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有极乐世界,也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平时也常常持念佛号。可有时候还是感觉自己的信愿并不到位不圆满,请问净土行人要深化信愿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真信切愿?
宏海法师答:我们平常一直提倡大家要真信切愿持名念佛,那么净土行人要深化信愿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真信切愿?真正的真信切愿到圆满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今天提一个新名词,这个词可能听起来觉得很过分,叫“不信之信,无愿之愿”。
什么叫做不信之信呢?就信而言,我们学佛修行一定要转凡成圣,那么往生净土最好成办,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早已经成形了,绝对可行,往生以后成佛指日可待,回入娑婆度众生自在无比。这一套的程序是佛亲口说的,我们听明白,听明白就好了,你就不要再在这上面议和论,该怎么办呢?
你看所有的经典里面:有诸众生,闻佛名号,欢喜信受,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无量寿经》里面说无量寿佛所有的愿力功德神通智慧,圆同太虚空一样。说实话,我们对佛的智慧,经文里面讲的大乘广智,不思议智,现在信的就那么一点点,只是狭义的信他一定会来接我而已。
可是虽然不知道他怎么来接我,一旦了解佛的智慧、神通和妙用之后,就会相信说只要按佛说的程序走,他不可能接我,他非接我不行,佛的智慧和功德圆同太虚空,周遍河沙界。你能信到这个份上,不用我们的凡情去度量,去猜测,对往生净土之法不惊不怖不畏,这样的话决定信入。
就是我信了,你不要再跟我说信不信了,那是多余的,我信了你还说什么信?这叫不信之信。早就信了,具足信了,所以这个叫做不信之信,能这样的话,经文里面讲:当知此人,已于无量佛所,深植善根,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胜诸声闻百千万亿倍。
所以说菩萨以信入佛智慧成就,经文里面叫做什么信?无边无尽信,这些话加持力很大,什么叫无边无尽信,就是连信和不信的对立都没有。就是这样,本来如此,你还说什么呀?得此信心不退转,会怎么样?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无所染着,得这三个功德。
什么叫做心不退转呢?净土稳了,不会再问他方国土有没有,阿弥陀佛在不在,对这二有法门决定生信,就不退转了。不杂乱的话只此一门决定够了,其它的不用了。不可破坏,绝不会被他宗,就是其他法门的善知识所转。
所以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广学多闻?就是你越广学了以后,别人破坏不了你的净土信心。要不然稍微有人说点见好就收的话,你马上就被勾引走。
什么叫做无染着者呢?一心一意,只为往生,往生去只为成佛,只为成佛而去往生,其它的都不在这个道上,什么三界狭小的心量,有求之心,希望回报一点,赶紧给我保佑,都不在这些上面,这叫无所染着了,不在这小打小闹上弄了,这叫做不用再信之信,叫无信之信。
什么叫做无愿之愿?发愿往生是决定不改悔之事,平时就在生活中把这个往生的人生观,调制成下意识的状态,不需要提倡,还用多说吗?还用刻意地表达吗?不进行刻意的表达了就叫无愿,始终有求生的本愿,这叫无愿之愿。
对于阿弥陀佛的愿,我们怎么理解都理解不了,怎么设想都设想不到,他的愿力大到什么程度?就是一旦你知道这回事你就搞定了,就这种周彻法界。
为什么普贤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什么大愿?普贤十大愿王,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这段话表达的是什么呢?就是只有我们成功地往生了以后,才有可能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让他产生圆满的实践意义。在我们这个世界,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根本就做不到,做不圆满,只是那么提倡一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句叫做“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也就是说只有往生了以后,阿弥陀佛的愿王才能让普贤菩萨的愿王变成现实,你想想普贤菩萨已经是愿王了,阿弥陀佛的愿才能让他变成现实。
我们愿力要愿到什么地步?好像不要提它,可是它念念都在呼吸之中。把愿往生的单纯性保持的极佳,法尔就是这样的因缘,法尔就是这样的成就,不刻意了就叫无愿之愿。一切都是平等的,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对一切法没有功德利益之想,这种愿力是自自然然的,没有刻意心,分别心,就是极致愿往生的无意识状态。
那么如果不刻意,一切都平等,我们怎么建立这个愿王的殊胜?要了解一切众生都是由我们的心建立的,我们的心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具足无量光寿,本来一切众生常住极乐,突然间在梦中幻化出来一个娑婆世界。那么待我们梦醒的时候,娑婆还在哪里?娑婆就没了,所以真正意义上哪里有个可厌离的,哪里有可欣求的?只要梦一醒就在极乐了,入梦就在娑婆了。
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的话,没有一点多余的要往生的衔接词,自是不归归便得,这叫做无愿之愿。你如果真能够把这个无信之信,无愿之愿能解了了,能安住得上,把往生和现前修能够二合为一,又不妨碍我依然往生,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深信切愿,万善一乘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