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观音菩萨之谜
在释迦牟尼传教的同时。在遥远的东亚大陆两个中国圣人老子和孔子,隔着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也在创建着各自的思想体系,引领着未来二千多年一个占全球三分之二人类意识形态的思想风骚。在佛教成型的多少年后,儒教和道教也先后成熟起来。东方三大思想体系必将经历排拒、好奇、冲突,直到彼此融合的伟大历程。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中国最早的观音像是作为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胁侍而出现的。以后出现了单尊的造像,继而显现的是具胁侍的观音主尊作品。如河南龙门附近的观音并胁侍的三尊菩萨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隋代开皇三年像等,都说明了观音信仰在民间流行之盛,甚至超过了对佛的信仰崇拜。在《西游记》中对观音有这样的描述“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一个美貌的妇人形象表露无疑。可见在明朝的时候观音的女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在中国有两种性别的观音菩萨?观音到底是男还是女。人们总是个迷。其实在佛教观音并没有男女之分,叫做佛法是无相的,相由心生。也就是观音菩萨本来就没有形象的,也就无所谓男女了。佛家讲求“色即是空,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所以在古印度的佛教中诸神菩萨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也就谈不上性别之分。然而在我国诸神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象,还出现两种性相。其原因是:中国的佛教文化是由外国传入的,在东汉末年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因为中国与印度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传到中国就必须和中国的文明相结合,中国人的特点是一个东西一定要看得见摸得到的大家才会相信。所以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必然走中国化的道路。首先是佛主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体样貌。南北朝时期多数是把他雕成威猛的男子。这与当时动乱的战争年代有关,特别是少数民族入主我们中国的年代有关,他们比较崇尚武力,崇尚勇敢的形象为此而有男性观音像。又是从什么时候男性变女性形象的。据考证唐代宋代的时候开始出现女相了。唐末五代的时候男性和女性形象的观音菩萨并行时代,有的地方是男性,有的地方是女性。变相是从唐代开始的,这不由的使我们联想到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她非常崇尚佛教。民间流传武则天当皇帝以后,认为佛教菩萨里应该有一位女性的神,于是观音菩萨便由男变女。这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国家,信仰宗教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都很大,所以在基督教中有圣母玛利亚,道教有碧霞元君,都是著名女神。而佛教都是清一色男性,所以从信仰的需求角度看,佛教必须改变。而武则天使得观音菩萨变为女性的说法,只是一个世俗的故事而已。具有中国观音形像特征的早期作品: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内第6号龛无量寿、观世音、大势至三尊像。此窟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墨书题记,西方三圣像亦属此十六国时期的作品。从唐朝到宋朝观音菩萨由男变女的过渡期,在此过程中历史上五代时期福建闽越王国,唐朝末年唐武宗发起灭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摧毁寺院,砸毁佛像,焚毁经书,屠杀沙弥,使得佛教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而接着又发生农民起义,群雄并起,中国进入了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河南人王审知抓住机遇揭竿而起进入福建成立了闽越王国。王审知非常信佛,非常崇拜,他当时采取一个措施把整个福建的田地分成三份,其中最好的一份都给寺院了,为佛教发展提供了一方沃土,使佛教的中心从中国的北方转移到中国的南方。北宋名臣谢泌写的一首诗:“潮田种滔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在路上遇到的人一半都是僧人,可见当时福建的佛教非常兴盛。福建人的民间信仰是女神信仰。如海上女神“妈祖娘娘”保护妇女儿童的“临水妇人陈靖姑”,这种对于女神的崇拜慢慢地与观音菩萨信仰相融合,加速了观音菩萨由男变女的历程。南北朝时期的观音:这个时期的观音形象多为持莲观音,这种观音手持一枝莲花,特征是弯曲的枝条上有未开敷的莲蕾。至唐代则演变为杨柳枝观音的造型。隋唐兴起密宗观音:隋唐时密宗兴起,观音密典盛译,特别是武则天称周前后,一大批密教造像在石窟摩崖与寺庙出现,从此,这些密教经像都在观音信仰中居重要地位,千手观音经像的流行尤为盛行不衰。唐宋时代阿嵯耶观世音:唐宋时代云南曾建有南诏国与大理国,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这个白族人民所建地方政权的国度里,观音菩萨地位不凡,有独特的化现与形态,梵僧与阿嵯耶观世音可称为其代表。宋代观音菩萨呈世俗化:宋代观音逐渐呈现民间世俗化的特点,其鲜明的标志就是作为观音传记的妙善公主传说的产生。北宋时期著名的寺庙有河北正定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寺院大悲阁建有铜铸大悲观音像,其造像与寺庙在佛教史上极有地位。另外,宋代木雕铁铸观音像已颇流行,多为自由自在的游戏坐姿。西夏观音皆为男相:西夏时期(1038-1226)佛教异军突起,党项人从汉、藏两地学习接纳了大藏经与佛教艺术元素,形成独具风格的西夏佛教艺术。辽代观音信仰隆盛:佛教随契丹族征战中原而传入,辽代观音信仰隆盛,从蓟县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到宝祇广济寺,以及辽文所遗《观音舍利地宫铭》和《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等可见之盛况。元代观音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元代中国疆域空前,民族多元,元代的观音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导,汉地也出现度母造像信仰。“度母”也称“救度母”,即多罗菩萨,主要流行于藏蒙之地。明朝的著作《西游记》中关于观音的描写说明在明朝观音已深入人心。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和文化背景使得观音菩萨的形象经历了由无相到有相,从男相到女相的变化而定型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女神形象。
来源:西部佛学网下一篇:浅析佛教历史和中国佛教的主要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