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僧为了何事居然将猫残忍杀害
编者按:这个故事源自中国高僧普愿法师。普愿法师又称南泉和尚,禅宗南岳系怀让禅师的二世弟子南泉普愿,是马祖道一的得意门生。他九岁时跪请父母同意他出家。投奔密县大隗山大慈禅师学习禅道。他刻苦勤勉,守志不渝,从事劳作,手足出茧,长出冻疮,也毫不顾惜,因此深得大师喜爱。太和八年(834)示寂,享年87岁,僧腊58年。特别是创作一系列语录(公案)以后,更是名震海内,被教内称作是禅宗的“奇人奇事”。宋《高僧传》收录了他的传记,《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从容录》、《无门关》、《五灯会元》、《葛藤录》等各种禅宗典籍,都分别收录了他的传记和语录。千百年来,其语录至今仍为人们传诵和研究,成为佛教禅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泉斩猫
南泉和尚因东西堂争猫儿,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遂斩之。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翻译:普愿座下东西两堂的僧人争要一只猫,正好让他看见,普愿便对大家说:“说的出就救得这只猫,说不出就杀掉它。”大家无言以对,普愿于是杀掉猫。赵州和尚从外面回来后,普愿把经过说给他听,赵州和尚听了,脱下鞋子放在头上就走了出去。普愿说:“刚才若你在场,就救了猫儿。”
【禅意】:赵州和尚把鞋放在头顶,意为“本末倒置”,说的是为猫争吵不休的和尚本末倒置了。南泉普愿禅师要说的是:修身说禅,得道成佛是僧人为之追求的重大目标;若为一只猫儿的归属起纷争,岂不是“道不得”?这些弟子们,没人去关注自身追求,求小利而失大志,所以禅师提刀斩猫儿为两段。而弟子从谂,恰这时回归南泉寺,听说禅师斩杀小猫时,不置一言,只是慢吞吞地脱下鞋子,顶在头上,向禅师表达了众僧夺猫纠纷之事是“本末倒置”。
两堂争猫本属迷执,见猫又欲得猫;南泉斩猫为当机妙用,启迪学人;赵州以草鞋作猫儿,意在警醒学人,一切唯心造,猫儿本幻相,众生之心惑乱,无中生有,执幻为实,带来无尽烦恼。
这个公案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热门话题,被称作“难关”。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