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一、十种三业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
六度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上士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 树之园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慈氏菩萨、软首菩萨、除恶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五千人俱。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围绕说法。于是舍卫大城中有豪长者,名曰郁迦,与好喜长者、好叹长者、善施长者、有量长者、所乐长者、常名闻长者..
佛说须赖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五千菩萨俱。尔时,舍卫城中有极贫者,名曰须赖,得坚固志不可转移,信佛法众,身归三尊,奉持净戒,修行十善,有四等心救济不倦,内性清净我乐无二,至意求佛无上大道,思惟所行昼夜诵习,以善方便导利人物,安贫..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耆 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万六千人,从诸佛国而来集此,悉志无上正真之道。尔时,世尊告尊者大迦 曰:“菩萨有四法,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四?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师;二者、为法师者悭惜吝法;三者、欲得法者为法作碍,呵责轻易不为说法..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闻如是:一时,众 游于华氏国。阿难以人定时,白众 言:“众 灭讫之后,棺敛尊身,其礼云何?”众 曰:“且自忧身,无忧佛也。吾灭度后,当有梵志理家尽礼葬送。”阿难言:“其礼云何?”众 曰:“如飞行皇帝送丧之仪。”重曰:“愿闻仪..
不孝的人都很穷困
百善孝为先我认识一位学佛医生,在临床干了一辈子,刚退休,为人和蔼,善与人交往,在医院接触人本来就多,又能与人聊天,知道很多别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之事。那晚她感慨,在医院里阅人无数,发现那些孝顺父母的境遇都不错,事业发达,反之那些混得差的,都是不孝父母的。她在..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写作是一件非常枯燥又幸福的事情,一支笔,一副键盘,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去利益帮助芸芸众生。这篇文章耗费了我大量心神、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我的笔记心得、大德前辈们的教诲以及我的个人实践感..
净土法门:这是修行人的铠甲,很多人都把他疏忽了
修行人的铠甲是什么?是戒律,是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一般在家学佛,叁皈、五戒、十善,再加上六和、四摄、六度,这个人是在家菩萨,人中的榜样、模 。在家学佛尚且如是,何况出家。我们前面学过,出家要修六念,六念 面有念戒、有念施,一开头念叁宝,佛、法、僧。念叁宝就是叁皈依..
净土法门:六十二年前他教我一个检验真假学佛的标
我们修这么多的功德,做这么多好事,干什么?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亦即」,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第十八愿 面有这么一句话,「所有善根心心 向,愿生我国。第十九愿 以善根 向,愿生我国;第二十一愿中至心 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第二十二愿发菩提心,厌患女身,..
虚云老和尚禅七开示(六)
初七第六日开示(2月27日)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力法。证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曰证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功夫到了何等程度,要你向大众前吐露出来。平常..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序题门(七)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第一、序题门(七)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研究到,韦提希夫人,因致请世尊,要求生一个无忧恼的地方;世尊光台现国,韦提希夫人选择要去西方佛国。疏文,善导大师说:【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
宏海法师:一句佛号,让我们身具四十里光明
宏海法师用念造世界观经里讲到,佛告诉听法众:“汝好持是语”,就是要你好好的修持这句话。而这句话就是持无量寿佛的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智者大师在讲到《观无量寿经》的时候说:“观虽十六,言佛便周”,就是说修观法虽然有十六种观法,只要你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所有..
净土法门:放下,就没有苦恼了
在这个社会染污很严重,所以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得不到喜乐,忧悲苦恼这常见。我们这一生非常幸运遇到佛法,要没有遇到佛法,这日子怎么过法?遇到佛法这才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教我们放下,布施就..
益西彭措堪布:佛冠上的如意珠之简介六字大明咒的功德
今天很荣幸能讲解六字大明咒的功德,因为这六字大明咒是佛冠上的如意宝王,是求解脱者的无上妙道,是十方诸佛的最上精华,是总摄八万四千法蕴为一体的大总持,是诸佛难测的观自在菩萨的微妙本心,是点铁成金、转凡成圣的灵丹妙药。在中国的宋朝,有一位名叫“天息灾”的中印度三藏..
梦参老和尚:向内求不要向外求,佛菩萨会加持我们满愿的!
向内求不要向外求◎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闻而自得名闻。假使我们出家人有所求的话,那你就求佛,求地藏、文殊、普贤都行,虔诚供养礼拜,求什么有什么,乃至求成佛,佛菩萨会加持我们满愿的,所以应向内求不要向外..
海涛法师:真理是永恒的,只是你没发觉而已
吃素也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要有悲心、耐心,所以有些地方不见得可以做,但是要观想。像各位今天在这边做,这些力量永远都存进去,变成你的善业、净业了。你走到哪里都可以把这个功德观想展现出来,你不可能去改变对方的宗教信仰,但是不能改变你对对方的悲心跟..
禅者之意不在茶
茶和禅的关系从来都是十分密切的。茶最早的时候就是作为一种能帮助人修心静思的饮品出现,以茶助禅,进而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君子之交,身和同住,身业清净,一同品茶修行;口和无诤,不妄语、说诚语,一同谦和待人;意和同悦,持精进心、一同坦荡面对;戒和同修,..
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实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既不是无意义的文化渗透,也不是别有用意的思想驾驭,其真正的本怀是教育和引导人类皆能成为具备自利利他功德的觉者。佛教在中国延续与存在的理由,不仅在于其是一个追求个人解脱和超越的宗教,而且也具有净化人类思想与合理规范人类行为的积极作用。并且,佛..
高僧大德开示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还被供养于很多家庭、单位。即便是心情郁闷、满腹忧虑的人,见到笑呵呵的弥勒菩萨,也会放下烦恼,满心欢喜。弥勒菩萨受到..
为什么要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
弟子问:上师,为什么我们这个传承特别强调要多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呢?上师答:我们都知道,在众多心咒当中,五明佛学院比较着重金刚萨 心咒,可以忏悔、清净业障;有些地方比较着重莲花生大师心咒,可以遣除一切违缘;有些地方比较着重文殊菩萨心咒,可以增长智慧。但为什么我们这个..
从佛教的角度来处理婆媳关系
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的,而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但是由于这种关系是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构成的,所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比如由此衍生出来的婆媳关系,成了自古以来最难相处,也最令人头疼的关系。很多学佛的居士也都有此方面的困惑,因此今天..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十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前面讲了修行的所依、所缘、所为,今天讲修行自体。辛四、(修行自体)可分为四:一、内心披戴铠甲的披甲修行;二、以加行而趋入的趋入修行;三、能..
佛说女人八十四态,克服掉可令人快速得道
《大爱道比丘尼经》本经是比丘尼修行之必读经书。佛说女人八十四态,克服掉可令人快速得道。《大爱道比丘尼经》出于大正藏律部二四册(第九四五页中--九五九页上)、译者失传,北凉时录。这是一部叙述比丘尼祖师大爱道出家因缘的经典。内容简介:《大爱道比丘尼经》出于《大正新修大..
宏圆法师:于佛法中修善,才能出生死证涅
世间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善事就好,都是一样的,其实在佛法中修善与其他的行善是有天壤之别的。《科注》中说:“盖奉事余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 因故。”只有于佛法中修善才能出生死、证涅 。在《诸德福田经》中,“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佛法最真,九..
做人需具有这4种品德
成人之美玉本来是在石头里面,抛弃不顾也就与瓦砾无异,如果精心雕琢就成为贵重的圭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国..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下)
10、普皆回向愿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迥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普皆二字,摄尽前九种大愿的功德,意思是说:自从最初礼敬诸佛开始,直至第九恒顺众生所修的功德,皆悉回向,故言:「普皆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即将前面所修自利利他..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9、恒顺众生愿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 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是说明第九恒顺众生大愿的内容。恒是恒常,随是随顺,众生,包括法界六道四生,凡有心者,皆名众生。众生的种类无量,众生的数量无量,众生的根性,众生的嗜好..
刘素云:无量寿经27集文字版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接着昨天讲的内容往下进行。今天,我们讲第九品和第十品。因为这两品的经文都不长,所以这一节课可以讲两品。现在我们开始说第九品:【圆满成就第九】前面几集介绍的,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的发愿修行。这第九品,是说法藏比丘修学获得的圆满成就。也..
德光法师:婆媳关系不好处?佛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文/德光法师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的,而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但是由于这种关系是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构成的,所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比如由此衍生出来的婆媳关系,成了自古以来最难相处,也最令人头疼的关系。很多学佛的居士也都有此方面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