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2019-11-21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么愿意做义工呢?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愿意牺牲我的精神体力,愿意牺牲我的睡眠来做呢?因为我们有一种希求,希望能够通过做义工的善业力,来招感来世的快乐。依这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来做善事,这叫作善业。

就是说,你这个事情做完以后,你来生得到一种快乐的如梦如幻的果报,然后就结束了。对你来说,你的生命一点都没有增上。

但是,这个地方的菩提心不一样,你是法法销归心性,按照《法华经》的说法叫作万行一心。你把所有六度的法门会归到一念的菩提心,由菩提心的修学,又增长你般若智慧的观照。

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修六度是在修一种“善业”,但是你发了愿以后,你现在是在修一个“善根”。那不一样了。这个时候自受用的菩提心,佛陀在经典里面比喻作大地,你心中有一个大地来摄持一切的草木,摄持一切的善法。

举一个例子。我们来看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里面的一个公案,谈到佛陀在持戒时所发的菩提心。佛陀有一生是做一个龙王。佛陀做龙王那世,在龙宫里面享受很多五欲的快乐。

有一天他就想,在这个世间每天快乐地过下去,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生没什么意思,应该来追求佛法。所以佛陀在因地的这个菩萨龙王,就从大海当中跑到陆地上,变成一个人的样子,到寺庙去听闻佛法,听完佛法以后又受了八关斋戒。他想,受了八关斋戒,也不好回到龙宫那种放逸的境界去。他就跑到树下去静坐。

在树下静坐时,因为长时间的静坐,很疲累,就打瞌睡了。打瞌睡以后,它的正念就失掉了,也就是他的这个畜生道的报通神通力失掉了,就变现出龙的原形,就是一条很大的大蟒蛇。这时有一个猎人经过,就看到,哇!这个蛇的皮真漂亮。他拿刀子就切了他身体的一块皮,剥下来。

这个猎人在切大蟒蛇的身体时,当然蛇就惊吓了,因为很痛嘛。他想:“这个小人物,我只要吐一口气就把他给毒死了。”但是他又想:“我发了菩提心,受了八关斋戒,我要守住我的戒体,守住我的菩提心。”所以他忍住了。猎人把皮切走了以后,这个龙就想要慢慢爬到海边,回到他的龙宫去疗伤。

但是他流了很多血,就招感很多的蚂蚁来吃他的肉。快到海边时,他又思考:“如果我回到海边去,那我身上这些蚂蚁都得要死掉了。”

所以他就把身体布施给这些蚂蚁,然后发愿:“愿我以今生血肉之躯供养这些蚂蚁的功德,在我来生成佛以后,用佛法的法味来度化它们。”后来这些蚂蚁就变成佛陀的弟子了。

那么,我们今天要说什么事情?就是说,当一个菩萨依止菩提心在修善法的时候,他的善法是一贯的,互含互摄的。这个公案本来是在赞叹菩萨的持戒波罗蜜,但是你认为这个持戒当中有没有布施的功德?当然有,他有施舍的心嘛。他有没有忍辱的功德?当然也是有。他也有精进,也有禅定,也有智慧。

诸位!你会看到,我们凡夫得果报时,跟圣人得果报不太一样。我们凡夫得果报,它是片段的。你看有些人福报很大,他身体却不好;那个人身体很健康,但是相貌却丑陋。

就是,我们用攀缘心修善业,得果报时它是一码归一码,一个果报归一个果报。但是你看佛菩萨的功德一出现,他要是庄严,他一定健康;他要是健康,他也一定富贵。佛陀的功德是互含互摄的。

这样讲好了:佛陀的功德,这个果报一出现,菩萨的功德一出现的时候,是多元化的,因为他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他每个法都坚固。也就是说,他不像我们凡夫,修布施的时候就尽量发脾气,他就只是在修布施嘛。

但是菩萨,因为他在修菩提心的时候,他也会兼顾到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以他得果报时不会带有过失。这个水果一旦成熟以后,它只有甜美的味道,没有任何的杂毒。为什么?因为他有菩提心的摄持。

所以诸位!你今天如果不发菩提心,你修六度就很容易带有攀缘心。一旦有因缘刺激你,你就容易起烦恼。所以你在修善业时一定夹杂烦恼,不是贪就是,要不然就是高慢,就是嫉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果报永远充满着残缺,人生永远不圆满

因为我们因地的时候用自我意识的攀缘心来修善法,每个善念都夹杂了很多烦恼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得果报时,这个水果虽然有甜美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一些毒药,你必须要好坏都吃下去。因为因地夹杂、杂染,所以人生永远不圆满。

你修菩提心有一个好处,你在修布施时一定会兼顾到其他的善法,你在修忍辱时也会兼顾到布施、持戒。所以菩提心会让我们因地减少过失,在果地时它能够产生面面俱到的功德。

这个是讲到自受用的菩提心,就像大地,有一个大地来摄持一切的草木,让所有的草木都能够正常地发展。

下一篇: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