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念佛可度有缘孤魂。这是答复的杨佛典居士的一封信。看来杨佛典居士在信当中提了很多问题。在修行过程当中,是念佛过程当中,看到了黑影之类的,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在这里给他解答。“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你信中所提到的黑影,并不是佛菩萨的那种影像,也并不是冤家对头所显现的..
仁清法师 更多...
仁清法师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接下来一段,题目是求感通为修行大障,这是答复弘一法师的书。弘一法师是近代的一代高僧,律师,专门研究戒律的,修行戒律的,印光法师给他的书信是这样写的:“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这是回答弘一法师的这个书信当中说的。于关中用功,那个意思..
仁清法师 :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修持上执着好的境界极容易着魔
接下来还有一段,“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 。这个意思是很多的修行人,他稍微的有点修持的话,他就会升起功高我慢之心,升起功高我慢之心来。这里打了个比喻,就像磨的镜子一样,当尘垢擦去了,那么镜子的光明自然显现,照天照地就是这个意思。“若不致..
仁清法师 :一心不乱,念佛成片是一种功夫
接下来一段是这样的。“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念佛必须摄心啊,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相似了。念佛有四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执持名号,这个咱们很多居士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没掌握其他方法,没接触其他方法,甚至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最主要就是不..
仁清法师 :读经要心存恭敬
接下来再给大家念一段《印光法师文钞》当中,这一段是关于《念佛当中功夫境界》的开示。这一段是答徐福贤女士的一封信。当中有这么一段,“念佛虽一切时,一切处,皆无妨碍。然须常存敬畏”。念佛啊,是一切时一切处都没有妨碍,都可以去念,然须常存敬畏,必须视佛像一如活佛。常存敬畏,是恭敬之心和畏惧之心,恭敬虔诚..
仁清法师 :修行人一定要学会善巧
修行人一定要学会善巧,我们不住相布施就是一种了脱法。住相布施就是祈求世间福报。我举个例子,我叫啥,我给你这个,他宣传谁是好人,他帮我了,你赢得了这个名,你用这个布施的功德换取了这个名分而已。就等于我拿了这个钱买到了一支钢笔,我这个钱换了钢笔了。我拿着钱买了一个杯子,我的钱换了杯子了。以杯子的形式出..
仁清法师 :三轮体空,不执着是关键
信众:我们现在是住在声香味触法里面,如何做到不住? 师父:不住相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实际上它是一种列举,还是一种不住相布施。不住相布施是一个统摄,底下是一个列举。所谓的一切相就包括了色声香味触法。这里的这个法呢,包括想法、念头。这个一般狭义的法是这样说的。不住相布施就包括了不住底下的一切一..
仁清法师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信众:无上正等正觉是什么意思?师父:无上正等正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直接翻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咱们这个语言直接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现在还沿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呢?在经文上他不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是无上正等正觉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和利益的含义。正等正觉,..
仁清法师 :实际陈设和意变无量
再讲供养,供养我在别处讲过了,在这边没讲过。供养,严格地讲,分开的话,叫上供下施。下施就是布施,我们平等地这个辈份呢可以叫做布施,对于下三恶道,比如说饿鬼啊,畜生啊,可以叫做布施。给乞丐可以叫布施。我们对于师长,自己的师父,自己的长辈,包括三宝叫供养。是以自己的某种东西,贡献出来,奉献出来,..
仁清法师 :回向可以代替吗?
问:我孩子去年生病来着,这一年来我一直替他回向,是不是可以呢。答:你这个概念自己没搞明白。所谓的回向就是自己在回向,不是替谁回向。回向是什么意思呢?我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它有功德啊,我拿着这个功德是回向给我的孩子,或者我孩子 的冤亲债主了,是这个意思。是替他在修行,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是谁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