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时候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老子》。当时的高僧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就去归投他。当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豁然开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求学时,对佛法非常精心..

益西彭措堪布:西方愿文解讲记

古来汉地流行有几种净土文,但以这篇《西方发愿文》作得最圆满,因此得到先贤古德一致推崇。印光大师说:“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意思是这篇净土文不论文词、义理,都完备周到,是古今最好的发愿文。根据省庵大师的解释,这篇愿文分为六大章节:一、发菩提心;二、..

益西彭措堪布: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念《普贤行愿品》是很多人的功课,而且每次上课的前后、修法的前后也都要修持,所以我把修法当中最容易犯、又最难以觉察的问题,在此做个提醒。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它的机关并不紧,只是借一个余留的..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的操作,成佛以后,那什么是佛呢?我们来看看迹本二门,开迹显本。迹,就是佛陀一期的示现,所谓八相成道,他的出家、成佛、转法轮、入涅槃;本,就是他久远劫来的法身,报身。来看看什么叫开迹显本,看经..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及多生,一误而成百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无救无归,可悲可痛。——《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这段是抒发感慨,如果我们陷到了或是执事,或是执理,不具足信愿的话,其结果就是辜负了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十劫以来,都在兑现他接..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醒过来,满面羞颜,大生惭愧,悲喜交集者有之,痛哭流涕者亦有之,自此改头换面,专做培福生..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同修: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共同讨论《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因缘殊胜,本人随喜赞叹。这部经典是《首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里的一章。近代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誉之为净宗最上开示,一生致力于这部经典的弘扬,别具择法眼,将其列为净宗根..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在东林祖庭,我们一道来研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亦是诸位同仁宿世善根福德所致。佛经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净土难信,确是真实不虚的。人身之难得,释尊以盲龟值木来比喻。譬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飘浮着一块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的介绍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咸丰十一年,往生于1940年,是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较近的一位祖师。印祖出生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随着西方文化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儒..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有人跟他借了半个铜钱。借了一段时间以后,做生意的人想说我要把这个钱要回来。过了段时间他就准备去找这个某甲,准备把这个钱要回来。那么这个某甲住的地方前面有条河,所以这个生意人只好找了一个船夫把他载..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一切恶业,也因造恶业,感召无量苦,如是起惑、造业、受苦,有如车轮辗转,终无止息。若能遇到诸佛菩萨,乃至善知识指点迷津,必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之..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宝训》等同为民间流行的善书。原文: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

好,我们尊敬的信忍法师慈悲,我们陈会长还有我们学会,这些护法菩萨们。各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阿弥陀佛。今天中午,我已经在这里吃过饭了,先把这个食轮给转了。所以今天晚上,就跟着来一起来以法来作供养,供养诸位来转这个法轮。可谓是非常殊胜,当然,内心也怀着很真诚..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因为相识多年,彼此间非常了解,一个朋友提议,每人说出其他人的一个关键缺点——即这个缺点制约了此人的发展和进步。说到我时,好友一针见血地说:“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律。自律,这两个字对你来说,就是C..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人不发道心,死又没有我年轻人的份,死都是死老鬼,却不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路边那些坟墓都是少年坟。你看医院的妇产科,一天共死多少人?有的婴儿一出生就被父母用报纸一卷,弃在垃圾堆里,人命如草芥。其..

三坛大戒的病中忏悔:亲受三宝最真切的「显灵加持」

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在太白山天童禅寺一个月求戒的生活,就这样一天一天,充实而法喜,可在酷寒之中,鼻子堵堵的,难以入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自己只能默默称念佛陀的名号,祈请佛陀慈光加被。求戒是从一个世间人成为比丘、成为菩萨的..

宏海法师:佛说吉祥经

好,各位大觉佛子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们2018年的元旦殊胜日,也是月半十五的日子。我坐在这里,普陀山海上的圆月非常的明亮,所以感觉到身心也非常的法喜愉悦。那么在此请大家一起来发心,来祈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加持诸位的身心,能够在今..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劫!今天..

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安定有两种

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安定有两种:一种叫做生存欲,就是你不小心连老命都搞没有掉,比如出车祸这么多,你不小心出车祸你老命就没有了;你没饭吃也会饿死掉,所以我们这里生命没有保障,轮回的生命没有保障。极乐世界他的生命有保障,他不会死,所以这个大问题就解决了。第二,我们除了..

《法华经》中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被称为法华七喻。这些比喻在经中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法华经》的文学性,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说明经中..

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强大的生死业力。其实空正见只是一个根本,这个调伏力跟引导力是一个别相。我先讲讲生死业力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投胎,都是有业力而来的,但是业力形成的因缘,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在《楞严经》上说,什么叫生..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人可以代替,无人能帮助。既生之后,不可避免要面对老、病及死,不管高官巨富,还是贩夫走卒,同样要公平的接受。生死病死既是不可避免之事,如何不让生老病死束缚,而且还能在生老病死里逍遥自在,跳脱生..

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

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内容简介《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旧上海首任商会会长。他从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变迁,来谈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代。本文曾在《申报》刊载,轰动上海,一时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甚巨。印光大师、柳亚子等..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淫欲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无始劫以来的病根,粗的邪淫不做,有道德的约束,自我的控制。意念上邪淫不好转,佛教里有观不净观来对治淫欲的念头。印光法师在《文钞》讲对治邪淫,观想其老者为母,生感恩的心;长者如姐,少者如妹,幼者如女。这是念头的转变,不要把他当做..

略谈持好戒的几个因素

受戒、学戒、持戒是每位比丘都会遇到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好,对一位比丘的成长关系重大。《弥沙塞羯磨本》中有言:“《戒经》云:戒为净身,定为净心,慧清烦恼。若无明慧,烦恼不除;若无正定,明慧不发;若无禁戒,正定不成也。”佛制五年学律,但其实古来很多祖师学律..

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地藏经》里,佛跟地藏菩萨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们的“十恶”。《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占察轮〉上,也是注重这“十恶”。《地藏经》所讲的,你之所以要下地狱,也是这“十恶”。甚么是“十恶”呢?就是在我们“身”上所..

我执会障碍无限智慧与悲心的发展

“我执”就像是个捣蛋鬼,会使我们孤立寂寞、与他人敌对;我执,也会吞噬我们的慈悲,使我们变得自私与傲慢。当我们惊觉到我执出现的时候,应该立刻以出离心的觉照加以对治,才能解开真正束缚我们的枷锁,获得究竟的自由与安乐!修行起步的最大敌人,就是这个“我&..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若能融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念,则是平等慧,智与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慈悲。慈悲之行,须以智慧来推动,才能精确无偏。除了慈悲、大爱,更需要有信心,不可以有疑惑。人若有疑虑,则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