以种长寿的因,不偷盗会种富有的因,不邪淫种..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 境界」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品名:“入”就是证入。“不思议”,这是佛教一个常用的名词。但我们一定要思惟这个名词具有深刻的含义。我们众生都是会思惟,“思”就是我们的逻辑思维,心意识的心理活动;“议”就是我们的语言交流、讨论、议论..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25)愿不愿意解脱 就在自己手里。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利乐之源诸圆觉,从修正法而出生,彼亦依赖知其行,是故当说佛子行。下面就讲人身难得:获得暇满大舟时,自他为渡轮回海,昼夜恒时不散慢,闻思修是佛子行。假如我们转生到地狱、饿鬼、旁生、阿修罗道等地方,根本就没..
只求解脱 ,莫攀缘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
解脱 不是逃避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这番道理听来固然崇高,其实却不尽然。事实上,解脱正是三乘佛法共同的修学核..
学佛应该自在,约束和苦修能助人解脱 吗?
问题:我觉得学佛应该变得比没学佛之前更加自在才是,那么多的约束和苦修,真的有助于一个人的顿悟和解脱吗?净宗法师:是这样的,学佛应该比没有学佛更加自在。这是一个目标,在我们达到目标之前,是不是每天都很自在?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艰难的。通常有句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比如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