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玄奘精神流传千古

2018-11-09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传喜法师:不忘初心 玄奘精神流传千古——专访宁波慧日禅寺方丈传喜法师

贞观年间,玄奘法师备尝艰险,策杖西行五万里,毕命西方请未闻之旨,历时十七载,终获经论六百五十七部。玄奘不忘初心、心系大唐之精神流芳后世,经年不绝,鲁迅先生赞誉其为民族脊梁。宁波慧日禅寺方丈传喜法师为玄奘法师所感,五赴印度,朝礼圣迹,感悟玄奘精神。今天,大公佛教带您共同走进传喜法师的朝圣之旅。

一、玄奘大师是印度历史的伟人在访谈中,传喜法师告诉大家,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是儿时通过《西游记》知道唐僧的原形就是玄奘大师。出家后,他曾先后五次去印度朝圣,这让他对玄奘大师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每一次去印度八大圣地的时候,导游都会向游客们介绍,因为中国的高僧玄奘,八大圣地才未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千年后的我们才能够有机会看到这些圣迹。由玄奘法师口述,弟子辨机法师等人笔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是印度考古的重要依据,正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详细记载,人们才逐步发现、发掘了印度佛教的八大圣地。在印度,任意去问一位当地的老百姓,他们都知道中国有一位玄奘大师,知道这位中国高僧的著作填补了很多印度历史的空白,这令他们对玄奘充满了感恩

二、玄奘大师的信念支撑着我们前进谈到玄奘大师,传喜法师充满了崇敬,他说,玄奘法师对佛陀的敬仰,以及他对佛法的探究精神,是我们所有佛弟子的榜样,也是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去共同学习的。在艰难困苦面前,他的信念能够支撑着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去迈进。最初玄奘法师的西行之举并不被人理解和认可,但是他却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八百里莫贺延碛,在没有向导,水袋又被打翻的绝境下,依然不忘初心,发誓“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玄奘法师这种感天动地的行为,以及他对佛陀的信念,和不退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传喜法师。他说,每一次看到这个故事都是觉得倍受鼓舞到,他相信这会成为每一个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人,生命中的动力。回首当年玄奘大师的西行,传喜法师感慨良久。当年玄奘大师备尝艰险,历时四年才能够到达佛陀的故乡,而如今人们只要坐飞机五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新德里,他说每每坐在飞机上看着脚下的山河大地都会生起一种惭愧心,但也让自己愈加佩服玄奘法师的勇气。他告诉我们,去印度朝圣,其实并不是去朝礼这些古代遗迹,而是去朝礼玄奘大师这样的一种精神。

三、佛教是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共同话语传喜法师告诉我们,佛教虽然发源于印度,但如今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力很小,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因为印度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印度教神祇的一种化现,所以印度人对佛教还是很亲近的。许多出家人到印度以后,印度人都会向他们致以最高的礼节——接足礼,他们会匍匐在佛教僧人的脚下,用手接触僧人的脚做接足礼。传喜法师回忆说,我们去印度教的寺院时,住持还把神戴的花环拿下来献给我。他们对中国的修行者非常尊敬,甚至没有隔阂,我们双方在文化上感觉还是亲如一家的。尽管他们的佛教现在已经不兴盛了,但印度人还是特别尊敬中国佛教。就像我们习主席在大雁塔接待莫迪,在非常好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就化解了矛盾对立,增进了友谊,增进了双方的良性互动。佛教所提倡的缘起等种种的这些理念都是有普世价值的,不仅对中印之间的,甚至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交往中,都能起到积极的、良好的铺垫。传喜法师经常去一些周边的佛教国家参访,发现其实我们和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信念。他说,当佛教成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时候,中国的外部环境肯定会非常好,因为佛教的和平理念会为我们国与国之间,创造良好的契机。

四、不忘初心 玄奘精神流传千古循着玄奘大师的脚步,传喜法师一路朝拜了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野苑、舍卫国、曲女城、王舍城、吠舍离、拘尸那罗等八大圣地。他告诉我们,在那烂陀,这座玄奘法师当年精进修行的伟大寺院,被历史的风雨磨砺之后,仅余斑驳的遗迹。但行走其间,仿佛仍然可见千年前玄奘法师在这里学习、论道的身影。玄奘法师西行之时,早已遍谒诸师、饱读经书,却发现每位法师对佛法的见解不一,其中虽然各有所专,仍不免与圣典有所出入,到底谁是谁非、孰正孰邪,实在难以取舍。于是立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备尝艰辛抵达印度后,玄奘法师在那烂陀精进修行,声名远播,并在之后的曲女城辩经大会上大获全胜,得到整个古印度上至君王、下到平民的敬仰。而取得无上尊荣的玄奘法师,却不忘初心,坚持将大量经典运回大唐。传喜法师说,玄奘法师当时完全有理由留在印度,做万人敬仰的“国师”,终其一生。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危险丛生的道路——归国。这正是玄奘法师的一片故土之情,和对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大公网佛教

下一篇:历史上第一个出家的儿童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