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答阿难再执缘起二。初疑问。二示答。己、今初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却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
楞严经 更多...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智旭大师: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48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48智旭大师著癸三、结责迷情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
《楞严经 》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开悟,《法华经》是成佛。《楞严经》在找本性的时候,它偏重在体性上,偏重在空性。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但是《楞严经》,你看它整个把心带回家,它偏重在那个清净的本体,偏重在从假入空这一部分,让我们找到我们的本性,所谓的明心见性,所谓的开悟。对于..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39
辛六、明藏性即根大性。然一切大小乘经。只明六大。所谓地水火风空识。皆不别立此根大名。以一切诸法。色心收尽。地水火风空五大。同是色法。识大即是心法。此之前五浮胜二根。及浮尘肉团。还属前五大摄。胜义意根。即识大摄。所以不须立也。今经别立根大。须知于前五根。不取浮胜二种色法。但取任运照现量境一种功能。于第..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36
戊二、明性本具相为三。初当机疑问。二诃诫许宣。三正为开示。己、今初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上来就事显理。正明藏性随缘不变。的皆中道了义无戏论法。而阿难久执粗浅因缘名言习气..
智旭大师:楞严经 文句30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30智旭大师著子四、明行阴即藏性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 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29
辛二、别明四。初明五阴性。二明六入性。三明十二处性。四明十八界性。壬初、中二。初总征。二别释。癸、今初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梵语塞犍陀。此翻为蕴。古翻为阴。蕴谓积聚。阴谓覆盖也。凡夫五法。积聚见思。覆盖真谛。二乘五法。积聚尘沙。覆盖俗谛。菩萨五法。积聚无明。覆盖中谛。佛界五法。积聚恒沙..
智旭大师:楞严经 文句25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25智旭大师著丑二、腾疑细释二。初阿难腾疑。二如来细释。寅、今初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此问特求发明见..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22
寅二、转破非见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只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阿难言。我实遍见此只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
楞严经 四种清净明诲:连这个穿的东西,都不能用这些有众生的东西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是为〈楞严咒〉而说的◎ 宣化上人你能诵持〈楞严咒〉,就是行人。金刚藏菩萨就护持人。虽然金刚藏菩萨来护持你,你亦不要有依赖心,就不修行,而随便犯戒,那是不行的。你若犯戒,金刚藏菩萨就不保护你了,那你诵咒也不灵了,所以一定要守戒律,因此《楞严经》后面说明四种清净明诲,就是教持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