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资料图)佛教并不认为世界是由什么万能神所创造的,而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因果,由自己所造的恶业创造的。无始以来,我们造作了深重的恶业,所以即使以后在轮回中过得再好,也只是像搔痒之乐一般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不管我们目前认为轮回痛苦也好,幸福也罢,都只..
菩提心
听法的发心——应断除、应具备的心态和行为
闻法方式,分为发心和行为。发心,就是“三要行”中的前行,包括了大乘显宗的广大意乐菩提心,以及密宗五圆满净观的清净心。行为,则包括了应断除的三过、六垢、五不持,以及应持的四想、具足六度和其他举止。[妙法甘霖]之每日闻思每天一句法语甘露,携手走向成佛之道。|注释|三过..
祈竹仁波切:想知道你为什么痛苦吗?因为你有我爱执!
想知道你为什么痛苦吗?因为你有我爱执!(资料图)轮回里面没有自由,轮回的原因就是我执,而我执却是我爱执的部属、使者,所以我们应当远离为自己贪图安乐的心,甘愿为了利益众生而受苦。消除我爱执是大乘不共于小乘的成就;去除无明我执,则乃大小乘共同的成就。小乘境界虽然能去除..
《成佛之道:三善法》——顶果钦哲仁波切
让这个修持——以及我们所做的任何其他修持或事业——得以有分量的架构,便是所谓的“三善法”:前行的初善,是生起菩提心,亦即我们要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来作为与修持的愿望;正行的中善,即实修之时,保持心无所扰的状态,不受执着与概念的影响;结行的后善,则是回向功德以利益众生..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秘密!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
两种力量汇聚就能摧毁阿赖耶识!
慈诚罗珠堪布(资料图)讲课之前,请大家发愿:“为度化天边无际众生成就佛果,我今天认真听法,精进修持”!为什么要修五加行?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道路上会不会取得成就,都取决于五加行修得怎么样!修行的最后目标是什么?证悟空性。为什么要证悟空性?断除自私行。..
三要行——前行发菩提心
发心,就是在纷杂众多的分别念里,引发出特别的念头,也就是动机。发心,分为不善的发心(救畏的发心;善愿的发心)、无记的发心、善的发心(小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大士道的发心)。而三要行中的前行发心,就是排除无记心、恶心、世间善心、只求自我解脱等不良心态,生起菩提心。[..
三要行——修行动机,比所修的法门更重要
我们要知道,修行能获得什么果位,关键在于发心;不同的发心,得到的果位也会不同。如果有良好的发心,则任何微小的行善止恶之行,都将获得无边的利益。所以修行的动机,会比所修的法更为重要。菩提心,是所有修行中最殊胜的善巧,也是累积无量资粮的诀窍要门。..
佛法要义问答:善业为何能被摧毁与保存善业的方法
问:为何愤怒会毁坏这么多善业,而不是一瞬之怒只毁弃等量的善业?这是因为人必须积聚累世百劫的善业才能换得那瞬间的幸福,而愤怒就阻碍人们得享剎那的喜悦甘露吗?答:这问题很复杂,难以解释清楚情况何以如此。或许重点即是佛教中提及的「极隐微相」。一般当我们在谈论胜义谛﹙即..
不满足感是嗔恨心的来源之一
我发现造成心理不快乐的来源,一个是阻挠我所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强迫我去做我不愿意的事,于是内心生嗔恨然后毁灭自我。此颂陈述滋养愤怒或憎恨的因素是「心理的不快乐」,但「不满足」可能是个更适切的字眼。内心那种扰人的不满足感和不对劲之感,正是使我们产生愤怒和嗔恨的根源..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也忙碌,刚皈依的居士会面临更多各方面的压力,该如何走好学佛这条路?
问:现在生活压力好像越来越大,人们也更加忙碌,刚皈依的佛教居士,会面临更多各方面的压力,该如何走好学佛这条路?索达吉堪布:学佛的过程中,一定要先认识佛陀,并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然后这样的佛法要靠上师开示,自己同时要发菩提心、闻思修行。只有依照这种途径,修学才会稳..
祖古颜班:学佛让孩子多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
学佛让孩子多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无论是什么年龄段,能够真正开始学佛,就是有大福报。无论是佛法的教育,还是世间的道德教育,最好从娃娃抓起。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受到很多不良习气的污染,会有更清净的基础。从前世带来的习气已经不少了,成年之后学习佛法,很多世俗的习气会掺杂到..
为什么在轮回中流转至今 想要幸福却得到不幸?
如何赶走内在的“心魔”?我们已经皈依佛门,作为一名佛弟子,有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比如:为什么在轮回中流转至今,想要幸福却得到不幸?想要快乐却得到痛苦?想要自由却被束缚?想要觉醒却一直昏睡?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自私之心存在、我执存在,烦恼就会与我们如影随..
入佛门后 有多少时间是在修行?
多用时间在修行上暇满的人身比如意宝还要珍贵百倍,但是在人道中,大多数人都只贪图这一生的享乐、名利、财富等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身口意或是无恶不作,或是既不能作善又不能作恶,糊里糊涂地浪费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死后堕落到三恶道中,受无数的痛苦。但我等众生根本没有..
太宝贵了!宗萨仁波切传授“以工作为修行”窍诀
做一切工作为众生文: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遵行“三殊胜”按“三殊胜”为:初善——前行发心殊胜;中善——正行无所缘殊胜;后善——结行回向殊胜,以基本良好的动机来供献服务,可积福德。若能真实遵行称为“三殊胜”的三种完善心态,则看来世俗的工作,甚或可以成为“波罗密多”。..
依靠善知识将法教融于生活
依靠善知识将法教融于生活学习任何法教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理解的阶段,第二是觉受的阶段,第三是证悟的阶段。当然,菩提心法教也不例外。在理解的阶段中,主要依靠听闻佛法。只有经过不断地听闻,才能产生闻所生慧。具备了闻所生慧,理解的阶段才算及格。理解之后要进一步思维..
遇到无理诽谤时怎么办
事事都要和别人对着干,你也会变得狂妄无礼起来初学佛者若想真正利益他人,能力会很有限,虽然能力有限,但愿力是无限的。你的思维是无限的,面对全世界,甚至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你发的大愿可以无边无界,这样的功德非常大。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都可以利益..
宗萨仁波切: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
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有无明?无明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两种答案,一是究竟的,一是相对的。就是因为我们有无明,之所以我们认为自己有无明,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就是佛。好像云和太阳一样,太阳在云后头,云遮住太阳并不表示没有..
学佛不要碍于面子 不懂就问
作为居士,在红尘中有个特点,叽叽喳喳喜欢讲别人,喜欢提要求。我们为其他的师兄姐服务,要充满谦卑与热忱,但是有时候,面对这个要求、那个要求,也的确没法满足所有人,这样就会带来一些埋怨,偶尔也会让人产生烦恼。这时候要静下来思考一下,只要我们是诚心诚意的就很不错了,..
达真堪布:什么是大慈大悲
无分别的慈悲,才是大慈大悲在知恩、报恩的基础上要修持大慈大悲心。为什么说大慈大悲呢?虽然人都有慈悲之心,包括那些动物也有慈悲之心,但是这种慈悲不是佛讲的慈悲。佛讲的是大慈大悲,是无分别的、无量无边的:所有的众生都和现在的父母一样,所有的众生都和现在的儿女一样,..
祖古颜班:早一点接触佛法 你的人生会快乐很多!
早一点接触佛法,人生会快乐很多!因为对于殊胜菩提心与慈悲心的倡导及传承,佛教徒才能在2500多年的漫长时间中,把伟大佛陀的教义,一代又一代地散播开来。今世今时,我们又非常荣幸地成为佛法传播者之一员,而不仅仅是接受、学习佛法的人。我们自己在跟随具德上师系统地闻思修佛..
菩提心如末劫火 刹那能毁诸重罪
发菩提心,行菩提行皈依大乘佛法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是大乘菩萨行者了?还不够,只有领受了菩提心戒,也称为菩萨戒,才算真正步入了大乘之门。要想领受菩提心戒,首先要了解菩提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了解:一、菩提心的本质菩提心的本质是利益众生。首先就要舍弃“伤..
祖古颜班:学佛不要碍于面子 不懂就问!
学佛要不懂就问作为居士,在红尘中有个特点,叽叽喳喳喜欢讲别人,喜欢提要求。我们为其他的师兄姐服务,要充满谦卑与热忱,但是有时候,面对这个要求、那个要求,也的确没法满足所有人,这样就会带来一些埋怨,偶尔也会让人产生烦恼。这时候要静下来思考一下,只要我们是诚心诚意..
日常生活中怎样修正知正念
正知正念就是随时随地看护自己的身语意,使它们不偏离佛教的见解。佛陀当年为弟子们开示的四念处法门,是很好的修习正念的法门。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如实地观照身体、感受、心念以及一切事物、现象,不经由概念、解释,不预设结论,只是纯然、如实地观察、体..
让我们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名的东园鹿子母讲堂的捐赠者毘舍佉,因为孙女苏达坦不幸逝世而十分难过,就前去向佛陀叙说她的悲痛之情。佛陀安慰她:“毘舍佉,你看看舍卫城里一天有多少人去世?如果他们都是你的孙女,你岂不是要日夜不停地哭泣吗?不要让一个孩子的死亡这么严重地打击你。贪爱的执着才造成悲..
小心啊 不要让它吸走了你的“福气”!
不抱怨福德便会茁壮成长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说有一个樵夫,总觉得自己需要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里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气,便在吃午饭时对着妻子大大地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并迁怒到正在厨房里做菜的女儿。女儿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饭时一不小心,..
学佛让孩子多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
我们的内心需要佛法的阳光每年参加昌列寺夏季大法会的居士,基本以年轻人为主,也有不少老人家,还有很多小小佛子。无论是什么年龄段,能够真正开始学佛,就是有大福报。无论是佛法的教育,还是世间的道德教育,最好从娃娃抓起。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受到很多不良习气的污染,会有更清..
是不是因为医学上有动物实验,所有才说医生这个职业是受业力牵引呢?
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学生:顶礼上师三宝!我有一个问题,关于上次那个医生业力牵引的问题。我以后要当医生,我当初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是因为可以救助世人,可以救死扶伤,那个试验也可以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做,但是在未来很多病情是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的,所以有了动物..
忏悔之四种对治力
忏悔时,意念的专注非常重要,如果一边口念忏悔文,心却散乱地想其他事情;或是认为现在先忏悔,以后再造业也没有关系,这样的忏悔就没什么意义了。忏悔时,应具足四种对治力,才能彻底净化罪业:一、所依对治忏悔时,所依靠的殊胜对境,就是所依对治,又分为外在所依和内在所依。..
如幻如梦的东西,我们却把它当成真的
有无明就有行,有行就有识,乃至有生就有老死。前前为因,有了前前的因,就会产生后后的果,这就叫作缘起的流转。若无明停止,则行自然停止,行停止则识停止,识停止则名色停止,乃至生停止则老死停止,这就叫作缘起的还灭。缘起流转是轮回,缘起还灭是解脱。还灭和流转的最关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