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比赛..
空性
梁武帝所问三个问题的答案
当年梁武帝请达摩祖师入宫,问了三个问题:第一问:“我修建了许多佛塔和寺庙,度了许多人出家,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回答:“没有功德。”第二问:“世上有佛吗?”祖师答:“没有。”第三问:“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祖师答:“不知道。”梁武帝生气地说:“真是话不投机!”于..
懂得了因果 也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
因果有很多种,总结起来就是十种善业,十种恶业。十种善业是快乐的因,十种恶业是痛苦的因。因果不会有浪费,不会有差错。有些人到处造恶业,暂时没有什么恶果,但是“不是不报,时候没到。”业力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因缘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你要统统忏悔!最好要明心见性,证悟空性..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
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才会承受这个果报;仅仅这么小的一点痛苦,都把我折腾得这么厉害。如果有一天更严重的罪业果报成熟了,..
古印度那烂陀寺的高僧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的地方。当时,有八百位比丘菩萨与佛同在此地。一日,有一位贫穷的老妇人前来拜见佛陀,她到佛前恭敬地顶礼佛足,并请求佛陀慈悲开示。佛陀慈悲应允:‘好的!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老妇人问:‘世尊!请问生从..
谢谢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谢谢观世音菩萨
本人拙于文笔,如有纰漏错误不当之处请各位大德见谅。记得以前看港版的西游记时候,玄奘大师每当遇到困难或者障难时都会持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心咒。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可能只是觉得遇到困难时持诵这部心经心咒就可以排除万难。之后再接触这部心经心咒就是在今年的十月份了。说来..
中山一位居士参加南山寺佛七法会的经历及见闻
年前从网络上得知化州南山寺是中国第一救苦救难道场,内心很向往,听了中山放生群参加过佛七法会的师兄说十几年的勉疾都好了后,南山寺便成为我心目中的圣地,凑巧的是,老公有个同事还是南山寺的义工,听我谈过我父亲的老年痴呆症已比较严重,一个劲地鼓励我参加法会,说南山寺大..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这种解释侧重的是布施的内容。而换一个角度来说更全面一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施舍。“施”意味着给予,给予的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财、法、无畏三施,而所施的对象就是众生;“舍”意味着舍弃,表面看来我们舍..
寻找正确的解脱良药
一、闻思修三,不可脱节对每个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来说,闻思修三者,是不能相互脱节、有所偏废的。其中第一步,是闻思学习。因为初学者的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很容易出偏差。如果没有闻思,根本不懂修法,仅仅是烧香、拜佛、念经,就无法真正解脱。刚学佛法的时候,可以先暂时不修,..
慧律法师:一切如梦幻泡影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出家的好处、出家的坏处,第一、出家的好处,第二、出家的坏处,第三、在家的好处,第四、在家的坏处。然后就开始思量了,我当时要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就想:我若是在家,在家的好处,结了婚,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个孩子,回家..
一切都会很完美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象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来说,悉达多的出离在多数时候只能..
一位心脏病患者的出家之路
没得到智慧眼之前,我们很难看到顺缘违缘的究竟实义。正像最伟大的藏传佛教佛学家麦彭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有些情况表面上看是违缘,实际上却是顺缘。反之亦然。”我们世间不也有很多看似生活得四平八稳,实则一直在不断地累积恶业的人吗?只是这种人往往陷于造恶的睡眠中不知觉而..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的故事在祖师传中以龙树菩萨为最,在此就“龙树菩萨”之名的由来谈起。“龙”顾名思义是在龙宫证道故取名为龙,而“树”则是在树下出生的,他生于南印度,提到龙王请龙树菩萨到龙宫而证道的典故,大致情形在此略述。有一次龙树菩萨在那烂陀寺讲法之后,他发现座中有两位徒..
怎样供香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和加持?
“修行都是在修心,我们供香花灯烛,供养的是佛,修养的是心,这一颗习惯于烦恼、贪吝的心在那时那刻欢喜了,宁静了。心里常常装的是庄严、美好,生活也会变得庄严、美好。”——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2017新版)诸多佛经论典及高僧大德都提到供香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供香散发..
关于大乘经典是天书
很多人去研究大乘经典讲什么,然后作为理论去探究。比如研究说,金刚经是讲空性的。法华经是三乘归一的。华严经讲什么。然后解释。其实解释也是可以,但作为理论研究,大可不必要。为什么?因为大乘佛教是天书,既然是天书,根本不是给你介绍理论的。你把大乘佛教当成理论学习,那..
如何改变已造罪业?有6种方法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成不了了。就是说,(如果说)业果不定的话,成无因果了,这是不对的。业果决定的话,众生又成不了佛,这个也不对。那怎么办?“当知业可转,”固然业果是决定,但是可以转移。怎么转?下边通过比喻告诉你。“如二水相投,热..
要知道凡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有欠就有还
世上从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事。很多人都想不开:“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事,怎么没有回报呢?”你这样付出是还债。你没有得到回报,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地付出。你表面上为他付出,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人处事也是一样。有人喜欢你,你心里就高兴;有人讨厌你,心里就不..
《心经》中“色即是空”原来是针对某些菩萨而说的
心经讲记连载16——三、解释正文(3)丁二、(广说般若之本体)可分为三:一、了知基般若;二、了知道般若;三、了知果般若。戊一、(了知基般若)可分为二;一、宣说五蕴空性;二、宣说七种甚深法。己一、(宣说五蕴空性)可分为二;一、广说色蕴空性;二、以此类推其他蕴。庚一、(广说色蕴空性..
这四句话非常重要 是整个《心经》的中心
心经讲记连载15——三、解释正文(3)丁二、(广说般若之本体)可分为三:一、了知基般若;二、了知道般若;三、了知果般若。戊一、(了知基般若)可分为二;一、宣说五蕴空性;二、宣说七种甚深法。己一、(宣说五蕴空性)可分为二;一、广说色蕴空性;二、以此类推其他蕴。庚一、(广说色蕴空性..
马明博:香为佛使 香藏秘趣
燃香供佛(图源:网络)说到生活,离不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佛家生活,在这七件事之外,还多了一件“香事”。香为佛使汉传佛教素有“佛前十供”之说。这“十供”,分别是:花、香(燃香)、灯、涂(香粉)、果(水果)、茶、食、宝、珠、衣。藏传佛教有“佛前八供”之说,这..
佛教的随众过堂与食存五观
随众过堂,就是指集体吃饭。堂,就是指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吃饭用膳的地方。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采用“过堂”的方式。用“过堂”方式吃饭有一定的规矩,好处很多。或许有人初时“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要有规矩,有点拘束,但是慢慢便自然适应,觉得有受用。随众过..
经典导读:何谓无诤三昧
经典导读:何谓无诤三昧《金刚经》云:“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无诤是佛教徒修行中的重要事项之一。不只部派佛教于此有详细的阐述,到大乘佛教时,也有进一步的发挥。“无诤三昧”便是大乘佛典中所常见的修行方法之一。无诤:音译阿兰那。“诤”,..
佛说“四大皆空” 到底是怎么个“空”法?
空(图源:网络)一、“空”的意义是什么?“空”,是佛教重要的教义,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般若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义;世间诸法皆因缘所生,无独立的自体,故曰是“空”,实际上,空是建设宇宙万有的意思。空是什么?空是正..
世俗的顺其自然是顺其事 佛老的顺其自然是顺其理
佛言空性即诸法的自性,是自然如此的(资料图)自然论之迷执迷信自然论的人,以为宇宙间万物皆是自然而生,自然而灭。人类的生病是自然,战争是自然,私欲也是自然,一切皆为自然,故认为人应当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改变现状。其实,佛经也常提到“法尔自然”,中国的老庄更是高唱“道..
烦恼即菩提,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修行!
佛教非常提倡和平,但它不认为和平依赖外在,而是强调内心的和平。佛教认为,首先要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这些被净化后显露的真心,才是真正的和平。这种心的状态,对在家人来说特别重要。否则,永远随着社会潮流,随着别人的分别念和脚步,活着就会非常累、非常苦。如果我们..
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
人为什么造恶业,为什么会犯戒犯错?佛讲了四种原因。第一个是不明白,第二个是不相信,第三个是烦恼,第四个是习气。第一,我们很多人毕竟还是凡夫,许多事情还不太了知,有时候因愚痴而造业了。第二,有时候也明白一些道理,但还是半信半疑,不相信佛说的话,故会犯戒。第三,有..
学佛要多回归到原始经典
学佛要从原始经典开始,就是先背经。现在人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认为我要明白了佛经,才有用。你看古人用词,是用悟道,是去悟。不是用大脑去想,悟是心开了,叫做悟。现在弘法者,有两个好心,但都做错了。一种好心是用科学来证明。比如用物理学来证明空性,好比把一个东西一直分下..
天台圆教和准提密法的融合:《准提三昧行法》研究
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资料图)【摘要】中国天台宗历来有教观并重、显密圆融的传统,甚至中国天台宗传承到日本之后,其创立者最澄更加突出了密教的特色,形成了天台密教——台密。本文以《准提三昧行法》为对象,从天台宗圆教的角度对准提密法进行了特殊的诠释。《准提三昧行法..
向佛菩萨祈愿会满愿吗?
祈愿有许多种类,有些是为了引导和鼓励我们,使我们的心趣向于某种功德或目的,这类祈愿能种下获得这些目标的因,如祈愿对别人更能安忍、更为悲愍便属此例。有的祈愿是针对某些人或某个情况,如祈愿某人病愈。若是希望祈愿能够实现,单作祈祷是不够的,还必须产生相应的因才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