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斋的名字由来
罗汉斋最早记载于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谈》卷二里,是指广州商会为僧侣举行的一段斋期,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道地方传统素菜。[1]
罗汉斋亦名“罗汉菜”,原是佛门名斋。此菜取名自十八罗汉聚集一堂之义,是寺院风味之“全家福”,以十八种鲜香原料精心烹制而成,是素菜中之上品。
菜品历史
罗汉斋源于南宋的《萍洲可谈》卷二记载:“商人重番僧,云度海危难祷之,则见于空中,无不获济,至广州饭僧设供,谓之罗汉斋。”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广州“罗汉斋”的最早记载,但至少可以说明,罗汉斋原来应该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的广东素菜“鼎湖上素”又称“鼎湖罗汉斋”,可见,“罗汉斋”应该是对菇类、菌类混杂的菜式的一个通称。所以民间对这道菜的理解,还是相当准确的,这种“随缘”的态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罗汉斋”由斋期变成菜谱,体现了佛教文化对民间饮食文化的影响。
所需食材
主料
香菇(80g)、口蘑(60g)、荷兰豆(300g)、木耳(80g)、西芹(60g)、青笋(80g)、青椒(20g)。
辅料
橄榄油适量、盐适量、香油适量。
每个地方或者餐厅的罗汉斋有所不同,不过大体都是差不多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豆制品,蘑菇,蔬菜组成,一般来说起源来源于寺院的斋菜。
下一篇:斋菜是什么菜,斋菜到底是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