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法角度看《三打白骨精》:谁是真正的魔

2016-02-19 佛教故事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电影《三打白骨精》海报

[原标题]多识仁波切:从佛理的眼光看《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是根据佛教思想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从作品的构思和故事情节来看,作者吴承恩有相当的佛学功底。作者用形象化的思维描写了从人到佛、人心净化的艰难历程。西天大雷音寺是佛家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地——佛地。唐僧在取经途中所碰到的千奇百怪的妖魔,不是外部的魔,而是心内的魔,是人心中本具的魔心——贪、嗔、痴、慢、妒、邪见等烦恼

佛说:“最险恶的敌人不在身外,而在自己的心里”。修行的过程就是战胜一个个心魔的过程。战胜心魔的武器不是刀枪剑戟,而是洞察魔性真面貌的“火眼金睛”——慧眼和威力无穷的“金箍棒”——金刚禅。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原型是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塔。该史诗描写的是罗摩衍那王子美丽的妻子悉达被十面魔王抢走后,聪明的神猴哈奴曼塔帮助王子寻找夺回悉达的故事。传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是十面魔王的居地,该岛上的居民中至今还流传着神猴降魔的故事,每年纪念神猴,演出神猴战胜魔王的戏剧。

《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只是一个故事情节,新上演的3D电影《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典型化了的魔性,同样,带垢如来藏心人格化的唐僧,悟空智慧人格化的孙悟空,人心中的三毒贪、嗔、痴人格化的猪八戒、白龙马、沙和尚都用典型化的手段概括集中地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黑格尔的《小逻辑》中说:概念名称一产生就超越了原来的对象。电影《三打白骨精》超越了《西游记》故事原型,全面展示了整本《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真是大手笔之作。

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心”。肉眼凡胎的唐僧虽具如来藏心大慈大悲,但凡夫的如来藏心,即佛心是被无明掩盖了的带垢佛心,就像未开发的地下宝藏一样,不能发挥其作用。凡人所具有的自然世俗智,所看到的万事万物是众缘和合的假相,表面现象。如唐僧看到白骨精变化的“老太婆”、“儿童”,信以为真,被“老太婆”伪装的可怜相,花言巧语等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愚蠢的动作,教条主义地理解不杀生戒律,不分人妖是非,粗暴地干涉阻止孙悟空的斩妖除魔的正义行动,甚至干出人愁鬼乐的蠢事,口念紧箍咒,惩罚驱逐保护自己的有功之臣。真如毛主席在诗中说的“僧是愚氓”的评价。“愚氓”就是无明覆盖下的众生共相。佛说:“有单一的慈悲或单一的智慧都成不了佛,二者结合才能成佛”。唐僧如果没有孙悟空的护持,到不了西天,取不了真经。

孙悟空虽有“火眼金睛”(悟空智慧)和“金箍棒”(金刚禅),如果没有套上约束他的“紧箍冠”是不行的。紧箍冠是道德和戒律的象征。如果人只有智慧,没有道德是最危险的。具智能的人类,不缺乏智慧,缺乏道德才是产生诸种麻烦的根源。这个紧箍冠是法制,是装进权利的“笼子”。无法无天,把天宫闹的一塌糊涂的野猴头上套上了紧箍以后才变得循规蹈矩、走上正道。

智慧是双刃剑。人类的智慧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空前发展的高度,同时也用智慧造出了毁灭人类自身的核武器等。

慈悲和智慧是佛性的本有属性,贪嗔痴是魔性的三种表现。佛心和魔性是人心中的两个对立面,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人心中,佛性占优势就属善类,魔性占优势就属恶类。孟子的人心本善论,旬子的人心本恶论,都是非中观偏执,他们都没有悟到缘起性空的究竟真理。缘起性就是空性。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形成的产物,随条件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固定的绝对不变的本性自性。人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佛或者变成魔,环境条件是主要因素。

人心中的贪嗔痴也各具两面性,不是绝对的黑恶。所以佛说:烦恼即菩提。“菩提”是觉悟开悟之义。就是说贪嗔痴这类使人堕落的心志负能量,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使人升华的正能量,积极因素。

如密法中有贪嗔痴慢妒五毒,转化为五佛、五智之法。唐僧的随从猪八戒、白龙马、沙僧分别是贪、嗔、痴的化身。将贪色贪吃的猪头怪、愤怒凶残的毒龙、浑浑噩噩的沙僧,经悟空棍棒的训教,消除魔气,引入正道,变成了唐僧的随从。这是烦恼转化为菩提之因的事例。

电影中悟空问:“佛经里讲什么?”唐僧答:“人生的真相”。唐僧的这个回答,一语道破了佛教的真谛。

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非物质组成的世界人生,总的归纳起来有两个层面,即现象层面和本质层面。佛教中观哲学称现象层面为俗谛、假谛,本质层面为胜义谛、真谛。“假谛”就是假相,“真谛”就是真相。和假相相对应的是世俗智,和真相相对应的是真智、悟空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真智的象征。

大多数人的认识都停留在人生和事物的现象层面,认识不到被表面现象掩盖的真相。所以,能有几人看透人生的真相,不被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迷惑呢?

白骨精要“三打”,说明人心中的烦恼魔是非常顽固的,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各种手段顽固地固守阵地,反扑抵抗。所以,大乘佛教一到七地用一个无量劫年才能破尽烦恼障,破尽烦恼障就获得脱离轮回的阿罗汉位。

这个电影中还有深具启示的“两打”。一是打死极端自私、喝别人的鲜血、延长自己寿命的国王。他和白骨精没有什么不同,该打。二是打唐僧,这是最重要的一打,打死唐僧的我执体,使其证“无我”。

我执是众魔入侵的根源。没有我,哪有害我的魔。消除魔害的根本办法是破除我执。打掉白骨精,还有牛魔王、红孩儿等其它很多妖魔。所以,打白骨精是治表,打唐僧才是治本。佛和魔是相对的存在,相对的一方消失,另一方也失去存在的前提而随之消失。所以,佛不存在了,魔也就不存在了。唐僧不存在了,吃唐僧肉、喝唐僧血的白骨精也就不存在了。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即无佛,也无魔。

下一篇:禅门公案:倒立而死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