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 更多...

印光大师: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文钞原文:近来兵匪各灾,相继而来。其根本,由于家庭无教育所致。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皆备。上有父母,则是子职。下有儿女,则是父职。自己用人,则是主职。为人作事,则是仆职。余职分均好尽,惟父母之职分难..

印光大师:为什么念佛会有魔镜?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华上坐或立,..

放不下,印光法师教的方法好

有人问,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么方法?印光法师教给我们非常好的方法,天天想什么?想死,人对这个世间意冷心灰,自然放下了。所以印光大师自己的小佛堂就供一尊佛像,非常简单,一尊佛像大概只有这么高,不到一尺,阿弥陀佛的像就供一尊。一对蜡烛,一个小香炉,一杯清水,一个木鱼,一个引磬,其他的都没有,干净..

印光大师:勿以躁妄心求感通

勿以躁妄心求感通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与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魔事..

印光大师:唯以淫乐为事,为祸本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灵岩寺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及此次建筑功德碑记得最胜之地,方可宏最胜之道。建非常之事,必须待非常之人。虽否极泰来,属于天运。而革故鼎新,实赖人为。灵岩山,乃天造地设之圣道场地。吴王夫差,于此作馆娃之宫,唯以淫乐为事,其污辱此山也,甚矣。故致筑宫未久,随即亡国殒命,实为相当之..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 自了利他

一、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1)自了利他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边。二林之语,亦不可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

印光大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心行[1]受用,绝不相同者,何也。以佛则背尘合觉,众生则背觉合尘。佛性虽同,而迷悟迥异。故致苦乐升沉,天渊悬殊也。若能详察三因佛性之义,则无疑不破,无人不欲修习矣。三因者,正因、了因、缘因也。一、正因佛性,即吾人即心本具之妙性,诸佛所证真常[2]之法身。此则在凡不减,在圣不..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和白话31

一、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1)佛法者,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持身涉世,希圣希贤。穷理尽性,了生脱死。莫不资之以成始成终。良以如来说法,随众生机。机浅者,示之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渐入渐深,必可至于三业清净,一心圆明之地位。(三编・卷三・佛教净业社流通部序・P873)(2)欲学佛者,..

印光法师:劝人戒杀吃素利益多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复骆季和居士函近来放生者,多多不得其道,名曰放生,实无放生之益。以张名揭晓,令捕生者多捕,以故光绝不赞成定期放生。西湖,若不是不知事务者,提倡复放生池,何至冤枉花万数千元净资,犹令多少生命,得莫救之灾。切愿认真劝人戒杀吃素,较比劝人集资放生,仍旧吃肉,了无..

印光法师: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果能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亦能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令过为困苦。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须各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庶可永出生死苦海,常享清净安乐矣。又修净业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