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

什么是佛教中的「方便法」?如何用方便法才不会违背佛的正法?

什么是佛教中的「方便法」?如何用方便法才不会违背佛的正法?方便法是行菩萨道为乐利众生之方便而使用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表面看来有时候是违背佛教律仪的。方便法是大乘菩萨道行者所用,小乘佛法似乎没有「方便法」。方便法之使用最好是配合菩萨道的四摄法:即慈悲、爱语、利行、同..

定业是可转还是不可转?

定业是可转还是不可转?是否有不可转的定业存在?此问题常久以来就争论不休,佛教有地藏菩萨的灭定业真言,看起来定业应该是可以转,也就是没有真正的「定业」存在。但另一方面,如悟达国师的人面疮的故事似乎告诉我们只要所作的业不亡失,虽经百千劫,一旦机缘成熟,果报还是会出现,这是表..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一)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一)前言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不共之发心及悲愿,住持娑婆世界、摄受我等身处五浊恶世之众生,他为不同根基之众生宣说八万四千法门,敷扬圣教、广开成佛之道,并令教法明灯光耀天地之间。但奈何末法时世浊浪排天,被贪欲武装的世人大多沉湎..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如理如法的传法灌顶问(4):另外,我发现他们的这种交流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言的障碍。很多活佛和上师并不懂得汉语,而汉地的弟子们也不懂得藏语,这一障碍是否会影响到传法的效果?作为接受法的一方,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在缺乏正见指导的前提下去修一..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藏地寺院的实际景观问(12):去年,我在西藏参访了藏传佛教的几大寺院。就我所看到的情况,这些寺院也深受经济浪潮的影响。每个寺院都在卖门票,僧人则忙于应酬游客,和汉地的很多寺院非常相似。使得整个佛教的发展和社会一样,也进入商业运作的状态。近年来..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五)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五)藏传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问(16):汉传佛教自清末民初以来,从传统丛林教育转向学院教育,为教界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学院教育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过分提倡学术研究,明显出现了信心道念的淡化,甚至出离心与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之。我想知..

元音老人答: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七日讲于杭州弟子问:“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教理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属于理边,故名理惑。它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比如执..

如何做到往生的的条件一心不乱?

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佛学常见词汇》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编辑本段《佛光大辞典》1.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一》

一、教理(一)佛学常识元音老人1问:什么是外道?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2问:何为感应道交?答:此感彼应也。念佛持咒为“感”,佛菩萨加被行者为“应”,彼此打成一片为道交也..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二》

(二)关于禅密90问: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答:因为你有无明在,遇事执相,不得自在,故须修行。修,不是修佛性,而是消除无明习气。你能时时处处常摄在定,不随境转,这即是修。修到圆熟,定也不可得,那才不用修了。91问:《心经..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三》

二、修法(一)座上修行1问:修心中心法,加座时低于两小时行吗?答:加座很需要,但不可少于两小时。2问:天冷打坐时要不要将头盖起来?眼睛可不可睁?答:头不能盖,天冷了可以盖到后脑勺那儿,身体都要盖起来。眼睛可以开一线,下垂,开不住就闭起来。3问:心情不好能不能上座?答:心情不好不能..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四》

(二)座中反应与境界93问:在座上结的手印突然一下子拉开了,是怎么回事?答:那是气的震动。你的身体还没有化空,不要紧,再结起来,气足了是会有这种感觉的。头都要爆的,不要怕,不要去抱头,不会死的。我们的佛性永远不死。但一动念,它就不爆了,就退回来了。所以变化的时候,看到什么恶境..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

(三)种子翻腾与座下观照、见性与保任175问:修心中心法当种子翻腾猛厉,忍无可忍时,怎么办?答:不要怕,只须出声持咒,即能化去种子。经过千百次的翻腾上下,便可证入不动。176问:座上有时种子翻腾剧烈;有时一座却十分空净;有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闷、难受。这是为何?答:种子不是一下子即..

如何对上师生起信心?

如何对上师生起信心?◎陈亦新:平时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雪漠: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

如何让孩子对父母有感恩心

引导孩子懂得知恩,知恩才能感恩要教导孩子孝顺、报恩,首先要教导孩子懂得知恩,知恩才会报恩。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会讲佛陀的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佛陀跟学生们走在路上,佛陀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很恭敬的对这些白骨礼拜,学生们问佛陀:“为什么要对这些白骨..

如何契入大手印?

如何契入大手印?◎陈亦新:契入大手印有什么窍诀吗?●雪漠:大手印有三个要诀:保任空性就是止,警觉之心就是观,用止观之心去应对世界上的万物,就是妙用。单纯的止或是观生不起妙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单纯的妙用而没有止和观就是世俗的行为,单纯的止没有警觉就是顽空。当你把行为融入..

什么是明心见性?

什么是明心见性?◎陈亦新:什么是明心见性?●雪漠:明心就是明白你的本元心、真心。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察真妄”一篇中间,专门讲过这一点。明白真心是第一步,然后是守住真心,不要让真心“动摇”,把那种觉悟慢慢地扩大,直至充满你生命的每一个时空。也..

契入大手印“一悟即休”了吗?

契入大手印“一悟即休”了吗?◎陈亦新:开悟之后有没有烦恼?要是有,如何对治?●雪漠:开悟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是缘悟,上根之人,遇到具德上师,机缘成熟,就能一悟到底,按禅宗的说法,能一箭透三关。透三关之后,就能悟得究竟,如香巴噶举的祖师奶格玛就是这样。这种人开悟的同时..

契入大手印是不是很难?

契入大手印是不是很难?◎陈亦新:您如何看待佛教流派?●雪漠:佛教各派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因为见地的不同,才形成了流派。而不同的流派,又促成了佛教的繁荣。许多流派争来争去的,其实是一个东西。比如面对一个挂毯,有人看到了正面,有人看到了反面,有人只在远处看到了一个黄点,有人则分..

我们靠什么来防护心灵污染?

我们靠什么来防护心灵污染?在笔者的《大手印实修心髓》(甘肃民族出版社)中,曾专门谈过防护轮:金刚持前誓转防护轮,具誓坚护成就四事业,百部护法及五部空行,助我速满诸愿赐吉祥。上面谈到的防护轮是奶格五金法修持仪轨中的观想内容。许多修持仪轨中,都有防护轮。这是修行人必修的内..

如何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

如何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香巴噶举派之宗教哲学集中体现在其大手印中。噶举派认为,大手印分为三种:因大手印、道大手印、果大手印。所谓“因大手印”,就是指众生本俱清净的如来藏和光明心,它自然任运,自生自显,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远离分别,绝思绝虑,..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道?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道?(上)内容提要:世人为无明所蔽,皆因这个“执”字。执“我”为实有,执“法”为实有,而生出无穷烦恼,贪嗔痴随之炽燃,种下堕落之因。应了知“我”“法”,皆无实义,皆如梦幻泡影,皆如水中月镜中花。但“..

什么是修行的关键?

什么是修行的关键?悲心如大宇,凝眸天边星。星光何戚然,遥望广寒宫。系念九天外,玉兔捣药声。何时光炽然,不逐旧时尘?好多人问:我为啥不能尽快地契入大手印?我总是回答:资粮不够。那么,什么是资粮?我说的资粮,当然是指五级证道中的资粮道。另外四道是: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

佛法的“神通”是什么?

佛法的“神通”是什么?很多中国人接触佛教,是从读《西游记》开始的。孙悟空拜菩提祖师为师修道,修成了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于是乎,很多人就误以为,学佛修行,就是修神通;谁有神通,谁有“特异功能”,谁就修得好。甚至有些人学佛修行,就是为了求得神通..

“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节选自卢志丹《佛说舍得》唐朝时,韶州刺史韦璩有一次设斋宴,请禅宗六祖惠能吃斋饭。吃完斋饭后,韦刺史祈请六祖惠能讲法。韦刺史请问六祖说:“和尚您说的法是不是达摩祖师的宗旨呢?”六祖惠能点点头。韦刺史又请问..

什么是三皈依?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又作三归依、三归、三自归等,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一词的梵文Sarana,含有救护、趣向之义。在佛教里,佛、法、僧被尊为“三宝”,因此,三皈依也称皈依三宝。皈依是信受佛法、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成为佛教徒所必经的仪式。一、皈依佛..

中国佛学为什么重顿悟?

中国佛学为什么重顿悟?直观与顿悟是中国佛学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与经由概念而通达实在这一有中介、有隔膜的方法相比,直观体验的方法有真实不欺、直接明了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表达、难以让人分享的困境。这种思维方式有其印度之源,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重大影响..

什么是五时八教?

什么是五时八教?五时八教是第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判教理论。所谓判教,是“教相判释”的略称。《法华玄义》中说:“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就是说对佛陀所说的各种教法予以分别与评判,判定其不同的意义与地位。判教思潮发端于印度..

什么是五教十宗?

什么是五教十宗?五教十宗是华严宗的判教思想。法藏奉《华严经》为众经之首,视华严教义为不共他乘的真正圆满之说,这是立足于他对全部佛说的判释之上的。在他看来,“以义分教,教类有五”,“以理开宗,宗乃有十”。所谓“以义分教”,是就佛陀所..

什么是息妄修心?

什么是息妄修心?息妄修心是禅宗北宗神秀所倡导的禅修法门。神秀北宗主要继承了弘忍东山法门重《楞伽》的传统,“持奉《楞伽》,递为心要”。总体上,神秀的禅法主要是按照《大乘起信论》的思想组织起来的,它依《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而立论,并在方便法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