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僧列传故事

2016-09-11 佛教故事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摩腾法兰 精通经典

摄摩腾原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他的仪表端庄优雅,精通菩萨乘与声闻乘的各种经典,常常云游四方,度化各地的众生

他曾经到天竺的一个附属小国,在当地讲解《金光明经》。此时刚好遇到敌国侵犯这个小国的边境,全国人民皆非常害怕,摩腾看到这个情况便心想:“佛经上说,若是能宣讲这部经的经义与教法,就能受到地方神灵的保护,使当地的人们安居乐业!现在有了战争,正是我应该好好发扬佛法、利益众生的时候。”

于是他便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自告奋勇地亲自前往敌方议和。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之后,终于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和好、尽释前嫌。摩腾不惧危难,为众生福祉而广传佛法的行动,不仅让生灵免于涂炭,佛法的威德和他本人的声誉也日益为人所称颂。

竺法兰也是中天竺人,据说他熟读了数万章经论等典籍,是天竺许多学者的老师。

永平求法 东来传经

根据文献记载,在东汉永平年间,有一天夜里,汉明帝梦到一个高大的金人从空中飞来,全身还发出金色的光芒。明帝第二天便召集群臣,希望有人能解释这个梦的意义。

博学多闻的外交事务官傅毅启奏说:“臣听说西方有一位得道的神,名字叫做佛。陛下所梦到的那个金人,想必就是佛了。”

明帝认同他的看法,也对这个“佛”心怀尊敬和憧憬,于是便立即派遣博士王遵、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等人出使天竺(即今印度)寻求佛法。很幸运地,蔡愔等一行人在大月氏国遇见了摩腾与法兰,便邀请他们到中国汉地来传法。

摩腾早就立志以宏扬佛法为己任,能将佛法传到尚不识佛法之处,当然是他十分乐意的事;而法兰也和摩腾志同道合,于是他们便决定一起去中国弘法利生。然而法兰的学生非常不希望他离开故土,因此便极力阻止,不让他离开天竺;法兰只好挑选时机避开他学生们的拦阻,秘密起程,才顺利地与摩腾结伴,跟随汉朝使者前往中国。

他们一路上不畏疲困劳苦与危险,以白马驮着佛经、佛像以及舍利等圣物,度过了流沙荒野、历经千山万水,终于长途跋涉来到了中国当时的首都──洛阳。

明帝看到使者群真的从西方迎来了代表佛的僧侣,相当的高兴,对摩腾和法兰等人更是非常赏识,于是便盛情供养招待,并在洛阳城西门外建立精舍,即洛阳城西雍门外的白马寺,请他们住在里面。这是中国出现佛教僧人的最早记录。

为什么要将寺院命名为白马寺?相传是为了纪念当时摩腾、法兰来华时以白马驮经到来的事迹,所以因此而命名;另外有一个典故,则是据说有一位外国的国王曾经摧毁所有的寺庙,在仅剩下招提寺还未毁坏时,当天晚上有一匹白马绕着寺中的佛塔,悲鸣不已。有人把这件事禀报国王,国王受到感动,立即下令停止毁坏寺庙的行动,并将招提寺改名为白马寺。后来很多寺院也取名白马寺,便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典故。

译出章经 流传至今

法兰与摩腾来到中国之后,仅仅过了短暂的时间后,便能熟练地使用汉语;然而当时佛法才刚开始传入中国,未成气候,并没有多少人信奉皈依佛法。因此,摩腾与法兰只能将自己对佛法的深刻理解隐藏在心里,而无法对众生进行宣扬传述等弘法事业。

为了让佛法在中国能延续下去,在机缘成熟时得以开花结果,他们便开始整理翻译蔡愔从西域带回的经书,《四十二章经》就这么出现了。这部经典大约有两千余字,包含了四十二篇短篇经文,是中国现存汉译佛教经典中最早的一部,译文风格平实、扼要,传达了不少重要的佛法概念,直到今天仍在佛教徒间流传读诵。 后来,中国佛教早期发展时的译经事业,便是在洛阳白马寺发展起来的。为了纪念这两位远自天竺来华的高僧,如今在白马寺内不仅有着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坟冢,在清凉台上也有着他们的塑像。

那时候蔡愔还从西域带回一尊释迦牟尼佛跏趺坐的雕像,是阿育王旃檀佛像雕塑师的第四件作品。这尊雕像被带回洛阳后,汉明帝立即命画师进行描绘,并将绘成的画像安置在清凉台中,以及显节陵上,而旧有的雕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在译出《四十二章经》后,过没多久,摩腾就在洛阳过世了;法兰后来也死于洛阳,享寿六十多岁。

虽然不能顺利在中国展开弘法事业,但因着摄摩腾、竺法兰来中国的因缘,并且译出《四十二章经》,再加上蔡愔带回来的佛像,使得这个时期的中国得以具足三宝,这不单是中国初传佛法的标志,也是未来佛法兴盛流传于中国的重要开端。

小乘佛学 译经先驱——安世高

佛教源起于印度,后来渐渐在中国生根茁壮,形成具有特色的汉传佛教,大抵可以分为佛经传译、形成学派、创立宗派等三个阶段。佛教的经典卷帙浩繁,而且原典是用梵文书写,没有经过翻译的话,即使是有心接触的中国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说是完全看不懂的。经典的翻译让佛法的传播有所根据,且可以保持品质不变地翻印、流传,是佛教奠基期极为重要的任务。

西域太子 传法中原

由于地缘上语言学习之便,早期的几位译师多半皆为印度、西域来华的僧人,本篇所要介绍的安世高也不例外:他是西域安息国人,身分还是高贵的王太子呢!

安世高率先译介了不少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包括了《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四谛经》、《五阴譬喻经》、《转法轮经》、《八正道经》、《骂意经》等等,他的译文风格平实质朴,虽然在译文品质、体例完善程度尚未达到后来译著的成熟度,但是在传达佛法要旨方面已经做到不失原意、精确妥当了。

安世高从小就聪明非凡、博学多闻,甚至还具有解读动物语言的能力。因为这样的才能,他在还只是太子的时候,名声就已传遍了四方,大家都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是个贤明的国王。没想到他对于世间的名位权力并不眷恋,因此当父亲过世以后,他便将王位转让给叔父,从此出家修行、四处云游。自此之后他的足迹遍布西域各国,后来更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西元一四八年)来到了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汉语之后,便在当时的国都洛阳从事译述佛经的工作。

“其实我上辈子也是个修行人,今生应该要继续传扬佛法、度化众生才对。”安世高曾在偶然中跟人提起这件事。

累世因缘 度化蛇神

安世高在洛阳一待就是二十几年,但到了汉灵帝的末年,中原的洛阳、长安一带局势陷入动乱,于是他就乘船南下,预备转往江南居住。

当时庐山附近有个宫亭湖,湖畔有座宫亭庙十分灵验,只要向庙神诚心祈求多半能达成愿望;但相对的,若是得罪了庙神也是会有一顿苦头吃的。因此附近居民、往来的商家、船家,莫不定时恭敬祭祀庙神。

安世高所乘的船到了宫亭湖附近,船主自然也不能免俗地前往奉祀。正当船主献上祭品,祭祀祈福的时候,庙神却突然附身在庙祝身上说:“在你们的船上有位修行人,请他务必来此一趟!”

惊奇的众人很快地将安世高请到了庙里。安世高一踏进庙门,直接就开口说:“同学啊!前生我早发愿过,若有能力必将度你。若有什么需要我为你做的,我也一定尽力而为!”

庙神说:“你果然也记得前世的事!我真后悔前世没听你的劝告,成天发怒生气,因此今生不但堕落为鬼神,而且形貌丑恶骇人。虽然因为前世的修行和布施,使我今生能够得到丰盛的祭祀,但我还是会害怕死后投生地狱道啊!”

“我来,就是为了要度你的。你既然身在此处,何不出来相见?”安世高说。

“我只怕自己的样子太可怕,吓坏了旁边众人。”庙神回答。

“无妨的,大家现在知道你无意伤人,自然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安世高温言鼓励不敢现身的庙神。

庙神答应了一声,便从庙的门边探出头来,原来是只又大又狰狞的蟒蛇!瞧那庞大的头颅,真是难以想像它的身体到底会有多长、有多大。庙神之前说的果然没错,旁边的众人虽然知道大蟒不会害人,看到它凶恶的模样仍不免往后退了几步;只有安世高一见如故地迎上前去,大蟒蛇也低下头,伏在安世高面前哀哀哭泣。

“我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但死在这附近应该会把湖水弄脏,所以应该最近就会迁居去山西的大泽。”蟒蛇边哭边说:“在这之前能再碰到你真是太好了!我这边还有一些绸缎和零碎的宝物,希望你能将它们变卖,将所得款项用来建筑佛塔,为我积德造福,让我死后能投生在比较好的地方!”

下一篇:中国高僧列传故事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