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是诸经之心
原文摘自:《佛学文摘》2001年第七期 作者:王惕
《心经》是谁说的:汉传佛教世传《心经》多用玄奘法师的译本,前无“如是我闻”,后无“信受奉行”,故在诸法师的“讲记”中,有人说是佛说的,有人说是观自在菩萨说的。
其一:今此《心经》无首无尾,开头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但赵宋施护的译本三分具足。有人说奘师译的是略本,所以不具三分。然从另一观点看,奘师所译的《心经》才是《心经》的原型。此经本是《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心要。在六百卷的《般若经》里有《学观品》,此品有与本经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句,但不是观自在菩萨说的,而是佛直接向舍利子说的。(见印顺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其二:《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鸠摩罗什法师也翻译有这部《心经》,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如是我闻”等语,但不及老和尚传给玄奘法师所说的那么简洁流畅,那位老和尚又是什么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见圣一老法师《心经讲记》)
其三:此经按施护本,世尊在灵鹫山中,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提。舍利子白观自在菩萨言:若有欲修学甚深般若法门者,当云何修学,而观自在菩萨遂说此经,即世尊所说大部般若之精要。菩萨之说即是佛说。故结集家叙引菩萨自行甚深般若,为发起序。又为修学甚深般若者之模范。此文若不引舍利子所问一段因缘,观之不明白说法之由序。(见圆瑛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笔者于80年代末接触藏传佛教,1991年春赴青海塔尔寺调查“艺术三绝”,开始学习藏文,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一面创作壁画,一面学习藏语《心经》。彼时尚未读过宋代施护法师的译本,学习时全凭老师一面教藏语语音,一面翻译成汉语,这样学下来就出现了一部白话《心经》。这白话白得不能再白,比如“这语言我听见佛所说”即是“如是我闻”。后来回到北京,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帮助下,重新把白话译文整理,又拜读了施护法师译本,才见到了“三分(初序分、中正宗分、后流通分)具足的《心经》,初步写出了《学习汉藏两译< 心经> 的体会》(发表于1992年第6期《法音》上)。
《心经》是谁说的?是观自在菩萨承佛威力而说。三分具足的经中说,“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这时,舍利弗承佛威力,作为当机众,请观自在菩萨讲解“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这段经文中所言,世尊入于广大甚深三昧,就像拈花微笑的公案一样,是无声说法,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并不是自己不懂,而是以智慧观照,承佛威力,欲为众生阐绎大法,故去祈请观自在菩萨讲解,因为观自在菩萨早已位超等觉,“离诸苦厄”,这就像两位大学教授联合讲课一样,一位做示范,一位在旁讲解: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必须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其入门之法就是修习禅定观空,直至达到“广大甚深三昧”的深层次,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经中后分,有释迦如来“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的情节,他赞叹观自在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
故《心经》应为世尊与观自在菩萨共说,菩萨说,即是佛说。
摘自《正法研究》创刊号
下一篇:佛教对钱的看法