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观察,得到人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人身之后能够真正遇到佛法又是很难的,犹如昙花一现以及类似的各..
度化
嘎玛仁波切:自称大乘佛子的我们合格吗
面对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时,立刻就会暴露出所有的缺点。作为佛教徒,不是接触到一位西藏的喇嘛,就是学密宗的,也不会因为接触的是一位和尚,就是学显宗的,最重要的是以心态而定。佛陀传下来的法脉,从了解轮回的苦难,寻找苦难的源头开始,继而努力闻思理解佛法,最终运用佛法消..
修行从贴近日常生活入手
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记得早期我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安乐。文章的开头讲到..
做个无所不能的“演员”
我们到人间来就是演戏的。在演戏的过程中,一切条件都具备,很顺利,这叫福德圆满。在人生的舞台上,一点也不迷惑,一切都了了分明,这叫智慧圆满。智慧圆满不一定是有知识,知识有也行,没有也行。当你的福德圆满了,你需要演聪明人、有势力时,知识就有了;有时候要演不太聪明、..
求不得一切,不求得一切
修行要保持适度。很多人都特别着急,有的求福报,有的求健康,求不到着急;有的求解脱、求佛果,求不到也着急。有的担心身体,有的担心工作,有的人害怕不能往生,不能成就。其实,越着急越得不到。很多人,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一些居士总担心:“我现在修大圆满,若是修不成,死了怎..
希阿荣博堪布:不要误读了“修行即生活”
希阿荣博堪布(资料图)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说:放下执着就安乐了。..
生病的时候要修持这个法
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既然生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吃药,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修法呢?这是为了让我们在肉体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一种转疾病为道用的修法。一般说来,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精神就已经先崩溃了;由于精神上的崩溃..
“随顺众生”是否意味着佛教修行人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
问:修行人应“随顺众生”,这是否意味着,佛法修行人应尽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生活?索达吉堪布:世间习俗大多是随分别恶念而转的邪法,并无真实合理性可言。现在人们共许的法,到了另一个时代,也会被判为非法;本地人共许的合法行为,在另一地往往被评为非法行。如果去随顺,只..
抵达法界“机场”,你将何去何从
很多人都放不下这个“我”,非要考虑这个“我”。“临终的时候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若是阿弥陀佛不来接我怎么办呢?我怕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心态,还是根本没有深信阿弥陀佛。没有放下自我,没有放下私心,所以会害怕。如果你真是为了众生,怎么都行。只要能利益众生,在哪..
外善知识 宣说正法的上师
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了,能在现世中度化众生的,只有上师。如果今生没有上师,我们就无法听闻佛法,难以实修证悟。因此,上师对自己的恩德,胜过世间的一切,胜过佛陀。[妙法甘霖]之每日闻思每天一句法语甘露,携手走向成佛之道。..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有一个在一生之中也能够成就的简单法门,总括起来有十条,我可以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观察,..
有福报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
福报确实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有福报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做许多善事,而没有福报的人费尽力气却连一件善事也无法成办。《因缘品》中对此也有比较:“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
佛陀任运的境界 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佛陀之道(资料图)我们经常看到佛教经论中有一个词汇:“任运圆满”。其中的“任运”是指什么呢?“任运”是佛陀的事业之功德,《宝性论》中所说的八大功德之一,指毫无造作的行为。佛陀的事业是任运的,就像太阳一样。比如说,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时,自然具备了三种效力:第一是破..
只有所积的善根福报和自己形影不离
自己所有的吃、穿、用及财产要布施给众生。虽然前面已经供养过佛菩萨了,在这里又要布施给众生,实际上二者并不冲突,主要你心里能舍掉,能放下。爱归谁归谁,爱谁拿谁拿,要有这种心态。佛菩萨需要,“拿”;众生需要,“拿”,主要是要有这个心,放下执着,放下贪欲,这是最重要..
邪淫的种类和过患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作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梵行,..
比钱财可靠的是什么?
无论是谁,自己所积累的财富都只能留在世间,所以不要为了财富而造恶业。首先,我们为了积累财富而造业是非常愚昧的行为,得不偿失。因为利小祸大,即利益非常小,但是所埋的祸根之大难以想象。所以不应该为了积累财富而不择手段地造业。我们向来是这样,为了积累财富无恶不作,整..
修观音六字法门轻松获福无量
观音菩萨慈悲济世(资料图)在藏区,一个小孩生下以后,两三岁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念六字真言,没有一个人不会念六字真言。因为观音法是最普及的法,也是最常修的法。有的人说,藏族人能在海拔那么高的高原上生活,是和观音的加持分不开的。还有的人研究说,藏区的人眼睛普遍都很好..
什么是最有效对治疾病的方法?
修行可以对治疾病(资料图)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既然生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吃药,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修法呢?这是为了让我们在肉体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一种转疾病为道用的修法。一般说来,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精神就已经先..
慈诚罗珠堪布:素食的意义
素食的意义我曾专门著书讨论过吃素的功德和吃肉的过失,下面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此书中的部分内容。书中谈到佛教如何看待吃肉吃素时讲到: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还是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如果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
佛亲自降临,你就能解脱吗?
佛法是无价之宝,佛法没有主人,谁修谁得。在佛法面前人人平等。虽然我讲得不太好,但讲的都是佛法,都是真理。国王国库里的黄金是黄金,乞丐鞋里的黄金也是黄金。我希望大家好好谛听,认真对照。大家闻法很多年了,有没有对号入座啊?很多人好像心不在焉,觉得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以盲引盲,害人害己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
真正能让父母学佛了 这也是一种尽孝!
春节孝顺父母(网络图)“父母有生育之恩,有养育之恩。父母的恩德非常大,所以要知恩、报恩。”从因果的角度来讲,若是不去报恩是不合理的。因为在你不能自立的时候,父母养育你,让你长大成人。现在父母不能自立的时候,若是你不去知恩图报,是违反因果的。因果是什么?因果是自然..
涓涓父母情,拳拳儿女心
父母有生育之恩,有养育之恩。父母的恩德非常大,所以要知恩、报恩。从因果的角度来讲,若是不去报恩是不合理的。因为在你不能自立的时候,父母养育你,让你长大成人。现在父母不能自立的时候,若是你不去知恩图报,是违反因果的。因果是什么?因果是自然规律。你违反了自然规律,..
最完善的供养
很多人认为:“佛对我太慈悲了,上师对我的恩德太大了,我应该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意思是供养身口意以报答佛和上师。其实佛和上师都不需要你的身口意。若是众生没有福报和善根,佛的事业再广大也利益不到众生。为什么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暗劫呢?为什么还有地..
怎样让自己来世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人?
怎样让自己来世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人?(资料图)我们一生死后真正能带走的,就是这一辈子我们所做的善和恶,即使死亡的时候也可以带走。这种善与恶决定你的来世,是投胎到人世、天堂,还是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堕入三恶道。这完全决定于你现在这一辈子所做的修行和善事,不是你选择的。..
先学会“打工”
没有大神通,就无法使他人相续成熟,所以要精进修持。大神通指福德与智慧圆满,有度化众生的能力,这时即已成佛。成佛之后,就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之成就,并且还有很多不共的功德。成佛了才能转法轮,转法轮了才能真正地度化众生。我们是为众生成佛,成佛之后才有能力转法轮..
未来你也可以成为药师佛一样功德圆满的佛
药师佛(资料图)想想我们现在这种做功德的次数,每天念经、磕大头的时间这么少,会感到即生成就的希望不高。一年的8700多个小时里,一个白天的12小时里,我们有多少个小时在做善法,在修行和发心?剩下的时间我们都在做生生世世在做的贪、嗔、痴、慢,或者处于散乱、愚痴的无记状态..
让佛菩萨助我们一臂之力!
夏坝仁波切(资料图)佛菩萨只能助我们一臂之力。真修者不求那么多,应达到无所求。求的越多,说明贪嗔痴就越重,越自私,内心越混乱,应该求的是自己发生改变,内心日日有进步,夜夜有增长,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完美、更殊胜、更如法。亲近善知识后该如何修行,这是问题的关键。在善知..
慈诚罗珠堪布:大乘佛教如何利益众生?
大乘佛教如何利益众生?(资料图)首先第一个我们要懂,佛教比较重视个人的修行,这个是没有错的,这个非常重要。大乘佛教它的最终的目的是度化众生,或者是利益众生。但是这个利益众生的能力从哪里来?利益众生也需要能力,没有能力我们怎么样去利益众生,这个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首..
拘尸那罗(Kushinagar)娑罗双树:释迦牟尼佛涅槃处
在所有的圣地中,拘尸那罗是最令佛弟子感伤的地方。佛陀经过 49年游化于恒河流域,度化无数众生后,以八十岁高龄远从280公里以外的毗舍离出发,来到了拘尸那罗,佛陀用了最后的一天一夜总结一生所传的佛法,集成《大般涅槃经》后,为了告知和让世人明白世间万物皆是无常,在微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