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无异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参禅、做功夫,作了简明而中肯的开示,堪称学道者“参禅指南”。现摘其大要如次,供读者参考——O学者先发破生死之心,要观破世界身心,皆为假缘无实。O要疑生从何来,死向何去。O死之一字贴在额上,如..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这个佛牙塔的老塔基这里,那边刚才去朝拜,那个塔是新的塔,非常庄严,但是这个塔基呢,曾经这颗佛牙舍利,在里面供奉了有八百三十年的时光。那么在1901年的时候,当时不是正值清代吗?清代的时候义和团骚乱,然后八国联军,内外..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第一讲)好,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弟子随师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弟子随师三称)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弟子随师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大家放掌,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摄念,..

淫欲心重如何对治

问:顶礼师父!弟子淫欲心重如何对治?学诚法师答:最根本的是要有更高的志向,心里不要只装着这点肤浅的欲望。多亲近积极向上的朋友,少接触那些刺激人的声色环境;多脚踏实地做事,少打妄想。问:师父,如何断除淫念?学诚法师答:小孩对玩具着迷,总是放不下,大人则不会如此。..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不但不离开苦,反而继续留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其实只要我们内心的观念能够转变,苦就不会存在。但因为我们有身体..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完。非常赞叹这位同修,现在正好恰逢我们三个月内希望大家能够共修百万佛号。有点担心念不完,这也是正常的。可能因为我们平常确实是..

如何能一直成功下去呢

问:一般人很害怕失败和痛苦,非常希求成功和快乐。如何能一直成功下去呢?索达吉堪布答:很多大德经常在修心法门中讲:人快乐并不一定好,因为会耗尽福德;而痛苦也不一定不好,因为能净除罪障。这种解释方法,我们以前都没有听过,所以大家都厌苦欣乐。其实,在快乐时,更应心生..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变。心不能转变业,就被业缚住;业不随心转变,就能缚住心。心为什么能转变业?因为心与道相契合,心与佛相契合,就能转变业。业为什么能缚住心?因为心依随常情,任随运势摆布,就被业缚住了。一切现前的境界,一切未来的果报..

与时间做赛跑,与生死做斗争

跑香也是用功,催得你飞起跑,可以调伏你的身心,但要看情况,时间不能太长,催香时间长了会伤气,行香就可以慢慢行。用功如法要靠参话头,话头参得如法,就容易上路。那时候,老和尚在上海,开示用功要“落堂”,信众不懂这个道理,何谓落堂?好像母鸡孵蛋,蛋窝像锅一样,中间低..

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专持名号,就能契入三昧,就能够带业往生,就能解决生死问题,就能够圆成佛道。这么殊胜的利益,它的原理是什么?那么在这个《..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慎勿忘形死心,又落外魔知见。——《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在这里谈到了观心法门,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你开始念佛,当下这一声佛号即念,即..

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不同

净土法门跟通途佛法不一样。首先通途佛法讲“信”,净土法门更要讲“信”。由于净土法门要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那种果地上的境界、慈悲,这种信比通途佛法的信更难!净土法门没有“信”一切免谈。所以首先要建立信根,产生信力,破疑..

峨眉山镇山之宝通永老和尚精进念佛开示

踏实修行精进念佛简单介绍: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峨眉山德高望重、可谓现在峨眉山“镇山之宝”级别的高僧。解放前在峨眉山开悟,其悟境得到圣钦大和尚(早年在扬州高旻寺开悟者,挂“破参牌”)、袁焕仙先生(成都"维摩精舍"创立者,当今国学大师南怀瑾之禅..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心佛两忘。如何理解心佛两忘的“忘”,还有“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请开示。大安法师答:建立信愿之后,我们在念佛功夫上还是要努力,精进,要“取法于上”,要趋向于念佛的这种一心不乱—&..

仁清法师:文殊菩萨消业开智修持简轨

接下来是智慧文殊菩萨的修持,我们拿到资料了没有?所有的这个传承修法,都可以加入我们的实修群。实修群里面呢?就是讲解一些,关于传承修法里面的,一些观想要点和疑难、疑问,因为有很多的方法法理是相通的,所以接任何一法的都可以进入实修群,以后有很多法要传出来,根据大家..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及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如此系心,任运常遮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纵使随恶作恶业..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五台山

参拜大螺顶阿弥陀佛!各位,我们已经成功的拜上来了,每天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非常的法喜充满。今天可能有点风大,五台山这就是文殊菩萨的法门。常说“清天冷月都是般若法门,山风怒吼就是菩萨挥剑”。我们现在在的这个地方就是台怀镇的黛螺顶。一般朝五台山,下面的..

出现不好的逆境,不要恐惧也不要嗔怒

在修行过程中都是凡夫,对一些事情一些人冷漠没有热情这也是可以理解,因为你修行的大慈悲心还没有出来,当然别人的事情跟我无关,别人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整个社会的形态也是这样子,所以修行人出现这个情况他也是正常的。问题就是你当看到别人真的有困难的时候,你这颗比较..

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不断地把这个法义在心中就像沉香在熏衣服,一次一次地熏习,不断思惟观察,用这个无常的道理在心中不断地熏习。诸位!佛法的道理绝对不是说你学佛以后把门一关,双腿一盘,两个眼睛一闭一直念佛,你就能够想出“诸行无常..

梦老的真诚和天真

梦老的圆寂,牵动整个佛教界,僧俗四众都涌向五台山为老人送别。梦老确实就给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这个老和尚,到底有什么稀奇,和其他老和尚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梦老特别的真诚和天真。我推荐大家去看梦老在台湾,和忏公长老的对话,有视频,很感谢现在媒体的发达。梦老就讲到当时..

如果有一千万要做什麽?

某次听到同事说「如果有一千万要做什麽?」,很多人说要「环游世界」。「环游世界」,听起来挺不错,想一想第一次出国玩是25岁,到28岁跟先生去澳洲渡蜜月之后,更不得了了,原来外面的世界这麽美好,行万里路胜读万券书,便开启心中爱玩的锁,接着2~3年出国一次,对!人生就是要吃..

五台山八大碗:“正”是一大法宝!

金碧辉煌的五台山(摄影:刘永平)凡是去过五台山的人,倘只有一次,或许会错过八大碗。但是,如果多次去五台山,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不知道八大碗。在五台山,提到八大碗,可说是无人不晓。这里所说的“八大碗”,是特指,指的就是位于五台山景区杨柏峪村的一家餐馆。餐馆不大,在..

弘一大师的华严行者身份

这期要讲弘公,就是弘一大师。大家都知道,弘公是律宗的祖师,也弘扬净土,也弘扬地藏经。但很少人知道,弘公是华严的行者,真正意义上来讲,弘公是华严宗的。这里头先讲律宗,我们一般讲到律宗,就认为持戒非常精严,精严到感觉有些洁癖一样,总是一副非常威严的样子。然后最后过..

守端禅师:什么是开悟的路

开悟的路(图源:网络)有一天,白云守端禅师上堂时对座下弟子说:“释迦老汉有四大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也有四大誓愿: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这就是人间佛教的精神,跟庄子讲的“道在屎溺”,马祖..

清凉此地足栖心:寻访五台山古清凉

古清凉寺画作(图源:悟来法师)2016年8月,五台山文殊信仰暨能海上师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陪同日本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吉原浩人教授一行参访五台山。他希望能去两处地方,一是灵境寺,二是古清凉寺。灵境寺位于五台山南台山麓灵境村,距五..

费勇:佛门虽空 也难免人间烟火

佛门虽空人间烟火(图源:网络)五祖忽然来到回廊,见到慧能的偈,知道慧能已经悟到了佛法的根本。但仍装作不在乎的样子说:“这首偈也没有得到最终的觉悟。”到了三更半夜,五祖把慧能叫到屋里,向他讲授《金刚经》。慧能听了,立即就明白。当天夜里,接受五祖的教授,大家都不知道..

温金玉:杨仁山居士与中国近代佛教

杨仁山居士活动现场图2017年适逢金陵刻经处创始人杨仁山居士诞辰180周年,12月29-30日,中国佛教界在金陵刻经处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佛教老人。对于金陵刻经处来说,今年也有特别的意义,虽然说刻经处早在同治五年(1866)就已成立,并印行流通了数以百万册的佛经,但一直未有一个固定..

《法华经》中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影响了整个东方文化

妙法莲华经(图源:网络)《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法华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被称为法华七喻。《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

相由心生:每张脸都是一张履历表

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颜值可以美容,但掩盖不了本色;气质可以塑造,但脱离不了本性。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精神长相,是一种看不到的能力,这个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1.会说话是一..

在生活中观自在

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是生活禅的主旨;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自在不二,是《心经》的主旨。“二”是什么?“二”是矛盾。凡夫因为有执著,所以有分别,因分别而有种种矛盾,其实矛盾本无所谓有,但烦恼由此而生。人与自然是矛盾,个人与集体是矛盾,感情和理智是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