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饭
斋饭是施给僧尼吃的饭食,一般是没有肉的。斋饭原意指整齐和干净。道教和佛教等饿祭祷仪式之一。道教中道士们进行敬神忏谢活动前,要使自己身心清洁、言行规整、精神专注,以表示对神的恭敬之意。
寺院里的斋饭就是素食。
寺院僧人平日清早酱瓜、腌萝卜过粥,午餐吃黄米饭、大烩菜,逢到“佛欢喜日”(佛教节日)为素席,吃香粳米饭。寺院的厨房,称为斋厨,香积厨,除管和尚们的膳食外,还要为各地接踵而来的行脚僧解决的施主,香客很多,寺院要为他们供茶供饭,这样,促使斋厨素食烹调日趋讲究。
我国民间素食风俗,早在先秦时就有了,佛教传入我国,汉族僧侣“持斋吃素”,寺院素烹饪发展起来,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别树一贴帜,推动了民间的素食风俗。
指禁用动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苦(即大蒜、小蒜、阿魏、慈葱、茗葱)的寺院菜和禁用五荤(即韭、薤蒜、芸薹、胡荽)的道观菜。
现主要指用蔬菜(含菌类)、果品和豆制品面筋等制作的素菜,善用竹笋、豆芽等吊制的素高汤增鲜。中国素菜是中国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是以时鲜为主,选料考究、技艺精湛,品种繁多,风味别致。
素菜通常指用植物油、蔬菜、豆制品、面筋、竹笋、菌类、藻类和干鲜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制的菜肴。
扩展资料:
寺院素菜中的一种名菜“罗汉斋”,是用十八种原料做成的,喻意对佛教十八罗汉的虔敬。上海玉佛寺的罗汉菜是用花菇、口蘑、香菇、鲜磨菇、草菇、发菜、银杏、素鸡、素肠、土豆、胡萝卜、川竹笋、冬笋、竹笋尖、油面筋、黑木耳、金针菜加调料做成的,外形丰肥,吃口清鲜。
罗汉斋原为寺院菜,初时制作比较简单,是将选用的原料合煮一锅而食,后来因隆重佛事活动,为法师讲经、沙弥受戒、居士拜佛等,常由法师、沙弥、居士出钱设斋供众,制作逐渐丰盛讲究,并根据出钱多少,分为千僧斋、上堂斋、吉祥斋或如意斋。
此菜流传至市肆素餐馆后,又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并有上斋、下斋之分,也有上、中、下三斋之分,其用料因时因地而异。但一般不少于十余种。制作方法也同中有异,但均具有咸鲜、清香、淡雅的特色。
寺院斋饭
佛门的戒律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不能吃带有荤腥的任何东西,并且绝对不能杀生。故而在我们印象里,寺庙吃的都是青菜馒头一类的东西,从不沾荤腥,也手不沾血腥。
有人可能会搬一句名言出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这种做法,是一般人不可学的。
事实上,此句原为明朝的破山和尚所说,那时候张献忠攻打渝城,不知想到了什么,非要到寺庙里面强迫僧人吃肉。这时,破山和尚问:是否我吃了肉,你就不屠城?张献忠答应了,于是破山和尚吃了肉,然后留下了这么一句话。他为保城开戒,非为了口欲破戒。
也有说,是道济活佛说了这么一句话,但人家是以大功德渡化吃下的畜牧的,更以此来渡化世人的。最常见的佐证一说是,被他吃下去的死鸽子,能从嘴里吐出变成活鸽子。另一说是,被他吃下的畜牧,来世可以不再入畜生道,这是用自身的修行渡化。
可是一般僧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敢这么做,还有下一句等着呢——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
然而在曹溪寺、广德寺等寺庙,去吃斋的香客,看见不是蔬菜咸菜大馒头,而是鸡鸭鱼肉大白米?那一桌桌的可丰富了,吃一口,也是肉味?
不是说寺庙的斋饭都是素油素菜制作而成的吗?难道寺庙为了香客破戒了,还是他们的伙食也改吃肉了?
可仔细一看,这个肉是像肉,却仅仅只是像而已。它们是做饭的师傅特别制作的,材料都是大豆、豆腐等东西。虽然惟妙惟肖,但并不沾荤腥,故而也没有破戒。
素斋做得这么像肉食,难道是想告诉我们:肉还是可以不吃的,毕竟素斋就可以办到的事,还是少杀生为妙?
有的人也会疑惑:把素斋做的这么像肉,是不是僧人想破戒了?不过人家主持解释说了,这些像肉类的“荤食素斋”,一般是招待给香客食用的。因为怕前来吃斋的香客不习惯,才会做成肉的样子,毕竟不少人都是无肉不欢的,但他们自己却是很少吃这类素斋的。
如果有机会去寺庙,不论他们的素斋里面有没有假鱼假肉,都可以去尝尝他们的素斋,味道大多都是很不错的。比起外面添加各种乱七八糟佐料的肉食,他们的青菜不少是自己挑水种植的,并且做菜力求回归本真。但记得捐点香火,不然白吃白喝也不太好~
去寺庙吃斋饭看见了肉,还以为他们破戒了,原来是想多了。
下一篇:斋食是否等同于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