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2019-07-06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亦复如是。

前面的妄因妄果其体本真,偏重在“达妄本空”。这一段是讲“知真本有”,真实的心性它俱足菩提涅二种功德

比方说有一个金矿,身为一个金矿当然有很多的泥沙,但是它也夹杂了很多精纯的黄金。这个黄金就是菩提的智慧,也就是一种涅的安乐。“菩提”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智慧;“涅”就是断除二种生死,那种寂静安乐。

在金矿当中,其实本来就夹杂了精纯的黄金,只要我们把这个金矿拿到火中种种的锻炼,把沙的杂质去掉,显现出精纯的黄金,这时候就再也没有杂质了。

这是第一个譬喻,第二个譬喻——

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说:这木头你用火去烧,烧成了灰烬。烧成灰烬这个本质改变了,这个灰烬什么时候要转成木头呢?不可能。

诸佛的这一念,从虚妄的分别心,而转成菩提涅,这个时候,菩提涅也不可能再生起生死轮回果报“诸佛如来菩提涅,亦复如是。”

菩提涅一旦成就以后,一得永得,永远不会失掉。

智者大师他讲一个譬喻也不错,我们可以听听看——

问:我们凡夫的清净心,跟佛的清净心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心是清净本然,佛的心也是清净本然,那有什么差别?

智者大师说:我们这一念清净本然的心,就像太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佛陀的清净心就像太虚空多了一个太阳,多了一个修德。

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的净心只是虚空,我们不能抗拒乌云的生起。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清净心,对烦恼没有对治的力量、没有对治的力量。没有错啊!你是清净,但是对烦恼没有抗拒力,所以乌云一来的时候,乌云遮日,又是一片黑暗。

虽然一片黑暗,你的清净心还是没有消失掉,那么太阳一出来的时候把乌云照破了,又恢复清净。这时候,佛的心在虚空之外,多了一个三大阿僧劫修来的这个太阳的观照,差在这个地方。

“观照”,我们再讲一个寓言的故事,给大家参考参考。

有一个人在逛商店,看到一幅很漂亮的画,他觉得这幅画非常好,很有意境,就把它买回来。买回来以后,看一看,诶!挂在客厅不错,就找了铁锤、找了铁钉就把它钉上去。钉上去的时候,发现这铁钉的力量太薄弱了,撑不住这幅图画。

他想说:唉哟!应该找一个木板,先钉上去做一个支架,然后再把铁钉钉在木板上,所以他要找一块木板。找到一个木板,而这木板太大了,就找一个锯子,而这个锯子没有手把,他又去找一个手把。一直找下去,找到最后,把所有的工具都齐全以后,都忘了他不晓得要干什么了,我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讲“舍本逐末”,我们这一念心,开始在攀缘外境的时候,我们已经忘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很重要!你一个修行人,你要进步的快,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我讲实在话:你如果要进步的快,你从今以后,遇到外境,不要管对错;不要管说你错我对,我对你错,很浪费时间。你所有的事情“法法消归自心”,你看到事情就回光返照我这一念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空的。

我们今天来到人生,不是在跟人家争对错的,你跟人家争对错,基本上就是向外攀缘,你已经浪费时间了嘛!

修《楞严经》的人,第一个、你要站在一个真如本性的角度来看事情,看你的念头有没有在动就好了。你念头一动就是你错,世间上没有对错,你念头一动就是你错。你用这种观念修行你进步很快,不要向外攀缘,先不要管别人怎么样。

你就是观照你这一念清净心,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反正我先不动。就算我做对了,别人毁谤我、看不起我,这也是我的业力,我也认了,事出必有因嘛!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知道,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来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把这一念的智能跟慈悲开显出来,其它的外境都是助缘。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是在开发你自性的功德,你对外境会看得淡一点,那是参考用的。

就像佛陀说的,你是金矿,我们真中有妄,我们生命的目的是把妄的部分消灭掉,把真的部分慢慢开显出来,在我们死亡的时候就觉得今生很值得。

所以说: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显我们内心自性的功德”,不是在外在的环境,争成败得失、争对错。这个是《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正念真如。

有些观念诸位要好好的体会体会,才能够转成你内心的功夫。

下一篇: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