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忏悔业障之八

第九念十方佛。要想远离生死轮回的恶缘,就必须要顺菩提之路,最殊胜的助缘莫过于念佛。念佛这个念,就是明记不忘的意思,系念于心是念、念佛。念佛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称名念佛,口念耳听,系念于心,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是称名念佛;第二种是观像念佛,就是观如来的塑像或者..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忏悔业障之七

现在要忏除业障,就要把顺生死心转成逆生死心。逆生死就是背尘合觉,如果不从心上转变,要想消除业障,只能是痴人妄想。我们下面来讲十种逆生死心,来对治刚才讲的十种顺生死的心。这十种逆生死的顺序,与十种顺生死的顺序正好相反,先从相信因果开始。明信因果第一个,首先必须要..

宗翎法师:为什么优秀的人对佛教十分信仰?

宗翎法师佛教是我接触过的宗教中最复杂的。经论浩如烟海不说,而且理论高深莫测。如果说基督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说不通”,那么佛教给我的第一印象则是“说不清”。乍一接触佛教,有种铺天盖地、无处下手的感觉。就像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佛教就是个大型百货商店,而在这么大的一..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当时在四川传法的一个禅宗大师,无际大师很有信心,就去参访无际大师。无际大师,即石头希迁和尚,是禅宗中非常有名的大师。无际大师早就安排了一个老和尚给杨黼传话,没有当面见他。这个老和尚对他说:“..

梦参老和尚:向佛陀学习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受了三皈依之后要怎么修行,至今也有三年多了。光阴过的很快,现在又跟大家结个缘,讲讲我个人的修行过程,做为大家修行时的参考,我说的不见得很对,这不是讲经,只是漫谈一下。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

星云大师:《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第六(下)

金刚经第6品下正信希有分第六(下)白话文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一念生净信的众生,已不取着「法相、非法相、亦无非法相”。何谓「不取法相”,即已空掉我执四相;「不取非法相”,意即已舍去法执的取着。「亦无非法相”,明白我法俱空,却不滞于空。一念生净信,应不取着我、法、空三..

净慧法师:学佛的三大纲目戒定慧

文/净慧法师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但是佛法乃至世间法,总是一番提起一番新,尽管千言万语佛祖都已经讲过,但我们此时此地,再把它提出来加以阐释,可能又有一番新的意义。学佛的三大纲目就是持戒、修定、证慧,这是我们学佛..

净土法门:初学,读经比念佛有效,关于读经的诸多开示(合辑)

一、【净土法门:为什么要读诵《无量寿经》?】我常常勉励同修,用什么方法达到我们真正修学的目标?读经。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决定不能违背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与三学相违背的,决定不是佛法。你读诵这部经,不但三学在其中,三慧、三资粮也在其中。不..

态度模式是修学的制胜法宝

从走进读书会到参加同喜班修学,一路走来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在接触佛法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自己的内心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时而欣喜无比、时而焦躁不安、时而精进修学、时而彷徨无助。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在初沾法喜安住于佛法修行中用佛法智慧对治自己的烦恼、痛苦,从这..

刘素云:无量寿经40集文字版

无量寿经(第40集)刘素云老师复讲于2018年4月23日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十六品经文,经文的题目是:【礼供听法第二十六】这一品经文说的是:十方世界的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活动情况,介绍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以及聆..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的《西都赋》有“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这是形容西都长安人多、事多、..

祖师禅与如来禅

现在大家进入这个禅堂,什么叫做“禅”?禅就是寂,寂也就是静的意思,进了禅堂,一切动作都没有了,禅堂外的、禅堂里头的都寂静了。本来在禅堂里头,据我所参学、所知的,很少语言,可以说是没有语言。但现在我们是方便,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我跟我们的晓云老法师,谈了..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这次呢我们因缘殊胜,在普陀名山这样的道场,来成就大家三皈五戒的功德法会。特别是一共为期五天的时间中呢,能够把这个共修,上午大家都在读诵《普门品》,还有听经闻法的内容能够镶嵌进来。所以我想大家能够今天因缘..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卷一【1】修学佛法只有四个字叫做破妄显真!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好,请放掌。今天是我们唯识学第一次的上课,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讲表》讲记净界法师主讲第一卷第一卷《大乘起信论》,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请放掌。这次由于和尚尼大悲愿力的推动,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共同学习《大乘起信论》。在讲本论之前,先简单的说明本论的重要性。本论是印度的大论师..

济群法师:找啊找,找什么

济群法师一旦开启生命内在的宝藏,我们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撑了。禅宗之所以能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法门,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性,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是..

印光大师: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

印光大师: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南无阿弥陀佛!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深..

梦参老和尚:出家都是大乘根机!

南无阿弥陀佛!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古人开悟多,现在的人为何开悟少?现在我们学戒,大概大家都是从戒学开始学起的,那你们是怎样学的呢?吃饭、穿衣、排泄大小便、睡觉,你们是都可以开悟的,这都是在修行当中。你们作这个观想了吗?咱们在吃饭的时候,大家念念吃饭的偈..

佛教基本思想浅说

大舟纂述前言认识宇宙、人生、事物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从中发现奥秘,开启智慧,觉悟真谛,以确立人生的正确信念,从而改善现状,开创未来,是从古至今人类的共同追求。但是近现代西方文明,一味向外驰求,过于畸重物质财富创造而忽略了精神家园,将人的动物性凌驾于社会性、超..

三、佛教中常见的名相术语

三、佛教中常见的名相术语名相:名,名词、概念。相,意为相状,指心识对事物形象、状态、性质等的分别。眼耳鼻舌身五感官对境所得的色声香味触五种感觉经验,及意识所分别的“法尘”(概念),统称为相。即人通过感知器官所得的认识,这种认识由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组成。前五官所..

十、自作自受的因果业报论

现代生理学家发现,人体每秒钟发生数千万次的化学反应,而这么一个庞大系统的运行不可能由人现有的身心能力来加以控制。为此,他们设想有一个相当于道家“元神”的东西,是它在控制着这一切……这是一则科学报导。如此伟大而奇妙的生命现象到底是谁在支配着呢?在现代的各种分类学..

三十五、佛教的生活智慧

生活不只是穿衣吃饭,不只是追求金钱、欲乐,另有服务的生活、奉献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休闲的生活、修行的生活。关键是要有生活的智慧,有了智慧,同样是穿衣吃饭,味道就不一样了,性质就不同了,层次就不一样了。1、平常心平常心,浅层次理解,一种平常的心态,没有大的情绪波..

附录   一、人死后若有来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请听佛陀的回答)

佛说见正经一卷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

十、身心不二论

十、身心不二论陈兵身心关系可以说是哲学史上最为古老、贯穿全部西方哲学史的中心问题之一,是人类先民理智初启时期便开始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西方哲学史上有主张灵魂与肉体各有其实体、势不两立的身心二元论,有主张灵魂为身体的形式之身心同一论,及主张灵魂..

知识分子与佛教

知识分子与佛教大舟纂辑前言按世界流行的“知识分子”的概念,所谓“知识分子”是指intellctual,是elite。而这两个名词的含义确切地说是指那些掌握了人类创造的知识文化,从而具有独立的思想,关心社会,富于使命感,能担负起“社会良心”角色的人。而我们通常所谓的“知识分子”..

仁清法师:诸法如义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根据我们经文讲一点知识,“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见佛性”,在这里给大家加一点。《金刚经》上有一句话,有一首偈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这话吧?诵《金刚经》的都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一首偈语。众生如果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

净界法师:菩提心述要2

第1卷因为有菩提心才能够生起诸佛的功德庄严!菩提心修学述要的大纲成佛做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中华文化里面的善是什么内涵呢?大乘佛法里面的善是什么内涵呢?行善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修行者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第2卷放弃今..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1

《菩提心修学述要》净界法师目录第一卷【1】云何应住?有情众生四种的安住方式!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好,请放掌。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啊,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法门,我们一般说是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在这么多的法门当中,其实我们是可以把他归纳..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导引版

上净下界法师主讲目次01.心力跟佛力是不可以分开的!02.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03.净心与净土的思想,我们把它分成三大科来说明04.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05.一切法趣佛号;一切法跟佛相应!06.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07.虽作恶业,速即能悔,..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讲记

佛遗教经讲记目录净界法师讲述佛遗教经讲记(01)…………第001页佛遗教经讲记(02)…………第010页佛遗教经讲记(03)…………第018页佛遗教经讲记(04)…………第026页佛遗教经讲记(05)…………第035页佛遗教经讲记(06)…………第043页佛遗教经讲记(07)…………第051页佛遗教经讲记(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