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父亲担棺
古印度舍夷国(迦毗罗卫国)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净饭王,平生以正法治理国家,使人民知仁崇义。当时,慈悲年迈的国王身患重病,四大不调,全身肢节好像要解体一般,喘息不定,像在急湍行船难以控制。于是,左右辅佐的臣相召集全国技术高明的医生,经过种种疗治,病情始终没能好转。
当时净饭王烦恼转侧不停,如同少水之鱼,夫人婇女见到净饭王如此受苦,也更加愁恼。白饭王、斛饭王、大称王等与诸臣随侍在旁,大众同声说道:“万一净饭王丧崩,举国将永失慈恩庇护啊!”这时净饭王唇口干燥,身体因虚弱而颤动、泪流。诸王、大臣见了,长跪叉手一同说道:“大王,您一生仁慈,修善培德无有厌足,护养人民使之安乐,善名闻于十方。今日为什么忧愁苦恼呢?”
净饭王语声虚弱地回答:“我今天若气命当绝,是不以为苦的,唯独遗憾见不到舍离世间欲望而出家的儿子悉达、次子难陀,还有总持佛法经藏的斛饭王子阿难陀、神足纯备、戒行无缺的孙子罗睺罗。假使我能再见到他们一面的话,今天这些病苦的折磨,都不算什么了。”诸王臣子听到国王的遗憾,无不泪如雨下。
白饭王在一旁说道:“我听说世尊现在王舍城耆阇崛山(灵鹫山)中,距离此地有五十由旬之遥。假使今天派遣使者通报,道路远遥,不知何时可到。恳请大王要放宽心怀,不要再思念远方的出家释子了!”净饭王眼角泛着泪水回答:“白饭王,我的子孙虽然今日去此甚远,本王心中的想望不曾停止。为什么呢?我儿成佛具大慈悲,常以神通天眼彻视,天耳彻听,拯救、接引众生,就算有百千万亿人,同时为水所溺,佛以大悲心,一定会做船筏度脱,始终不辞辛劳疲厌。本王心中忆念恳切,想再见佛一面,因为我相信世尊昼夜常在三昧定境,常以天眼观照有缘可度化的众生,如慈母想念爱子一般。
世尊在灵鹫山,以天耳遥闻迦毗罗卫城中,父王与诸王臣的对话,又以天眼遥见父王病卧床席,羸困憔悴将要命终;知道父王心中渴望再见到出家诸释子们最后一面。于是世尊对难陀说:“净饭王仁德胜过世间之王,是我们的慈父,如今他病得很重,我们应尽速回城,趁他命息尚存与他相见,圆满父王的心愿。”
难陀比丘受教,长跪作礼说道:“世尊!净饭王是我辈的慈父,生育圣子利益世间,今日正是回去报答恩泽之时。”阿难尊者也合掌禀白:“净饭王是我伯父,让我出家成为佛弟子,故欲前往报答此恩。”罗睺罗也向前说道:“世尊舍弃王位而求道,我承蒙祖父养育成就而得出家,今日应当一同前往,奉觐祖父。”佛言:“善哉!现在正是时候,能让净饭王欢喜满愿。”
于是世尊以神足通跃身虚空犹如雁王,随即现身迦毗罗卫城上方,放大光明。国中人民遥见世尊归来,皆涕泪纵横地说:“大王命将不久,希望如来尽速前往相见。万一大王驾崩,舍夷国名恐怕就要消失了。”国中的人民们对着佛陀哽咽啼哭,其中或有将身上璎珞扯下的,或有抓取尘土,洒到身上的,百姓们抱头顿足、垂泪悲泣。于是,佛陀劝谏大众:“无常离别,古今皆同。你们要善加思惟,生死轮回是苦,唯有修行学道,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于是世尊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放大光明,又复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阿僧祇劫所作功德,出大光明照耀内外,周遍国界。当慈光照到净饭王后,他的病痛一时顿息。净饭王感到奇异,忍不住猜想:“这个光明,是日月的光明吗?还是天人的天光呢?这道光明一照触我身,就好像天上的栴檀,让我身体的病苦暂停了。啊!难不成是我的儿子悉达多回来了?佛所到之处,总是先见到佛光,这是常有的瑞相呀!”大称王快步从外入宫,对净饭王说:“大王!世尊回来了!世尊带着诸弟子们,有难陀、阿难和您的孙子罗睺罗等,乘空而来。大王应该十分欢喜,不必再忧愁了!”净饭王听到佛回来,敬意备增,不觉起身而坐,顷刻间,佛陀便入宫而来。净饭王一见到佛,远远地向佛高举双手做接足礼,说道:“唯愿如来,手触我身,令我得安,不再为病所困。此病苦好似在压榨麻油,十分难忍,我现在可说命将断绝,能于此刻见到世尊,一切憾恨顿时都灭除了。”
佛知父王病重羸瘦,神情转为严肃,告诉难陀:“你以正念思惟、观察,父王本来是形体巍巍,容貌端正,善行名声远播。现在生了重病,模样全改,昔日端正勇健的美名,于今更何所在呢?”当时净饭王一心专注,合掌赞叹世尊。世尊说:“父王,您不要再烦恼忧愁了。为什么呢?因为您一生以正法治国,仁民爱物,道德纯备,无有缺减。”
佛伸出金色手臂,如莲般的手掌放在父王额头,安慰净饭王:“父王!您是戒行清净之人,也已远离心垢,今日应该要欢喜,不宜再忧恼了,应当一心思惟诸法真义。在这不牢固的世间中,生起坚固之志以深植善根。父王今日应当要生欢喜心,虽然生命将尽,自可宽心而无挂碍。”
大称王以恭敬心对净饭王说:“佛是您亲生王子,福德、智慧与神通具足,无与伦比;难陀比丘是王次子,已度生死诸欲苦海,无碍解脱;阿难尊者是斛饭王子,具足法味,如大海般广博的佛法,尊者都能句句不忘,圆满总持;罗睺罗比丘是您王孙,戒德纯备,已得诸禅定成四果罗汉了!您的这四位子孙辈修道有成,已坏魔的罥网啊!”当净饭王听闻这番话后,十分欢喜,于是伸出手捉握佛的兜罗绵手,放在他的心上。虽然躺卧着,仍然合掌以恭敬心作礼世尊。佛的手掌一直放在净饭王心上,直至无常到来,国王即命终往生。旁侍的诸王大臣,见王驾崩,不禁放声啼哭,举身自扑、两手拍地,解髻散发一同说道:“王中尊王,今已驾崩,国失威神,我等永远失去庇护了!”
于是诸释子,以各种香水洗浴王身,又以劫贝帛毡及诸缯绵,为净饭王更衣入敛,棺木放置在七宝庄严的狮子座上,棺前散花烧香,棺旁以真珠罗网重重垂绕。佛与难陀,在棺木前肃恭而立;阿难、罗睺罗,伫立在丧足之处。难陀长跪白佛言:“父王养育我,恩泽深重,希望佛听许难陀担父王棺。”阿难、罗睺罗也合掌白佛,恳求听许担净饭王棺木。世尊心中愍念当来之世,人多凶暴,不念报父母育养恩德,为了教化未来的不孝众生,于是答应难陀比丘等的请求,同时也亲自示现,为父王担棺。
这时候三千大千世界,起了六种震动,欲界诸天、四天王亦各自率领无数百千眷属共同来赴丧。四天王恭敬地瞻望如来,知道佛为了当来之世不孝顺父母的众生,以大慈悲心,亲身担父王棺木,于是四天王长跪向佛请求:“我等是如来弟子,从佛闻法成须陀洹果,以此因缘,我等应当为佛担父王之棺。”佛陀于是默然答应。
四天王于是变身如人形,以手擎棺担于肩上。举国人民一切大小皆啼泣哀哭。佛陀手执香炉,威光显赫,犹如百千万日同时出现,走在棺木前,引领大众徐徐走至荼毗之处。灵鹫山众多阿罗汉,以神足力乘空而来,顶礼佛足后禀白:“唯愿如来敕使,此时此刻,应当做什么事?”佛便告诉诸罗汉,速往大海上的小洲,取牛头栴檀种种香木。阿罗汉尊者们于是到大海拿取香木,如弹指顷,就带着香木归来,共积薪木,举棺置上以火焚之。
佛开示四众:“世间无常,苦空无我,观身非身,无有坚固,如幻如化,如热时炎,如水中月,似有非实。人命无常,你们大家看见这火势炽然便感觉很热,要知道,烦恼欲火吞烧诸人,其势更加猛烈。大众当要各自努力,精进不懈,求离生死得至涅槃,才是毕竟安乐之处。”火灭后,诸王大臣收骨盛置金函,并为悬缯幡盖,起塔供养。当时,与会大众请问佛陀,净饭王命终后,魂神投生何处?佛告诉大众:“净饭王现在已是清净天人,生到净居天中”。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二 释迦父净饭王泥洹记第十五》
省思:
净饭王以慈心仁德教化子民,今生福德淳熟,临终前佛陀亲自为生父说法,舍报即往生净居天上。古谚云:“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论尽孝一事,莫有过于此者。而儒家也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佛成道证果,说法度众饶益有情,显扬父母之德;更以三界之尊,示现为生父担棺,作为后世众生之尽孝典范,这些都是报答父母慈恩的具体表现。佛陀亦藉此因缘开示大众,应当努力精进,求离生死得至涅槃,才是究竟安乐之处。
下一篇:善恶到头终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