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恚中来。高位从恭敬中来,下位从憍慢中来。因果有一个对应关系,比方财富怎么来的呢?是从布施的心跟布施的行为创造出来的。贫穷怎么来的呢?是悭..
逆境
负面情绪是戒色的致命死穴
一、无聊一个人如果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极可能会陷入空虚的状态,极可能会妄念纷飞!这时就会想弄点事折腾折腾,打发时光,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以度有涯之生”!那么,多生多劫以来种下的邪淫种子,很可能会起现行,然后,想入非非、陷入“爱情”的幻想、YY、看不良的东西、SY....
净土法门: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宿世因缘
现代的社会,我们很清楚,夫妻不和,貌合神离,父子不和,兄弟不和,什么原因?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修行,从哪里下手?从人事下手。诸位要知道,对事、对物比较容易,最麻烦的是人!人的麻烦在哪里?人的麻烦,这里头有宿世的因缘。你好心对人,人家恶意相向,你学了佛,知道..
这个世界上的对与错,只不过是因和果!
这个世界上的对与错,只不过是因和果!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经上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点都不假,世间没有恶人,妖魔鬼怪到我这里来,都是佛菩萨。所以境随心转。凡夫,凡夫可怜,颠倒了,他的心随境转,错了。心..
净土法门:凡事有因果,不怨天尤人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每一桩事情都有前因后果,我们这一生中所受的痛苦,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学佛人了解这个道理,所以绝对不会怨天尤人。逆境是我过去造的恶因,顺境是我过去造的好因,都能够欢欢喜喜地去承受,在这个里头不怨天、不尤人,就不再造业..
净土法门:大富大贵从哪里来的?
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经上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点都不假,世间没有恶人,妖魔鬼怪到我这里来,都是佛菩萨。所以境随心转。凡夫,凡夫可怜,颠倒了,他的心随境转,错了。心随境转,你就会转到阿鼻地狱;境随心转..
学佛一定要在寺庙皈依三宝吗
皈依仪式好比入学典礼,不是参加完仪式就达到目标了,而是学佛的开始1、网友:师父,弟子是一医者,学佛一定要在寺庙皈依三宝吗?弟子没有去寺庙皈依三宝,是否心皈依三宝也可以?学诚法师:三宝,佛、法、僧。寺院是出家众修行的场所,是三宝具足之地。皈依仪式好比入学典礼,不是..
上天降福 一定会逆着你的习性而来
上天降福,一定会逆着你的习性而来佛菩萨要给一个人福气,常常用的是方便手段而形成的因缘。佛菩萨要把福分交给你的时候,让你智慧开启,让你生命成长,让你能代天宣化、教化众生,让你能为佛菩萨来实现存在透过因缘所赋予、要达到一些慈悲的救度,或者立德、立功、立言来达到教化..
无念是真的一念不起吗
《坛经》云:“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位地。”“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的主要宗旨。《六祖坛经》是目前唯一非佛说而称为经的汉文经典,也是世界佛经史上第一部非佛说的异国经典。今天我们就来..
修行 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修行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都会说,放下吧,随缘吧,不要执着,这样那样,然后一部分人过的苦大仇深的,好像这才是该有的修行生活的样子!我想说,别误解了修行!修行是让我们更明白这个世界,四季春去秋来,夏暑冬凉;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哭了,笑了,又哭了.....
佛教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因缘果报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定律,称之为‘缘起’。一、缘起的定义要明白佛教的义理..
生命的意义:人生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白
人生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白(资料图)生命,这个词我们可以谈得有深度一些,也可以说得直白一点。它无非就是用“生”这个延续的过程,最后见证了其终结。每个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白。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路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都自以为很与众不同,在生活中的每时..
人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人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问: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将受伤、瞋恨的心转为感恩心,并感恩伤害我们的人?圣严法师答:感恩的意思是说,我从对方身上学到了经验,使得自己更成长、更提升。受到伤害,是很痛苦的一桩事,被折磨也是很痛苦的,但是往往也是锻鍊自己意志的时候。在这样的状况..
动人感悟:我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学佛解脱(资料图)对于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我有着深切的感受,我的人生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磨难。一次意外的火灾,让我失去了拥有的一切,全身面积96%烧伤,导致我体无完肤,严重毁容,失去双手,不能站立,一下子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昔日所有的美好就此从我的生活中消失,好像从..
戒杀放生真的能消除病痛吗
要明白业果的原理,就能有如理、正确的信心去面对网友:师父,弟子现在对自己没有了信心,什么事情也不想承担,发心不起来,再加上家里的压力,起了很强烈的退心,进退两难,不知道如何是好,恳求师父慈悲开示,感恩。学诚法师:静下来想想,没关系。网友:师父,“把付出当做收获..
痛苦 是因为你什么都想拥有!
般若能令身心起极大喜悦(资料图图源网络)穿名牌,不如自己当名牌。钱总是在那儿,只是口袋不同而已。只有果实累累的树;就是很有成就的人,果实累累的树。只有果实累累的树,才有人拿石头丢它。意思就是:也唯有成就的人,人家才会毁谤他。你一个蠢才,人家怎么会毁谤你呢?别人的缺..
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过什么样的日子(资料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双胞胎兄弟,在前后两天之内不约而同地登上报纸。哥哥上报是因为他是参议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弟弟上报是因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一名记者采访哥哥:“是什么促成了你今天的成功?”哥哥说:“我父亲好..
关于佛门中男女相的那些事儿
女居士(资料图)(一)读过《药师经》的同学们知道,药师如来在因地时有一大愿:若有愿舍女身的,闻药师如来的名号,一心称念,礼敬供养,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足大丈夫相。直至证得无上菩提。那应该如何理解这段经文呢?从大乘佛法来说,男女本来是平等的,而这平等是指佛性平等,而..
帮你做到“视众生如佛”的三个秘诀
帮你做到“视众生如佛”的三个秘诀(资料图)文:太桥旦曾堪布在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很少有关于“众生相依”这个道理的宣传和教育,但事实上,如果离开他人,我们谁都无法生存,更不要说获得成功与幸福了。从大乘佛法的角度看,众生是我们获得成就不可或缺的助缘。而从金刚乘清净..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
“色即是空”到底是什么?
《青蛇》剧照我们常常会和别人开玩笑讲“色即是空”,大致是不要沉迷于女色,贪图肉欲,甚至有时候电视上也能看到这样的对话——一个和尚双手合十对着一位女子说道:“色即是空”。此语出自大乘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话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
这几步教你增加自己命中没有的福报
增加自己命中没有的福报一、戒杀放生:归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杀,他的慈悲恐怕要打上折扣了。我门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一切众生和平相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儿时的我由于无知造尽杀业,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毛骨悚然。正因如此,疾病和痛苦便是..
化解烦恼的三个层面
有一个富翁为人十分的吝啬,因此别人对他都没有好感。有一天他对一个朋友诉苦,为什么别人待他态度都如此恶劣呢?他的朋友拉他到窗户旁,问他看到什么?「我看到有男有女,在路上走来走去。」他的朋友又拉他到镜子前:「你现在又看到了什么?」「现在我只看到自己。」富翁不解地回..
佛法让我学会了什么?
佛法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学佛,并不是形式上的拜佛、诵经、烧香。佛法,即是活法,是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参悟。佛,就犹如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他的孩子。他以慈悲、宽容、善良的心去接纳、包容我们的一切过失,他不责备,不埋怨,不生恨,只等你悔悟归岸。佛法,是我们人生..
汉语中的这些词汇都来源于佛教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也陆续被翻译成汉语。而让你想不到的是,时至今日,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词语也都来自佛教用语。禅宗不立文字,以心印心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
修行中千万不要为梦境所转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行者,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性,修性也是修心,心性不一不二。禅宗的功夫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所谓:明自..
如何分辨何为真何为妄
问: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分辨出什么是真,什么又是妄呢?答:妄心是因境而生的。处于顺境时,你会希望且觉得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生起了贪心;处于逆境时,你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许多东西,或者得不到许多东西,所以对与你“作对”的一切都生起了嗔心;不顺也不逆、生活不起..
对陷害我们的人,要感恩,为什么?
“行证”,行证不是文字。行证是什么?顺境,对你礼拜、恭敬、讚叹、供养,你欢不欢喜?你一欢喜,完了,贪瞋痴生起来,这就把你什么?把你拉回去了。如果来的人毁谤你、辱骂你、陷害你、障碍你,你怨不怨恨?你心裡不高兴、怨恨,立刻就把你从菩萨拉到凡夫,你是六道凡夫。恭敬、礼拜..
最常见佛教词汇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含义!
常见佛教词汇求佛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来藏祈求。求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身通过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积资净障,降伏客尘烦恼,恢复清净自性,显发种种殊胜妙用的过程。求佛,并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发财、健康,而是他们的教法在指导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远离伤害。..
“贪嗔痴”三毒中的“嗔”到底指啥?真相发人深省
“嗔”是对“逆境”的执着。选自《三宝论·法宝论》,明贤法师著“嗔”是什么?并非只有发脾气才是嗔心,“嗔”是对“逆境”的执着。我们经历过很多逆境,尤其是上过学或正在上学的人,如果读书不太顺,感觉天天都是逆境,天天执着。不太欢喜,不太顺心,觉得是一种负担,这种不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