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 更多...

推论空性是否成立的方法

所有的佛法学者都同意透过分析的推论过程,从基本、共享、直接的觉受中,可以导致一个推论的结果〔概念性的理解〕。让我们举以下的推论为例:由于因缘相依,一棵植物并非自性为有。你首先思索一棵植物,因为它是依靠着特定的因和条件〔譬如一粒种子、土壤、日光及水分〕而产生,所以它是依着因缘而生起。但最终,推论的过程..

修行禅定可以得到对空性的见解

佛法的经典告诉我们,当对空性有所领悟时,自性为有的幻觉就会减弱,但这不会是在单一简短的领悟之后就能产生。如果你没有成就专一的禅定〔也就是心的宁静安住〕,你不能只用空性的理解来根除自性为有的幻觉。你需要一再地应用分析,透过专注的禅定,你的心变得坚强、深沉、稳定,能够在空性中专注,如此能够逐渐减弱对实相..

要时常思维空性,确定无我观

由于一切现象显现出是依着它们自己而成立,所以我们所有凡夫的觉受都被误导。只有在完全专注中对空性直接体验时,才不会有错误的现象。那时候,主客二元对立与现象的多元化消失;只有空性显现。在这样的禅定之后,众生与现象再度错误地依着自身独立现起,但是透过对空性领悟的力量,你认清到现象与实相的落差。藉由禅定,你..

观察事物是否为空性的方法

当我们想到物象时,我们是否错误地相信它们本身是独立存在呢?答案是:「是的」。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现象。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棵树;无可否认地它看似固有即存在,但是:一、我们可以想着树其自性为有。二、我们可以想着树其自性为空。三、我们可以想着树,而不去想其自性为空或自性为有。这三者中,只有第一种..

认识空性,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

对空性或无我的理解,首先要确认的是那一个现象是空的。不了解所否定的是什么,就无法了解它的空无、空性。你也许认为空性就是没有,但不是这样。只是阅读佛法经典,很难确认与了解所否定的对象,我们所要否定的对象就是佛经中所说的真实成立或自性为有。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你在阅读中再加入自己的检验时,我们日常看事..

无我的空性概念,及与慈悲的关系

若你为了他人而非自己,要生起成佛的慈爱和悲悯,首先你必须透过确认痛苦的类别来挑战痛苦;这就是第一圣谛。从我们出生到死亡,我们承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变易的痛苦,以及无法控制的缘起遍满的痛苦。第二和第三圣谛引领我们了解到苦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是否可以被遣除。苦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明,也就是错误地认为生命..

对普通人而言,为什么理解和证悟空性这么困难?

问:对普通人而言,为什么理解和证悟空性这么困难?  答:以无明业力而转生于世间的凡夫,由无始的串习,习气十分恶劣且顽固,起心动念无非是贪嗔恶业,而周围的环境,也处处在诱惑着自己堕落。恶缘偏盛,善友罕逢,陷入这样的迷乱处境中,要得到或保持正见如同逆水行舟,非常困难,但是要生邪见造恶业,你几乎不用任..

一般人闻思空性见解方面的经论时,常常遇到很多难解的问题。怎么办才好?

问:一般人闻思空性见解方面的经论时,常常遇到很多难解的问题。怎么办才好?  答:高僧大德们在论著中所宣述的观点,皆有其特别针对的所化众生,是他们从大智慧中流露出的甘露妙法。我们稍有闻思时,智慧无法达到他们那种层次,因而千万不能妄加评论,而应时刻以崇敬之心、清净心来顶戴,这是初学者在闻思修行中必须..

观修空性的方法与次第

要了解空性并非易事。我们需要在西藏的佛教大学中埋首钻研多年才可能办到。僧侣们要熟读那些由著名的印度大论师和西藏学者所撰写的经典和注释。他们追随知识渊博的学者研习,每天花好几个小时辩经。要能更深入了解空性,我们还必须钻研并且辨证地思考这个主题。重要的是,这些学习须有符合资格的老师引导,他必须是一位完全..

无我、空性与缘起的关系

若我们检视各种强烈的执着或憎恨等情绪,会发现它们的根源是由于对「我」的观念紧抓不放。我们所认定的我,是个坚实、独立又自足的我。当我们对这种「我」的信念不断加强时,想要满足或保护它的念头也愈发强烈。让我举例来说明。你见到商店橱窗中有只美丽的手表,很自然地喜欢它。若是售货员摔坏了这只表,你会想:「天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