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本源法师答:《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法即是佛身,若供养法,即供养佛。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读诵佛经还是摆放佛经,都要以一颗虔诚恭敬心对待,如面佛天,切不可把佛经当成普通书籍随意翻看..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自是自性,是妙明真心,这一点对于诠释净土宗信心的话,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要相信我们介尔一念就是无量光寿,阿弥陀佛的性,就是真如自性,虽然在六道当中轮转、染污,但是佛性没有减少一点。昏迷颠..

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而是要讲“信愿持名”。这个方法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建立信愿的心态不容易。你要相信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边有一个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为了度我们而建立的净土。那个地方才是我们的故园,而娑婆世界只是我们..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什么人、胡言乱语、大喊大叫等,助念人员应如何处理此类状况,如何开导?还是以念佛为主,依靠佛号的力量转化病人出现的各种境界呢?大安法师答:病人于临命终时,各种业力现前,他或许会看到一些恶道的鬼神或者冤亲债主,假冒..

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戒的善业全部会归到娑婆世界。那么你身为一个资粮位的菩萨,你还得要面对你过去的烦恼跟业力,你必须要承当你过去的错误所给你带来的后遗症。那是浊重恶障,你必须要去克服你心中的烦恼业力。你内心躁动不安,而且你的果报体也..

这是一种骗术,为何仍有人受骗上当

【原文】或问:“烧炼①之诓骗,莫不知之,而恒中之者,何也?”先圣有言:“智者不惑。”中丹客者,智不足也。虽然,世人不足责,出家僧亦有惑之者,为可叹也。夫世人以财为命,而丹砂可化为黄金,虽帝者亦惑于方士之说矣,故在俗家宜受其惑。而出家者不忆佛..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乘起信论》非常接近。《大乘起信论》的观法,它是以“一心”为宗,所以它叫“一心真如”,它的真如是在一心中表现出来。这个观法其实非常好用,就是你不管看到什么事情,你就..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若持咒,则止有加持力,彼无由随诵。此从古以来之定例。助念于将去时为最要。岂持咒毕,方以念佛为回向乎。光文钞中亦有其说,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终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诵别种经咒,则不..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初用功的难——偷心不死初用功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点委屈也受不得,..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因为,你越攀缘外在的人事,就容易去激发过去的生死业力。这对你临终是极度的不利。你必须让生死业力沉淀下来,万缘放下。第二个,你要好好利用你的第六意识,好好地作如理的思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