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帮你明辨修行的境界:神通与悉地

【神通】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能称为神通者必须是能自在无碍,所谓神通自在也。如果有些人修行一段时间后,有些灵感、预感或梦兆之类等,但却不能自己做主,达不到想用就有,不用也不会障碍自己的话,那..

死后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

净土宗在我国的传播

净土宗在我国的传播净土宗是我国大乘佛教八宗之一,意指念佛求生净土之宗。净土是指没有垢染,清净、平等、庄严的国土,指以菩提智慧修成的清净处所,为佛、菩萨居住之处。净土信仰自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展开,这与净土宗诸高僧..

佛门教学的表法艺术

佛门教学的表法艺术-供水篇(第一集)我们在佛前的供养中,最重要的是「供水」。水代表什么?水代表心,看到这个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干净,没有污染,清净心;像水一样平,没有起波浪,平等心;像水一样能照,水清净、水平等,它就有照的作用,照是觉。那一杯水表什么?清..

听佛来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吃肉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佛说有数不清的理由不应该吃肉。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因为我们辗转六道,和众生都曾有过亲属的关系,因为这个原因..

教您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教您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

甘露丸详细说明及制作过程详解

您好!首先随喜您供养昌列寺僧团的善行功德,祝您法喜充满,在三宝的加持下精进修行,诸事圆满吉祥。您收到的是昌列寺金刚萨埵法会甘露丸,在制作这批甘露丸时,寺院用了从印度迎请回来的释迦牟尼佛舍利,所以非常珍贵。甘露丸有异香,好好供奉还会长出小的甘露丸。为了让您直观的..

第三篇 从自利到利他

第三篇从自利到利他壹媒介佛教分有大乘与小乘,大乘是指发上弘下化菩提心的菩萨,小乘是指以自己的解脱为主要目标的声闻、缘觉。乘是车子的意思,喻指能够将众生从烦恼的此岸载至觉悟彼岸的教法。菩萨发心普济群生,故称大乘。《大乘肃静经论》卷十二载,大乘的大有七种意义:1.缘..

第三篇 三轮体空

第三篇三轮体空壹三轮体空的定义在人世生活,有许多人缘来成就我们,是以我们要以感恩惜福的心,与他人广结善缘。结缘之道,首在布施,因为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个真挚的笑容,可以令人生起信心;一个随手的协助,可以济人艰苦危机;甚至与工资善、一句赞..

第二篇 食存五观

第二篇食存五观壹媒介王阳明有一首偈语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仙人。修行本是如斯,日常生活里处处有禅味,吃饭睡觉中都能见出自己的清净本性。若何吃饭睡觉才是修行,才能悠游安闲呢?早年的高僧大德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而怡然自得;现在..

第二篇 从入世到出世

第二篇从入世到出世壹媒介佛法分世间法、出世间法,一般把世间法称做俗谛,把出世间法称做真谛。佛教虽然重视世间法,然则更重视出世间法。不过,人生在世,是不能离开世间法的,就是佛法也不能离开世间法,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如同觅兔角。所以对于世间、出..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第一篇从人道到佛道壹媒介佛教是以工本钱的宗教,《维摩诘经》说:菩萨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佛陀在各类经论中..

第一篇 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

第一篇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壹媒介净土思惟并不仅属于净土宗,也不只局限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论》这三经一论的宝典;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都说起净土窍门,都可以看到净土思惟的崇奉。个中以弥勒菩萨的净土思惟为最早。东晋时代,净土宗初祖慧弘..

第三篇 人世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第三篇人世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壹华藏净土的特色《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净土,是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为教主,是个具足无量相海功德所肃静的妙境。在华藏净土中,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无尽,甚深广大。能体会这种净土,一刹那..

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第二篇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壹极乐净土一、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以圆满、弗成限量广摄一切功德,并以佛的聪明、愿力、光明拔济一切众生。自古以来,阿弥陀佛的净土思惟就已深入民气,我们可以从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这句话中看到民间崇..

第一篇 苦乐交集

第一篇苦乐交集壹人生之乐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追求快乐是每小我所愿望的。人生有那些快乐呢?金榜落款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愈是快乐、喜获麟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人生的快乐分为..

第三篇 佛陀十号

第三篇佛陀十号壹佛陀十号的定义我们除了从佛身来懂得佛陀以外,还可以从佛的名号来熟悉佛陀。因为佛陀其实是太伟大了,所以世人用各种异名来称扬佛的巍巍功德,例如:世雄、世眼、世英、天尊、大觉世尊、觉王、觉皇、法王、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仙王、大医王、佛天、佛日、..

第一篇 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壹媒介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赓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过程。所以,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其实无法给予瓜分,然则为..

第一篇 涅槃寂静

第一篇涅槃寂静壹媒介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奥妙的义理,被世人严重地扭曲、误解,甚而形成对佛教的戏谑。譬如涅槃本是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愿望求得的圆满幸福境界,然则一般人误把涅槃算作灭亡的意思,是以祭吊的挽联上写著「得大涅槃,或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其实涅槃..

第二篇 解脱安闲

第二篇解脱安闲壹解脱安闲的定义解脱,就是解开捆扎,脱身而出的意思;安闲,指自由放任,无挂无碍。解脱,是动态的行为;安闲,是静态的境界。解脱与安闲,是一体的两面,能解脱就能安闲,能安闲就能解脱。诸佛菩萨游诸国土,度化有情,示教利喜,无非就是要使众生离苦得乐,获得..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二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壹相好的定义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真心归命礼。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课诵偈语。个中,「相好」是用来形容佛陀色身的肃静殊胜。在佛世时,佛陀的门下有许多圣学生,如:最初的僧宝──五比丘及大迦叶尊者、须达长者等,都是..

第三篇 死活烦恼

第三篇死活烦恼壹死活的过患死活事大,无常迅速。死活是修道人最大的魔障,因为有生,我们就必须为了生计,面对人生的诸多诱惑与艰苦;因为有死,不只中断了修行,在生离死其余时刻,往往因为爱念深重,而干扰情识的思维,成为往生善道的绊脚石。为了惕励人人能够精进修道,超越死..

第二篇 十法界

第二篇十法界壹媒介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聪明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因为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以前、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赓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

第二篇 三毒五盖

第二篇三毒五盖壹三毒五盖的定义五欲六尘是攀缘外境所引起的魔障,对治之道,应该从心坎去寻找真正的原因;三毒五盖是从心坎的意念所产生的魔障,一切的魔障都是以而起。三毒,指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因为它们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称之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

第一篇 十二人缘

第一篇十二人缘壹媒介我们每小我都有以前、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呢?佛法说:生命是由人缘而来的。人缘是什么?因,就是生命的根源;缘,就是生命赖以存续的前提。生命不是忽然有的,也不是零丁存在的,而是因为许多前提的互相依存而产生的。..

第一篇 五欲六尘

第一篇五欲六尘壹五欲六尘的定义一般将牟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凡是一切能屠杀我们的慧命,不论是来自外界的障碍,或是由自己身心所产生的扰乱,都名之为魔,并且经常以魔障称之,以强调它们对圣道的障碍感化。我们在日常修道所碰到的第一重魔障,就是五欲六..

佛教生活中的医学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生活中的医学曹秀伟一、佛教生活中的医学概述生命与健康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即躯体无病痛、精神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佛教非常关注生命、关注健康,它不但认为个体的生理状况,行为(业)是致病原..

英国比丘尼丹津-葩默:雪洞闭关修行12年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英国比丘尼丹津-葩默:雪洞闭关修行12年独居,与世隔绝,并不容易。独居在洞穴,在海拔13,200尺的喜马拉雅山雪洞,为期长达十二年,更显艰难重重。丹津·葩默(TenzinPalmo)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坚毅的修行者是英国人,更是位女..

第六篇 五停心观

第六篇五停心观壹五停心观的定义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消极、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又称为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是以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五种观法合起来又称为五门禅。就声闻法而言,五停..

“第一神童”出家为僧是悲剧吗?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第一神童”出家为僧是悲剧吗?视点聚焦:他叫宁铂,是中国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人”,非常聪明伶俐,又很听话。中国人心中一个完美儿童的种种要素,他都有了。1978年3月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开始在第一期少年班学习。也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他们让这孩子出名,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