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我则是从佛法的观点与对佛法的认识,将我对生死的体验及观察,来加以说明。认识生命的实相(一)由生命的无奈、无所依赖及无所适从,转..
圣严法师 更多...
圣严法师 :遇到任何难关,都不能损伤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为事烦心。无论遇到任何人生难关,都不能因而损伤到健康。平日的生活作息要正常,应该要做的事照常,应该处理的事照常,如果经常担忧,过了不久就会头发发白、精神耗弱。为了一件小事,夜以继日的伤神,挖空心思设法突破,那是很痛苦的事。为了保持健康,不管是小关卡还是大关卡横在面前,都要先保..
圣严法师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的水,伤及还在念小学的儿子背部,儿子受到严重伤害,不想再看到父亲。现在社会,许多人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就做出傻事,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情绪?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之气,享百年之福」,这是告诉大家要学习忍耐的工夫。佛教的教义也强调..
圣严法师 :祈祷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神力吗?
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统一的定力,去感应被祈祷者(如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自己的定力与佛菩萨的愿力相应相..
圣严法师 :我们可以有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佛法虽然教我们不要“贪求”,但却教我们要“求愿”,如此一来,个人不会失去奋斗的目标,社会也才有继续进步的动力。发愿“求愿”就是许愿、发愿,愿自己朝着某个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
圣严法师 :神通广大就可以无视因果吗?
佛教承认神通的事实,也承认神通的功用,并且佛教的神通境界远在其他的一切宗教之上。佛教将神通分为六大类,那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佛教相信一切神鬼多有由果报而得的神通,一切凡夫仙人也可以有由修禅定而得到神通。但是,凡夫及神鬼只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前五通,唯有佛教已经解脱..
圣严法师 :学佛之后真可以消灾延寿吗?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这..
圣严法师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要注意四方面问题
建设佛化家庭,注意四个方面。(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一、建立婚姻的共识我们讲建立佛化家庭,是希望从你们两个结婚开始就是一个佛教家庭。如何建立佛教的家庭呢?首先需要建立婚姻的共识。婚姻的共识是关怀、是互敬、是礼让、是互为同修菩萨,互为善友,彼此相互提携、共同的成长。如果遇到另一半很消极、很无奈、很孤单的..
圣严法师 :在家居士学佛修行 应当具足五个条件
信仰的入门是皈依三宝,五戒是三皈弟子的必修德目。(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不必谈。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所以..
圣严法师 :货真价实信用可靠 才是商界应有道德
货真价实信用可靠,才是商界应有道德。(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起很多麻烦。佛教有所谓的“妄语”,不论是一般人喜欢听的虚伪奉承、空洞修饰,或是讨厌听的刺激、辱骂、讥讽的言语,以及诱使人犯罪的说词,全部都是妄语;也可以说,凡是会让自己产生烦恼、他人受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