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有标准动作和先后顺序吗?
问:我刚从五台山拜佛回来,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
(1)拜佛有没有标准的动作?因为我看到的都不太一样。
(2)一个大殿里供了很多佛,我们拜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先后顺序?
(3)我们拜什么佛,是不是就应该作相应的观想?持相应的咒?
曙祥法师开示: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其实是每一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咱们把这些小事情解决好了,就可以扫清很多障碍。
1、拜佛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的动作呢?
当然有啊。最标准的动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头面接足礼”,也叫“顶礼”。顾名思义,顶,就是头顶。另外一个名字,“头面接足”,也是头顶和自己的脸接触到佛的脚,叫做“头面接足礼”。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卷二里记载,印度礼佛、拜佛的方法一共有九种。其中第九种就叫“头面接足礼”。“头面接足礼”也叫五体投地,是这九种行礼方法中最为尊敬的。那什么叫“五体”呢?就是两手、两膝,再加一个头顶。五体投地,是咱们身体的五个方面,都碰到地上。
刚才说了,九种礼节,第一种叫发言慰问,就是打招呼。第二种是俯首示敬,也就是点点头。第三种叫举手高揖,就是手抬起来,挥挥手。第四种是合掌平拱,就是合掌。第五,屈膝,这个好像中国古代女子的礼节,下蹲一下。第六种叫长踞,长期的蹲在地上。第七种叫手膝踞地,手也要拱到地上。第八种就是五轮俱屈,也就是五体都要弯曲下来。第九种就是五体投地。
具体的方法就是,我们先两腿立定、站直,然后合掌、低头,之后两膝盖着地、两个胳膊肘着地,之后将两手掌放在地上,超过自己的额头,之后以额头着地。这样就算是完成了一拜。可以拜三拜,也可以拜六拜、九拜,三的倍数都可以。
中国古代行礼法,跟印度不一样,有点区别。中国的风俗,是在远处礼拜,这样是比较尊重的。但古代印度要近一点,自己的头要接触到佛的脚,这样才算尊敬。因为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头顶,脚是每个人最下面,是最不受重视的。你用自己最重要、最尊贵的头顶接触佛的脚,表示最大的尊敬。这是印度的习惯。在我们中国,没有紧靠着佛拜的,都是离得比较远一点,所以中国和印度还是有一定区别。
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我们跟朋友打交道,相互之间不会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怎么叫呢?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两个字,叫“足下”。“足下”怎么怎么样,意思就是您怎么怎么样,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我们不光礼拜的时候对对方尊重,中国人相互之间称呼名字的时候也用“足下”。还有古代称呼皇帝、太子的时候,也不会直接称呼名字的。怎么称呼呢?叫“陛下”,这是称呼皇帝。皇太子呢,叫“殿下”。跟“足下”的意思、效果也是一样的,表示尊重。还有一种称呼皇帝的方法,可能大家很少听说,是用在书面上的,叫“乘舆”。乘车的乘,舆也是车的意思。还有一种称呼叫“车架”,叫皇帝也叫“车架”,跟“陛下”、“殿下”是一个意思。这就是“头面接足礼”详细的含义。
佛在世的时候,拜佛时亲自走到佛的面前,跪下来,用自己的脸碰到佛的脚,这叫“头面接足礼”。
传到中国来,可能大家会听到一种不太准确的解释:要有一个观想,想象佛的脚托在自己的手上。这个和古代佛在世的时候,行礼的方式是不符合的。所以就闹出了笑话,唐代就有这样的笑话,说对别人礼拜的时候,一定要将人家的脚拿起来,托住人家的脚。在中国就738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其实这跟中国的风俗是不相干的。第二个,跟古代的情况也不符合。所以我想,有的解释说让大家拜佛的时候观想接触佛的脚是不符合情况的。
这里还牵涉到另外一种情况,我们也听说过但是可能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是“绕佛三匝”。绕佛三圈的意思,这也是佛教里面对佛表示恭敬的一种方式。拜佛是一种方式,绕佛也是一种方式。用在什么时候呢?有一种情况可能会用到,就是我们拜佛拜完了,佛在世的时候,佛弟子们拜佛拜完了,围着佛顺时针方向绕三圈,然后合掌,手掌放在头顶上,但是不看佛,后退,之后转身,再离开。这也是一个对佛恭敬的方式,叫“绕佛三匝”。
2、我们到大殿拜佛的时候,是不是按照一定次序来拜佛?
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说有的话,那就是到了大殿,你应该先拜正中间的,位于主尊位置的佛。有的大殿供的是释迦牟尼佛,有的大殿供的是三世佛,有的供的是毗卢遮那佛。咱们先对最主尊的佛先拜。其他的佛菩萨的像呢,那就随意了。这是指的一般情况下。有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去拜两边的十八罗汉,或者拜主尊位置后面的观音菩萨,那就不一定这么讲究。至于先拜罗汉还是先拜观音菩萨,那也随意,主要一开始的时候,先拜主尊位置的佛。
我们拜佛的时候,是不是拜哪一尊佛就要做相应的观想呢?这个我倒不太清楚。但是,可以念偈颂的。拜佛的时候,有没有持咒,那也是有的。拜佛的时候,会持一个咒叫普礼真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